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別超過10分鐘!醫曝5下場 不出力痔瘡也恐惡化

大腸直腸科醫師吳蒨強調,排便時間別超過10分鐘,恐引發痔瘡、疝氣、肛裂,以及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的問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少人都習慣邊上廁所邊滑手機,當心看似無害的動作,卻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對此,大腸直腸科醫師吳蒨強調,排便時間別超過10分鐘,恐引發痔瘡、疝氣、肛裂,以及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的問題。她並提到,即便只是坐在馬桶上不出力,也可能導致痔瘡加劇,不可不慎。

醫師吳蒨在《醫師好辣》節目上透露,她在門診時都會告訴病人上廁所不要超過10分鐘,而現代人之所以習慣長時間蹲馬桶,背後原因很多元,像是男性在有了小孩後,將廁所視爲唯一淨土,每天排便時間急速上升;除此,有些患者是真的排便出現狀況,或糞便比較幹、硬,需要很用力才上得出來,所引發的狀況各有不同。

吳蒨進一步提及,光是坐在馬桶上什麼都不做、也不出力,就可能導致痔瘡加重。原因在於馬桶是中空的,因重力關係使得血液往低處流,假如原本就有痔瘡的狀況,血液會該處繼續淤積,使症狀惡化。一旦長期都在很用力的狀況下,腹壓就會增加,腹內器官會往低處去,從而引發疝氣。

其它情況還包括糞便很硬,需要很用力擠,恐引起肛裂產生。吳蒨說,當很用力擠出很硬的糞便時,肛門若突然很痛,即代表可能是肛裂形成了,於皮膚黏膜上產生一個破口,恐進一步發生肛門膿瘍或肛門廔管。若有膿瘍的狀況,可能就要合併服用抗生素,甚至得手術做切開引流。

最後,吳蒨建議,想要減少上廁所時間很簡單,也就是進廁所時什麼都不要帶,包括手機、書等,就不太可能在廁所待太久。

直腸外科醫師陳威智先前提醒,坐馬桶時順便滑手機的習慣,除了會導致痔瘡外,還可能因血液往下流易造成腦部供血不足,久蹲後起身出現頭昏腦脹的症狀;或是壓迫坐骨神經,同時也會影響腿部血液循環,引發雙腿麻木。此外,如廁時身體不自覺向前傾,頸椎需承受很大的壓力,長久下來就有可能導致頸椎間盤突出,務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