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民粹主義攻城掠地(上):極右AfD與極左BSW橫掃德東,政壇大洗牌

德國極右派政黨AfD在2024年的邦層級選舉,再次橫掃大量選票,尤其在德東的圖林根邦成爲議會第一大黨。圖爲圖林根邦的AfD競選集會。 圖/歐新社

在5年前的現在,德國極右派政黨AfD(德意志另類選擇黨)以僅僅成立數年之姿,的選舉中一躍成爲最大反對黨,來勢洶洶令人警惕,筆者當時在《轉角國際》的專欄文章〈柏林圍牆倒下30年:德東「次等公民」的極右大反撲?〉中曾寫下這一段話:

60個月過去了,在這當中,我們經歷了2019年底開始爆發的Covid-19疫情,越來越熱的美中貿易戰、打了兩年半的烏俄戰爭以及進行了一年的以色列與...嗯....與周邊穆斯林世界的戰爭。

那麼,現在的德東,乃至現在的整個德意志聯邦,這股極右派的浪潮,怎麼樣了?

2024年的邦層級選舉,AfD繼續在德東的圖林根邦、薩克森邦與布蘭登堡邦攻城掠地。圖爲布蘭登堡邦議會。 圖/法新社

▌德東三邦的選舉結果:4大+3極小政黨體系的形成

2024年9月,柏林圍牆倒下的35年後,德國東部的圖林根邦、薩克森邦與布蘭登堡邦陸續完成了邦議會的選舉。這3場德東邦層級選舉具備了四大特點:

其一,延續2019年邦選舉以來的民粹主義大勝的政治風潮,AfD繼續攻城掠地,在這3個邦都呈現成長的態勢,尤其在圖林根邦與布蘭登堡邦,其席次分別從22席與23席成長到32席與30席(都超過三分之一席次),成長幅度顯見AfD在這5年中累積了豐沛的成長動能;

其二,左翼民粹主義的基盤也擴大了,左派黨(Die Linke)教母瓦根尼科希特(Sahra Wagenknecht) 在2024年1月另組新黨「莎哈–瓦根尼科希特–理性與正義聯盟黨」(Bündnis Sahra Wagenknecht – Vernunft und Gerechtigkeit, BSW),本次選舉BSW一出手就銳不可擋,在圖林根邦該黨取下了15席,坐穩該邦的第三大黨,並將左派黨的席次壓低到12席。

在2019年,左派黨取得29席是圖林根邦第一大黨,同時取得邦執政權。如今BSW的15席加上左派黨的12席共27席,雖與2019年的29席接近,但第一大黨的位置直接被AfD奪下也是不爭的事實。類似的發展軌跡亦出現在薩克森邦與布蘭登堡邦的選舉結果,在這兩個邦,BSW分別勇奪15席與14席,力壓左派黨,左派黨在布蘭登堡邦甚至因爲得票率在5%以下而分配不到任何席位。即便如此,大體上民粹左派的基本盤仍在瓦根尼科希特的帶領下繼續成長。

其三,綜合第一點與第二點,左派黨、BSW和AfD這幾個左、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德東三個邦都取得了過半的席次。在圖林根邦,左右翼民粹主義席次比率從56.7%上升到67.0%,達到三分之二絕對多數強;在薩克森邦,則是在五年間從43.7%增加到50.8%,實現實質過半;在布蘭登堡邦的成長幅度最大,從37.5%增加到50.0%,增加幅度高達12.5%,與基民黨(CDU)、自由民主黨(FDP)、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社民黨(SPD)等建制派政黨形成五五波。

最後,聯邦層級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三黨執政聯盟堪稱迎來大慘敗。在圖林根邦、薩克森邦與布蘭登堡邦,這三個政黨的席次佔總席次比率僅佔6.8%、15.0%與36.4%,甚至德東這三個邦自由民主黨都無法取得任何席次,綠黨也只在薩克森邦有席次,在圖林根邦與布蘭登堡邦議會皆掛零。

