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輿論陣地“反超”喬丹,LBJ證明了什麼?

2020年4月,邁克爾-喬丹紀錄片《最後一舞》上映,意在喚起人們對這位賦予23號球衣特殊意義的偉大球員神格”的懷念。然而短短的6個月後,當湖人隊23號詹姆斯捧起個人第四座總冠軍獎盃時,喬丹的歷史地位卻好像從根本上遭到了動搖。

所以說詹姆斯徹底超越了曾經的籃球之神?但僅從榮譽疊加的角度來看,一個縮水賽季總冠軍和FMVP的榮譽加成,大概並不足夠填平兩人在一年前曾被劃爲鴻溝的地位差距。然而現實是,通過今年的奪冠,詹姆斯的的確確在相當一部分輿論陣地上完成了對喬丹的超越——從人品到球技,從隊友到對手,從時代變遷到分區環境……當年喬丹引以封神的所有客觀條件和與之配套的主觀判斷,都遭到了有史以來最強烈的質疑和抨擊,一時間,喬丹多年以來不滅的“神格”幾乎徹底崩塌。

十幾年前,知名籃球專家比爾-西蒙斯寫下了名爲《偉大的保質期》的名篇,但他想不到的是,在他當時只會漸漸褪色被遺忘的“偉大”,如今卻要落到被各路網友開棺打撈挫骨揚灰的田地。論壇裡,一些諸如“難道喬丹的生涯只有六年?”,“憑啥喬丹可以6>11?”,“喬丹這麼厲害15年爲啥只進了6次總決賽?”,“喬丹是否限制了皮蓬的生涯高度”,“九十年代的鐵血籃球,就這?” 的話題層出不窮。

顯然,詹姆斯歷史地位在這一年是否飛昇暫且不論,一番操作之下,喬丹的地位倒是真變矮了不少,哪怕他啥都沒做,只是躺在家裡出了個紀錄片。

其實對籃球老饕來說,如今的輿論環境的確是有點過於迷幻了,長期以來,喬丹在球迷圈裡一直被認爲是“你越瞭解就越會發現他牛逼的遠超你想象”的最高典型。因爲在90年代那個尚需報紙雜誌傳播信息的時代,一個粗糙的“神”的模糊畫像並不能精確描述喬丹的強悍細節,而多年後,當後輩們抱着種種心態從故紙堆和數據資料庫裡調取出喬丹的細節時,他們會發現:喬丹變成了一個盤踞在各種歷史榜單裡扮演最終boss吊打各路現役巨星的老流氓,球迷一邊感嘆“太強了那那哪都有喬丹”,也一邊不自覺的完善了其神格化的最後一步。

喬丹新秀賽季vs科比巔峰賽季

是的,哪怕十多年過去,但喬丹的神性在當時依然是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不過他的對手們就不一定了。相對於過去稀缺媒體環境“把牛X的告訴你”的實用宣傳遺風,新千年以後的網絡媒體顯然更樂意從“娛樂”的角度來展開報道,這種“娛樂”的調性,對於塑造高大全有天生的排斥和疏遠。

數字技術革命帶來的資料爆炸,顯然爲這種變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源。在更下沉的層面,把以前高高在上的人拖入凡間成了每個人都沉浸其中的遊戲,在喬丹依然熠熠生輝的同時,他同時代的對手們的“神像”早就千瘡百孔,比如:

“馬龍關鍵時刻就只敢跳投,還不準,是個強姦幼女的人渣。”

“斯托克頓攻堅能力就是一坨屎,只是個特別健康的傳球苦力,不配超巨。”

“尤因是紐約媒體捏着鼻子吹出來的,就一招兔子蹦跳投,尤因定律……”

大衛-羅賓遜沒屁股不會背打,連羅德曼都管不了。”

……

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樣的討論無傷大雅,從幫助新球迷了解過去的角度來看,這些細緻入微的討論甚至頗具現實意義。但是當過量的媒體資源開始集中力量,把視線瞄準光原本鮮舞臺上的另一面時,造神的時代就一去不復返了。

在邁克爾-喬丹退役之後,人們不是沒有嘗試過再捧出一個具有神性的籃球運動員,但很顯然沒有成功。

實力和選擇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被放在放大鏡下的球員們,也很難再像喬丹一樣保持神格,更重要的是觀衆會對此感到無聊——

從科比、卡特、麥蒂……再到詹姆斯、霍華德、保羅、杜蘭特,每一個被認爲有資格成神的球員都經歷過一段被精心包裝的時光,他們用最得體的方式面對媒體,以最職業的態度表揚隊友,在公開場合說一切漂亮話,甚至爲了“完美”乾脆規避一切帶有爭議的話題,逼記者們只能暗暗罵娘。

