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吉他沒人要買步向死亡? 業者:我們需要吉他英雄!
60-80年代早已遠颺,隨之而去的,也包括曾經紅極一時的吉他文化。《華盛頓郵報》指出,從銷售數字來看,電吉似乎已過了全盛時期,正緩緩步向死亡。
究其背後原因,一來是因爲吉他產量高,市場過於飽和,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昔日讓年輕人瘋狂崇拜的「吉他英雄」,已逐漸凋零,加上電子鼓機問世,如今只要有檯筆電,就可以製作音樂。
當電音攻佔樂壇,電吉他必然會被年輕世代拋棄嗎?吉他生產商並不悲觀,尤其讓他們振奮的是,曲曲暢銷的小天后泰勒絲也彈電吉他,她可是當今對千禧世代最具影響力的歌手。
「目前生產吉他的製造商是史上最多,但市場並沒有在成長,」田納西州納許維爾(Nashville)的吉他專賣店老闆格魯恩(George Gruhn)說。
71歲的他可說是吉他界的天王級店家,他的樂器行Gruhn Guitars被列爲納許維爾必訪景點之一,不少名人都向他買過吉他,包括克萊普頓(Eric Clapton)、尼爾楊(Neil Young)、保羅麥可尼和最近紅透半邊天的泰勒絲(Taylor Swift)。
「我不是在散播什麼末日訊息,但目前的狀況絕對無法持續下去。」
從數字來看,他說的確實無誤。過去十年,電吉他銷售量呈直線下墜,從每年全球賣出約150萬把,到僅略多於100萬把。兩家最大吉他生產商Gibson和Fender目前都處於虧損,另一家吉他製造商PRS則必須裁員,並提高廉價吉他的產量。今年4月,信評公司穆迪還調降全球最大吉他連鎖零售商「吉他中心」(Guitar Center)的評等,原因是該公司負債16億美元。
讓格魯恩擔心的不只是利潤下滑,他更關心的,是銷售下滑背後的原因。
46年前他開店時,所有人都想追隨搖滾舞臺上的克萊普頓和貝克(Jeff Beck)、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以及山塔那(Carlos Santana)、吉米佩吉(Jimmy Page)等傳奇樂手,夢想成爲吉他之神,如今,那個世代已進入退休生涯,到了人生這個階段,他們着眼的是出清自己的吉他收藏,而非增加,但年輕一代並沒有接上。
格魯恩知道原因。「我們需要的是吉他英雄,」他說。
克萊普頓難道不算嗎?格魯恩回答,「他年紀和我差不多。」克萊普頓今年72了,也在減少自己的吉他收藏,格魯恩一共幫他賣掉29把。
那約翰梅爾(John Mayer)呢?他搖搖頭,「我不曾看過一羣年輕人模仿約翰梅爾,聽他的音樂,然後因爲他而拿起吉他。」
所謂的吉他英雄,在第一波搖滾浪潮來襲時出現,例如被許多人譽爲「搖滾樂之父」的查克貝里(Chuck Berry)。接着,60年代又誕生了一波白人藍調音樂──克萊普頓、貝克,還有砸吉他始祖Pete Townshend,以及搖滾史上神話級人物吉米罕醉克斯。
曾在1967年看過罕醉克斯現場表演的保羅麥卡尼,深情地回想起那段歲月。「當時電吉他剛出現不久,大家躍躍欲試,在吉米驚豔世人後,就更熱鬧了,許多很棒的樂手模仿起比比金(B.B. King)和巴迪蓋伊(Buddy Guy)。」
「如今,則多是電音,年輕人聽的是不同的音樂,不再像你我擁有吉他英雄。」披頭四前成員,保羅麥卡尼嘆道。
80年代,吉他文化無孔不入,MTV自然不在話下,就連電影裡吉他也常是重要點綴──米高福克斯在《回到未來》中瘋狂的電吉他SOLO,就是片中一個亮點。
當年,音樂是許多人的生命重心,彈吉他更是最酷最流行的一件事,然而,最終和吉他競爭的音樂技術革新已開始醞釀。
1979年,多音軌錄音機Tascam' Portastudio 144,和1981年電子鼓DMX drum machine相繼問世,因此,聯合公園(Linkin Park)吉他手德爾森(Brad Delson)的靈感來源,已不是罕醉克斯或山塔那,而是嘻哈團體Run DMC。
「音樂就是音樂,這些人全都是音樂英雄,無論他們彈奏的是哪種樂器。如今,樂壇傾向用Ableton(混音編曲軟體)編程的節拍,我認爲這和彈奏貝斯一樣有創意,對於音樂的演變,我抱持開放心態,音樂天才就是音樂天才,只是形式不同罷了,」德爾森說。
不過,包括Gibson、Fender和PRS等大廠都沒有放棄,認爲所謂「吉他已死」太過誇大。
吉他產業在2010年還目睹了一個里程碑,是「長髮金屬」年代無法想像的情景:民謠吉他銷售量開始超越電吉他。長髮金屬(hair-metal),也稱「華麗金屬」,是重金屬音樂一個流派,流行於80-90年間。
吉他生產商和蘋果思考的,有一點是相通的:如何讓年輕一輩購買產品?一旦少年仔手上握了產品,又如何讓他們愛不釋手?