挫敗的選舉結果直接撼動了三黨聯合政府的穩定。綠黨兩位共同黨主席,聯邦衆議員諾利普爾(Omid Nouripour)與朗(Ricarda Lang)在布蘭登堡邦議會選舉失利後雙雙宣佈辭去聯盟90/綠黨的聯合黨主席職務,自民黨主席、財政部長林德納 (Christian Lindner) 則宣佈,如果未能就重大政策達成一致的意見,該黨很可能離開三黨聯合政府。德國老牌政治人物、現爲FDP副主席的庫畢奇(Wolfgang Kubicki)更直接放話,三黨聯合政府恐怕拖不過今年的耶誕節,換言之,提前舉行聯邦議會選舉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

左派黨教母瓦根尼科希特在2024年1月另組新黨「莎哈–瓦根尼科希特–理性與正義聯盟黨」(BSW)。 圖/歐新社

綠黨兩位共同黨主席,聯邦衆議員諾利普爾(Omid Nouripour,右)與朗(Ricarda Lang,左)。兩人在布蘭登堡邦議會選舉失利雙雙辭去黨主席職務。 圖/路透社

▌碎片化的政黨體系

當前的德國面對的是一個碎片化的政黨體系,有7個主要政黨,但是當中3個——綠黨、自民黨與左派黨被擠壓到邊緣的位置,在德東變成「瀕危物種」。

選舉結果也撼動3個邦的政治版圖,邦政府即將面臨大幅重組。在圖林根邦,左派黨—社民黨—綠黨聯合政府肯定無法持續下去,儘管AfD在圖林根邦的選舉中領先,但他們並沒有獲得絕對多數。因此,AfD將不得不依靠其他政黨來組建邦政府,但在當前的情況下,無異是緣木求魚。

基民黨主席默茨(Friedrich Merz)已經表示,他們永遠不會與極端分子合作,而所有其它在邦議會中贏得席位的政黨都拒絕與AfD聯合執政,AfD執政的可能性應該不大。現在組閣的任務會先交到議會最大黨,也就是AfD手中,但只要沒有其它政黨與AfD合作,第二大黨基民黨就將擁有組閣權。在社民黨(6席)、BSW(15席)與左派黨(12席)之間任選兩個政黨組織聯合政府。由於席次過半需要44席,意味着基民黨—左派黨—社民黨的組合(41席)基礎薄弱,BSW的重要性隨即提升。

圖/作者製圖 基民黨—左派黨—社民黨的組合(41席)基礎薄弱,BSW的重要性隨即提升。

在反移民、反穆斯林運動(Patriotische Europäer gegen die Islamisierung des Abendlandes, Pegida)最爲興盛的薩克森邦,AfD贏得了第一大黨的過程中,計票發生爭議,最終產生巨大影響。薩克森邦選委會在投票當天宣佈基民黨與AfD分別贏得42與41席,但第二天隨即表示因計票軟體的失誤將這兩黨的席次調整爲41與40席,這一結果改變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在德國各邦憲法中通常有重大決定需要總數三分之二議員同意的規定,換言之,只要在野的政黨能夠集合三分之一的議員人數就能夠形成「阻撓少數黨」(Sperrminorität),得以阻擋重大政策與邦憲法的修正案。這就凸顯出41票與40票的重大差異,差這一票,現在的AfD就無法取得阻撓少數黨的關鍵角色。

另一方面,左派黨在分配席次過程中同樣是在驚濤駭浪中渡過。德國除漢堡與不萊梅這兩個自治市以外,其它的邦層級選舉皆採用與聯邦衆議院選舉相同的兩票制,兩張票(候選人票和政黨票)所獲的席次連動,第二票要獲得席次有得票率5%門檻的限制,但如果第一票在兩個選舉區拿到最高票,就不受門檻限制。

在BSW的分票效應下,選前薩克森邦的民調顯示左派黨無法越過5%的分配席次門檻,因此左派黨必須在該邦兩個選區中突圍取得第一高票才具有根據第二票分配席次的資格。

最後,如同各家民調預測,左派黨在決定席次總分配的第二票(Zweitstimme)得票率僅有4.47%。但因爲左派黨在該邦的萊比錫市有兩位候選人以第一高票當選,使得左派黨取得了第二票分配席次的機會(直接授權)。

