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單獨列項

新京報訊(記者田傑雄)2月23日,以“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爲題,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對外發布。文件要求着力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文件指出,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強化執行情況監督評估,健全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從縣鄉借調工作人員從嚴管控長效機制。嚴格控制對基層開展督查檢查考覈,精簡優化涉農考覈。鞏固“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清理成果,依照相關規定實行清單化管理。清理整合面向基層的政務應用程序,持續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推進農村基層網格化治理“多格合一”。通過“減上補下”等方式推動編制資源向鄉鎮(街道)傾斜,加強分類管理、統籌使用。

事實上,近五年來,“減負”一直是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基層工作的關鍵詞之一。如2024年,文件提出“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2023年則要求糾治各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輕基層迎評送檢、填表報數、過度留痕等負擔。雖然表述各有不同,但農村基層工作的負擔重不重、工作是否有效,正持續得到中央一號文件的關注與指導。

到了今年,“爲基層減負”的相關內容,更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單獨列項着重提出。文件直接在第二十一條中以“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爲突出標題,加以系統闡述,指明瞭治理思路,提出了治理方法,列舉了治理事項。尤其是要求清理整合面向基層的政務應用程序,持續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過去一年都是形式主義整治的重點內容。針對的就是形式主義“老問題”的數字化“新表現”,比如濫建平臺、強制使用、打卡簽到、重複填報、過度留痕。這些脫離實幹的線上“花活”,嚴重佔用基層幹部時間精力,讓數字時代的“指尖便利”變成了“指尖負擔”。

“三農”工作很多直接面向基層,一號文件持續要求爲基層減負賦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基層工作者的愛護,夯實了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而最終目的,還是爲了讓基層騰出時間精力盯住羣衆急難愁盼,多幹實事、服務羣衆。

爲基層減負當然不只聚焦在農業農村基層。2024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若干規定》,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制定出臺爲基層減負的制度規範。在“三農”領域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中,同樣明確提出要制定鄉鎮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健全爲基層減負長效機制。

2月5日,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要緊扣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聚焦重點任務,深化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要緊盯突出問題一抓到底,把基層的“痛點”作爲整治的“靶點”,繼續精簡文件會議,統籌規範督查檢查考覈,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