Fender表示,他們已研擬出一個策略,試圖吸引千禧世代,該公司執行長慕恩尼(Andy Mooney)表示,關鍵在於讓更多初學者持續學習,因爲太多人在一年內放棄。他們正要推出一整套服務,提供各種線上工具與教學課程。
全美國還有約200間「搖滾學校」(School of rock)。15歲的米娜(Mena Lemos)在麻州瓦特鎮(Watertown)的分校練團,她彈的是Fender的Stratocaster電吉他。這羣年紀相仿的青少年一邊練習、一邊開心笑鬧、跳舞。
孩子的父母親也很快樂。米娜的媽媽說,「青少年時期總是會有很多不那麼容易的時候,生命中有了音樂,是一大救贖。」
這個週五夜晚,樂團練習的是汽車合唱團(The Cars)的《Bye Bye Love》,以及旅行者(Journey)的《Stone in Love》。 17歲的麥特(Matt Martin)擔任主奏吉他手,他媽媽說,麥特不愛運動,6歲就開始玩吉他。
問麥特爲何從孩童時期就想彈吉他,他想也不用想,回答,「克萊普頓,他是我的頭號英雄。」
42歲的吉他手麥克奈特(Phillip McKnight)2005年先在大賣場開設樂器行,並空出一個角落提供吉他教學,後來教學的副業蒸蒸日上,他因而創辦了麥克奈特音樂學院(McKnight Music Academy),學生從25個擴增至目前的250個,他注意到近來一個有趣的變化。
2006年,他吉他教室收的女學員還不到4%,從大約2012年起,男女比例開始劇烈變動,女性學員急遽增加,如今約六成學員都是女性,超越了男生。他好奇地詢問她們原因。
答案是泰勒絲。
麥克奈特在Youtube上推出一系列影片,其中有一則標題:「泰勒絲是下一個範海倫(Eddie Van Halen)嗎?」當然,他指的不是彈奏技巧,而是對年輕一輩的啓發。麥克奈特說,「真的,她正在做的事,和範海倫在80年代初期做的一模一樣,激勵年輕一輩的樂手拿起樂器彈奏。」
Fender執行長慕恩尼也認同,泰勒絲是近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吉他手。
「我想,年輕女孩們不會看着泰勒絲說,『她的G大調琶音彈得真棒,』」慕恩尼說,「她們喜歡她的樣子,也想模仿她。」
爲了開發這一塊市場,吉他生產商也有對策──「縮小與粉紅化」(shrink it and pink it),縮小吉他尺寸,塗上粉紅色烤漆,以吸引女吉他手,但麥克奈特認爲這樣做很「愚蠢」,他認爲,吉他產業並未體認到,女性也是一樣的吉他手,只是音樂品味不大相同罷了。
參考來源:華盛頓郵報、Guitar World
更多鏡週刊報導【紅髮艾德來臺】樂壇新趨勢:打造勁歌 一首平均動用四個創作人這些APP可以促進世界和平!愈來愈多工程師投身「和平科技」人人都是大說謊家! 不過大數據會泄漏你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