電影大吹3D風票價翻倍品質卻不一 民衆怨:坑很大
自從阿凡達之後,許多電影都號稱是3D特效打造,但事實上全球一年中,真正3D打造的強片,還不到10部,換句話說你花了3D票價,戴上了3D眼鏡,事實上你看到的卻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假3D。
電影虛擬場景栩栩如生,每個飛翔下墜都快把觀衆心臟逼出胸腔,2009年阿凡達3D上映,票房狂卷至少10億美金,那一年起不管動作片、劇情片、卡通片、鬼片,甚至愛情動作片都要3D版。
但漸漸的不少人心裡浮起疑問,因爲花了大錢去看3D電影,可是卻沒有3D效果,讓許多民衆看完有受騙的感覺。其實3D電影是利用眼鏡,將兩個不同角度拍攝下的影像重疊 ,在大腦裡製造立體錯覺,因此座位遠近戲院熒幕大小,確實會影響觀影效果。
但真正關鍵其實是電腦裡兩臺虛擬攝影機,模擬物體在左右眼呈現出的視差,合成後變立體,但要做成連續影像,特效場景設定必須非常細膩,才能達到類似阿凡達,用實體攝影機拍攝出來的效果,《鐵達尼號》2D片轉3D也沒這麼簡單。
影像工作者陳明聰說,如果用真實的攝影機的話,拍出來的東西就會所謂的立體遠近的一個深度,畫面的深度也會有一個臨場感,如果是用所謂的僞3D他是用一個後製的平面軟體去做的話,那隻會有景深,而不會貼到眼前來,所以立體感就會比較喪失一點。
影城公關經理李光爵說,3D效果爲主表現的強片一年可能不到20部,後製的團隊看他是用多少心思去做,他可以把它做的很細膩,但是也有可能做得很粗糙,也有可能有人是魚目混珠的。
製作手法成本天差地別,加上3D兩個字每張票至少加50元,票價330到380不等,怕貴當然可以不看,但還是有可能強迫中獎,因爲3D場次愈來愈多,真真假假參差不齊,票價間接翻,觀影品質卻不見得真的提升。(新聞來源: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