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釋放新的汽車產業發展紅利

2021年一月以來,我國各地方政府兩會陸續召開,各地兩會除了總結2020年的主要工作外,重點披露了2021年的發展重點和規劃,分析各省市地方政府兩會報告,可以看出各地方政府對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支持重點。

1.“放管服”改革進入深水區,地方政府會釋放更多產業發展紅利

近年來,我國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汽車產業投資、監管等部分權力下放地方,未來地方政府會在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部發展極不均衡。以廣東爲例,廣東省2020年經濟總量超過11萬億元,按當前匯率計算,廣東省GDP已經超過俄羅斯和韓國,可謂富可敵國。而廣大的西部省份經濟總量與廣東省相比,差距足足有幾十倍之多。不同的地區經濟差異大,發展階段不同,會制訂不同的產業發展策略。比如廣東會更熱衷於支持汽車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鏈,而西部省份更願意支持能快速做大經濟規模的整車製造業

2.財政收入是表徵地方政府支持力度關鍵指標

GDP表徵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並不代表一個地區的可支配財政能力,財政收入纔是反映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關鍵指標,也能反映出該地區扶持汽車產業的能力大小。未來汽車產業的集羣化發展,一定是流向產業基礎好,財稅支持力度大的省市。

3.各地方政府2021年經濟目標設定在6%以上,中西部省份目標更高

2020年在疫情大考下,主要省市GDP均實現了正增長,針對2021年的經濟目標,各地結合自身實際,設定了較爲科學的GDP目標。經濟發達且總量大的省市比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廣東、江蘇的GDP目標是6%以上,浙江、河南、福建和山西的目標設定在7%-8%,湖北和海南較高,設定在10%以上。

4.固定資產投資轉向“有效投資”,影響商用車產品結構

根據2020年的經濟數據,我國能實現GDP2.3%的同比正增長,主要是依賴投資(同比增加2.9%)和出口(同比增加3.6%)拉動(下圖)。2021年各地方政府仍重視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但與2020年不同的是,更加註重投資的有效性。何謂有效性,簡單說來就是補短板和培育新經濟。各地方政府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和投資力度,重點佈局人工智能、芯片、量子科技、5G等前瞻技術領域投資,而傳統基建主要是轉向補短板,比如各大中型城市的軌道交通、城際鐵路等。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將在產業、交通、能源等9大領域接續實施8000個左右的重大項目,力爭年度完成投資2萬億元,新建5G基站5萬個。廣西提出2021年新建5G基站2萬座,擴大5G網絡設區市、縣城和鄉鎮重點區域覆蓋面。山西省也提出加快推進“新基建”,2021年新建5G基站1.5萬座,加快推動市縣城區5G網絡全覆蓋,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建設一批應用場景示範工程。福建2021年新開通5G基站3萬個,深入實施“上雲數賦智”行動,推動5000家企業上雲上平臺。

固定資產投資由傳統領域轉向更加聚焦於新基建的過程中,主要影響商用車產品結構的變化。新基建的主要場景在城市,商用車產品結構將向兩個方向轉變,一是能源清潔化,主要是純電動及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需求增加。工信部正在牽頭制訂《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將重點支持包括貨車在內的電動化車輛推廣。二是輕型和中型商用車需求將增加,城市場景內,重型車輛使用空間受到一定限制,限定場景的專用作業車及各類運輸車會加快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包括陝西重汽在內的以重型工程類車輛見長的企業應加快產品轉型步伐,以適應未來的產品結構調整需求。

5.部分省市制訂了更爲激進的達峰時間表,首次提出建設碳中和示範區

減碳同樣是各地方政府2021年的重點工作。上海市指出,將在2025年前實現“碳達峰”,比全國目標提前五年。廣東提出,要培育壯大環保產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清潔生產;推進能源革命,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氫能等清潔能源;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等多個方面。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69億噸,累計成交金額34.89億元,佔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8%,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2月2日上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正式開幕。會上提出,2021年將全面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國三柴油貨車最高可補貼2.56萬元,通過淘汰老舊汽車降低商用車碳排放。

部分省市委員提出建立碳中和示範區,在示範區內,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作爲交通工具,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具有較強的示範意義。碳達峰、碳中和更多的是我國能源結構的變化,中國將更大力度推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光伏的發展,完善新能源消納機制,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加快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轉型。

6.拓展海外汽車市場,RCEP作爲重要抓手

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1月24日在廣州開幕,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發展海外市場時,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歐投資協定等重大機制,大力開拓東盟、日韓等區域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廣東省提出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加快貿易強省建設。深入開展“粵貿全球”計劃,推動廣交會、高交會、海絲博覽會等重點展會提質增效。

近年來,全球經濟低迷加上各國不平等加劇,資源分配不公,各國公共政策失靈,逆全球化思潮形成趨勢,且短期難以改變。當今貨物貿易,中間品貿易居主流,且佔比持續提升,國際產業鏈錯綜複雜,關稅使成品價格提升,RCEP擁有最完備的產業鏈,可以實現區域內貨物貿易大循環(閉環),是區別於其他自貿區的核心優勢。

7. 出臺具體的財稅補貼,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及創新

今年兩會的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支持科技創新成爲熱詞。上海提出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安徽省提出要強化核心技術攻關,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發展方向,實施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省科技重大專項,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促進整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升級。各地方政府對於汽車產業關鍵技術會出臺數量可觀的財稅支持政策,聚焦於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等前瞻技術的汽車企業可獲得實實在在的財政支持。以重慶市爲例,國家級的製造業創新中心每年即可獲得3000萬元的研發費用支持,對於自主研發的中高端車型可獲得1000萬元的研發獎勵,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車型給予不超過測試費用30%作爲補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