但神性和人性一樣,都是經不起考驗的,事實上也沒人能經得起這這種對個人生活360°無死角的包圍,很快,一尊又一尊被樹立的神像崩塌:“鷹郡事件”成爲科比無法繞開的污點,“決定1”把詹姆斯的生涯直接打降格,霍華德迅速被扒出六個私生子的醜聞,杜蘭特成了洗澡水愛好者,而“偉光正”的控衛之神保羅更是化爲了一個簡單的數字:“58”。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喬丹之後,雖然媒體迫切的需要一個神,但輿論環境已經不允許球員成神,也無法再製造一個神。而刻意的造神總會被大環境控制不住的滅神欲毀掉,大衆輿論的反噬則讓這個週期變得變得越來越短。

當他們還沒來得及成爲“神”,黑料就已經被扒了個精光,很快所有媒體都發現:激烈的衝突,矛盾,人性的缺點和巨星拉胯吃屎的比賽,總比千篇一律偉光正的好和強吸引人……

其實,窺探人性醜陋一面的癖好不是當代環境的專屬,在90年代這種需求已經存在。暢銷書作家薩姆-史密斯寫的《喬丹法則》在當年就揭露了不少喬丹的“陰暗面”。比如他嗜賭成性,刻薄寡恩,睚眥必報,而如今在網上你可以找到無數喬丹在夜店玩嗨了的失態照片,也能找到許多女性與喬丹有染的的緋聞——其中很多來自當時媒體的報道。

但是在那個只有媒體可以發聲的時代,這些“黑料”根本無法匯聚成足夠有力的聲音,大衆對媒體單方向的信息灌輸,也缺少足夠的反饋。所以在深入人心的神之光環之下,所有的污點似乎都變得無傷大雅了。反而,這些“黑料”搖身一變成爲豐滿喬丹形象的素材,陰差陽錯地成爲籃球之神具有“人性”的一面。

這是一種慣性,而在大的慣性面前,人是渺小的。千禧年前,任何能放上臺面的球員都被媒體包裝宣傳並賦予神格,哪怕在他們身敗名裂之後也依然如此,但在慣性之下,一些小的趨勢正在逐漸累積着量變。於是在千禧年後,舞臺中央的巨星們,紛紛由“神”變成了具備人性的“英雄”,一時間,科比、加內特艾弗森、麥蒂、諾維茨基等人在球場上和場外的黑料層出不窮,但他們區別於“神”更有個性的“人”的存在,卻也爲我們留下了一個五彩斑斕的英雄時代。

然而隨着媒體信息的繼續膨脹,對公衆人物的吹毛求疵愈演愈烈,以至於變成了常態,量變終於慢慢開始引發了質變,人們再也不接受白月光的造神故事,粉絲間相互揭老底的行爲則把每一個人的黑點人爲的放大。所有人都逃不開“性與暴力”的誘惑纔是大衆篤信的真理

在這種語境下,任何媒體有意爲之的崇高敘事都必然被“性和暴力”解構,徹底動搖了精英媒體的權威性。如此一來,造神故事無從談起,放大鏡變成了顯微鏡,於是在現在,別說是神,甚至連英雄也很難存活。

就像之前尋找球員場上黑點的辯論一樣,你可以說這是信息差的縮小讓大衆得以開眼看世界,不再被所謂的權威媒體所矇騙。但另一方面,大衆相對於少數精英而言必然缺少專業性與格調,而這又會導致信息流泥沙俱下的局面,缺乏判斷力的大衆極其容易將有價值的信息和只提供廉價娛樂的噪聲混爲一談,全盤接收,變成赫胥黎筆下的《美麗新世界》。

下里巴人的瑣事、性與暴力的醜聞,徹底消解了媒體一手爲偶像們營造的神格和偉大,大衆對這些昔日偶像的認知,只會逐漸走低。

過去,我們把鄧肯叫作“石佛”,形容皮爾斯爲“真理”,稱呼艾弗森爲“答案”……每個綽號背後自帶逼格與故事。但現在,我們把考辛斯叫作“表妹”,把杜蘭特叫作“小帥”,把庫裡叫作“萌神”……其中的來歷根本經不起推敲,很多甚至難登大雅之堂,一切僅僅是因爲“好玩”而已。

的確,放棄思考躺平享樂成了最容易的方向,但是,一切的崇高和偉大都必然誕生於對偉大和崇高的尊敬基礎之上,時代在解構神的存在,廉價的樂子捏不出嚴肅的神,塑造神的基礎被解構了,我們能夠認同一個神的共識也就不復存在。

所以神滅了,然後呢?

