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易罹患痔瘡 醫護提5點預防方法
部立桃園醫院。(本報資料照)
壓力大、喜吃辣、不吃蔬果、少運動、常坐椅子常導致便秘,進而罹患痔瘡。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醫護指出,便秘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痔瘡的發生率更是居高不下,且有年輕化趨勢,給予民衆5點預防方法。
桃園醫院直腸肛門外科醫師林琪鈞說明,痔瘡爲肛門周圍的結締組織,內含小動脈、小靜脈及微血管,長期用力不當,迴流不佳,循環不好,導致血管擴張及結締,進而造成組織增生,而傳統痔瘡切除手術常造成病人強烈的疼痛感,多處肛門傷口也易感染,術後排便的撕裂感更難受不已,現在有雙極雷射痔瘡手術,不需進行手術切除,運用雷射激光直接消融痔瘡組織,並降低血流灌注,透過較小傷口就可治療痔瘡,減輕不適情形。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謝易倩提醒,若想避免罹患痔瘡有5點預防方法,第1點要適時的舒壓、避免熬夜,緊張、壓力、憂愁及疲勞的狀態,易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導致胃腸功能低下;第2點需養成規律排便習慣且避免蹲坐馬桶過久,建議每次不可超過10分鐘,以減少痔瘡發生機率;第3點要多運動,避免久坐、久站,久坐族至少2小時需起身走動5至10分鐘;第4點應避免油炸、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同時須戒菸及戒酒;第5點要保持肛門處清潔、乾燥,便後沖洗肛門或選擇溫水坐浴。
謝易倩表示,若已患有痔瘡,日常的照護也不可忽視,建議每天要用25到35克的膳食纖維軟化大便,食物的植物膠、果膠及黏質屬於水溶性纖維,能讓變成膠狀的大便增加水份、變得柔軟,主要存在於各種水果、豆類、燕麥片、洋菜、木耳、海帶、紫菜、菇類、瓜類、 莢豆類及蔬菜莖部中,而非水溶性纖維會增加排便量、促進腸道蠕動,主要存在於植物表皮質和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
不僅如此,謝易倩說,患者亦須攝取足夠的水份,以體重60公斤的民衆來說,每日要喝1800至2100毫升的水,才能達到軟化大便的效果,讓排泄暢通,另外也要適量補充脂肪,讓糞便表面光滑,以利糞便在腸道的輸送及排出,若當餐沒有其他油脂類食物,可以在川燙的青菜中加入橄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