圖/作者製圖

薩克森邦的競選海報,從左到右爲:左翼黨、BSW 、社會民主黨(SPD)、基督教民主黨(CDU)。 圖/法新社

而這也是當地公民團體反制AfD行動的一部分,讓左派黨取得分配席次的資格進而降低AfD的席次,反AfD的力量獲得階段性的小成果,但也成爲減少AfD總席次重要的一環。在政府組成方面,由於基民黨—社民黨—綠黨三黨的席次總合僅佔58席,距離過半的60席仍有兩席的落差,擁有6席的左派黨與15席的BSW成爲三黨聯盟欲拉攏的對象,而加入BSW後總席次會高達73席,擁有絕對多數的優勢,這是相加後僅擁有64席微弱多數的三黨+左派黨聯合政府無法比擬的。

即便激進左翼政黨的重要性因此提升,但薩克森邦往右翼保守化方向挺進的趨勢仍是確定的。取得首輪組閣權力的基民黨領導人克雷奇默(Michael Kretschmer)是徹頭徹尾的保守派政治人物。他一直是親俄派,主張烏克蘭應割讓部分領土予俄羅斯以換取和平。此外,他也反對同性婚姻立法。

在布蘭登堡邦,現有的社民黨—基民黨—綠黨聯合政府同樣難以爲繼。基民黨已經明確表達不願意再參加現任邦總理魏伊德克(Dietmar Woidke)領導下、由社民黨組織的下一任聯合政府。在排除AfD的情況下,社民黨只能選擇BSW爲執政小夥伴方能夠完成席次過半。

基民黨同時也表示排除了與AfD共同執政的可能性。但也千萬別小看的AfD身爲布蘭登堡邦第二大黨的地位,其拿到的30席在總席次88席中佔了34.1%,在布蘭登堡邦憲法中,重大決定需要總數三分之二議員同意,也就是59名,而「阻撓少數黨」的門檻是29名,AfD剛好就多一名,這使AfD足以單獨承擔這一吃重角色。

圖/作者製圖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在這次三場邦選舉及其之後的兩個暫定結果:

其一,現在的德國似乎已經發展出另類的兩黨制:AfD與反AfD的政黨。魏伊德克的競選主軸就圍繞在「我還是AfD」(Ich oder die AfD.),將選戰化約成「投給AfD或AfD以外的政黨」,用以將反對AfD的選票集中,這個策略無疑是成功的,有效地排擠了自民黨與綠黨而將選票集中在社民黨。

事實上,大多數投票給基民黨和社民黨的人只是爲了防止AfD變得更強大,但落實到組建聯合政府以及未來施政的層次上,如同當前的聯邦政府,由於各結盟政黨之間意識形態的差距,基於「不做什麼」的共識而選擇繼續合作的動力,遠勝於「要一起做些什麼」。與原本有一席之地的既存政黨逐漸變成「瀕危物種」相較,體系性的癱瘓更造成民主政治的硬傷,因爲這又將不滿的民意推向非建制派政黨,這也是初試啼聲的BSW在德東3個邦坐穩了第三大黨地位的原因,且現在其他建制派正當在組建內閣時,都要看瓦根尼科希特的臉色。

其二,2024年1月成立的BSW,第一次的重大選舉就使自己居於組建邦內閣的樞紐地位。

在這3個邦選舉中,BSW都成功地壓制了左派黨的得票,躋身這三個邦的第三大黨。抱持「左派保守主義」的BSW與AfD同樣持有反移民、反穆斯林(即便較輕)的意識形態,以及主張德國應與俄羅斯、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反對北約的外交政策取向。

以左派自居的民粹主義者確實接收到不願意投給極右的選票。BSW的成立順勢填補了經濟上左傾、卻在文化、身份認同上右傾的空白政治空間。換言之,建制派政黨固然拒絕了AfD,但引進了BSW組閣就像是用古柯鹼去取代芬太尼,「政治止痛藥」是不能亂吃的。

▌下篇接續:〈德國民粹主義攻城掠地(下):經濟神話破滅、青年前景悲觀,塑造出民粹沃土〉

在德東薩克森邦首府德勒斯登,AfD)的競選活動中,一名支持者身穿T恤,上面寫着「我很幸運能在這裡(雙關:站在右邊)」,T恤圖案是德國地圖,並將德東地區(包括薩克森邦、布蘭登堡邦、圖林根邦在內)都塗成AfD的代表色、印上AfD標誌。 圖/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