共識沒了,認同沒了,剩下的,自然就是比誰聲音大的叫喊了。

肯德里克-帕金斯在轉型成評論員後,就立起了鮮明的挺詹旗幟,並且非常刻意地污名歐文等其他陣營的球員。“看到歐文就讓我想吐“,“如果把歐文的腦子放在鳥的頭裡,那麼鳥會倒着飛”,“歐文當選球員工會副主席簡直是瞎子給瞎子帶路”

這種變化的影響是全局的,哪怕是那些衆神時代的遺老遺少也未能免俗。而在“滅喬”聲浪愈發猛烈的時代,喬丹的經紀人大衛-法爾克自然也站出來爲自己的客戶說話,而即便是老行尊法爾克,也不可避免地採取了“踩一捧一”的方式爲喬丹聲援,表示“如果邁克爾在這個時代打球,我覺得他能場均60分,而且有75%的命中率”。

毫無疑問,“踩一捧一”就是契合如今時代背景的辯論方式,你必須要站隊,否則人們不知道你的聲音代表何方。正所謂,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理中客?沒有市場的。

2008年是一個現成的例子,當時夢八隊在奧運會未逢敵手時,這支齊聚當代最強球員的美國隊不可避免地被拿來與開創歷史的夢一隊比較。當時,詹姆斯對這個話題做出過非常謹慎的評論,他表示,作爲夢八隊的成員他理所應當認爲自己這一邊會贏,但也不覺得夢一隊比他們差。

顯然,這種兩邊不得罪的陳詞濫調無法觸及球迷的G點,所以詹姆斯說了什麼壓根沒人在意。反而,更能讓人們記住的是拉里-伯德說的那句,“或許夢八能贏我們吧,畢竟我們都幾十年沒摸籃球了”。

拉里-伯德的“垃圾話”令夢一隊的支持者感到興奮,但事實上,這種關公戰秦瓊戲碼從來都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結果,而大衆圍繞這個問題的相互爭吵,只會是兩種噪聲此消彼長,來回拉扯的狀態。

在這種環境下,哪怕你說的是1+1=2,也會有人表示質疑:憑什麼必須=2?

2011年總決賽期間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沒有流量巨星、全是大齡熟男的小牛在人氣層面完全不是擁有三巨頭的熱火的對手,於是流量潮就成了詹姆斯VS反對詹姆斯。

只要一種聲音稍有興起,肯定就會有與之相反的聲浪將其壓制。

有多少期盼詹姆斯贏,就有多少人等着他輸。“ESPN播放的鏡頭除了詹姆斯還是詹姆斯,彷彿最終贏下總決賽的是熱火和詹姆斯”——這是當時一位美國體育作者描述的情況。

這或許是詹姆斯作爲一個個體不得不面對的無奈,因爲他本身或許就是二元對立中最典型的“受害者”,當媒體爲了賺取詹姆斯球迷的流量,試圖把詹姆斯塑造成下一個喬丹時,也總會有另一派爲了吸引詹姆斯反對者注意的媒體站出來,細數詹姆斯的“罪狀”。在這種環境下,詹姆斯今天可以是“神”,明天就可能是被打碎的“僞神像”。

而對於現階段上網衝浪的年齡主體而言,“滅過去的喬”和“捧現在的詹”無疑是符合時代背景的現象。但是看到這裡的讀者也可以回憶一下,現在宣稱詹姆斯已經超過喬丹的球迷,和10年前高呼科比終會勝過喬丹的人羣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麼?

在這種不同派系各自佔山爲王,收割信衆的時代,球迷羣情激憤地“滅喬”和去僞求真沒有太多關係,大家只是在抱團壯大之後,默默地享受持強凌弱的快感而已……

當2011年小牛奪冠後,詹姆斯和他的球迷被網絡欺凌的力度就小麼?

現如今,不論是造神還是滅神,無論支持詹姆斯還是喬丹,服務的大多還是情緒,而不是真理。

他們真的不是很在乎詹姆斯是不是在事實上超越了喬丹,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詹姆斯已經超越喬丹”(或者反過來)的渴望,是對的,並且相互圍繞抱團,彼此告訴彼此:我們是對的。

毫無疑問,這樣的事在未來會循環發生,如果詹姆斯未來倒喬成功,那在未來的某一天,遲早也會有一個球員扮演着今天詹姆斯的角色,承載着大衆激昂的情緒來打倒詹姆斯,到時候,可能也會有球迷發這樣一個帖子——“詹姆斯打球的10-20年代實在沒法看,強度真的太低啦,現在的XX穿越過去肯定吊打他!”

在“諸神黃昏”的時代背景下,詹姆斯早已失去了成爲神的可能,毀掉過去的神,成爲了其信衆必然的選擇。

但若是回到“衆神時代”,詹姆斯就能成爲喬丹那樣獨一無二的“神”嗎?我們實在很難給出答案,畢竟就像喬丹當年迴應媒體對他是“GOAT”的吹捧時說的那樣:

“無論別人如何評價我,我畢竟從來沒有機會和那些前輩傳奇交過手。”

當然,詹姆斯也不可能有機會和巔峰喬丹以及其他前輩們交手,但現在,詹姆斯至少用他的成就做到一點,那就是把三十年前的喬丹,成功的放到如今大衆嚴苛的顯微鏡下,然後向大家證明:

“看,把你放到現在,你也成不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