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黨史課“激盪”5G時代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新一輪黨史教育正在全國開展。
高校是黨史教育的重要陣地。面對數量龐大的青年大學生羣體,中國高校藉助5G、VR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讓師生置身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黨史課日益立體、鮮活,贏得學生廣泛歡迎。
頭戴VR眼鏡,視線前方飛雪漫天,背後則是懸崖萬丈,老班長提醒別掉隊的聲音時不時出現在耳邊。
北京理工大學的虛擬仿真實驗室,這節名爲《重走長征路》的黨史教育課,讓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篇章“躍然眼前”。
“在虛擬現實場景中,我穿越到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刻。”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楊文倩說。
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改變中國高校的黨史教育。除了PPT講解、視頻教學外,越來越多中國高校在黨史教育中正嘗試更爲前沿的5G+VR技術。
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楊才林表示,通過5G+VR技術模擬物理環境和歷史環境,學生們“回到了從前”,有助於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黨的歷史。
19歲的黃穎是蘇州大學統計學專業大二學生,日常學習中多與數字打交道。然而,專業課之外,她同樣喜歡到學校的“智慧教室”上思政課,聽老師講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除了書本知識講授外,老師還會挑一些黨史相關的視頻播放,讓大家直觀地瞭解歷史。我們有疑問,可以隨時用手機發彈幕,大家一起討論,老師還能及時答疑、點評,非常有趣。”黃穎說。
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林慧平表示,新時代、新技術,特別是更年輕的學生,對傳統黨史教育帶來了不小挑戰,創新勢在必行。
“我們做過調查,當代大學生對黨史興趣依然濃厚,但他們渴望教學方式能夠更加靈活,滿足他們對畫面感、互動性的需求。”她說。
此外,不少中國高校還嘗試與媒體、短視頻平臺等合作,以新穎的視角、有感染力的畫面,吸引很多學生觀看。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徐斌認爲,對於“90後”“00後”學生來說,新技術輔助的黨史教育,更有親和力、更有沉浸感,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可以讓他們身臨其境體會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網紅課”
過去,一些思想理論教育常因“形式古板”而對青年羣體缺乏吸引力。如何激發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青年學子的學習熱情,讓黨史教育的熱潮在青年羣體中充分涌流,成爲黨史教育創新的重要課題。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周瑞瑞表示,近年來國家和高校對黨史教育明顯更加重視,老師們也紛紛藉助新技術手段,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黨史課更加深入淺出、立體鮮活,一些黨史課甚至成爲學生們搶着上的“網紅課”。“現在黨史課上座率很高,而且學生們對課程充滿了興趣,討論熱烈,甚至在翻轉課堂中自己講課,非常精彩。”周瑞瑞說。
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孔柳淋說,這些年,全校範圍內學黨史的氛圍日益濃厚,不少理工科學生也常來旁聽,學院的一些碩士生、博士生甚至還會被其他院系邀請去講黨課。
“我說得是不是太快了?”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王薇,在採訪中談及黨史內容時,滔滔不絕、如數家珍。“我很享受學黨史的過程,看中國共產黨這個‘最牛創業團隊’一步步壯大的過程,感覺熱血澎湃。”
今年25歲的張豔豔,是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她告訴記者,對於她們這代“網絡原住民”來說,充滿“科技感”的黨史課讓大家學習熱情高漲,很多黨史、思政課都座無虛席。
“知來路、辨是非、擔使命”
“高校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學好黨史,有助於他們知來路、辨是非、擔使命。”林慧平說。
2016年,孔柳淋剛上大學時就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長征宣講,閱讀了大量有關長征的史料。
“以前雖然對長征有所瞭解,但是艱辛的細節我並不十分清楚。通過這次宣講,我真切體會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私。生在和平年代的我,更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她說。
黨史學習還有助於大學生在信息時代“撥雲見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前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個別對戍邊英雄的詆譭言論,我和身邊的同學很快判斷這是不負責任的謠言。有了歷史思維,即便惡意言論披上‘高級黑’的外衣,它也無處遁形。”王薇說。
在周瑞瑞看來,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一項項歷史成就,學好黨史有助於讓青年學生認識家、國變化背後的原因,將增強當代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和情感共鳴。
“通過學習黨史,讓我深深感受到,正是有一代代共產黨人的無私付出,纔有了我們國家今天的輝煌。”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生張浩然說,未來一定會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爲國家和人民服務。
新華社南京3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