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真實世界裡 種族平等從來不是真實的
陳朝平》真實世界裡,種族平等從來不是真實(照片來源:作者臉書)的
【愛傳媒陳朝平專欄】週末假日,追了三部電影。三部電影都是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故事內容都和美國人民的維權奮鬥有關。
《藍調天后》(Ma Raineys Black Bottom):敘述1927年美國藍調之母瑪雷尼(Ma Rainey)在芝加哥錄音間發生的一段故事。本片的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正是今年奧斯卡男主角提名人選,也是今年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得獎人,不久前因大腸癌去世。女主角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也是今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者。
片名雖是藍調天后,故事內容主要是聚焦在小號手列維(查德威克飾)身上。全片場景幾乎都發生在芝加哥的一個錄音間裡。黑人小號手列維,藉着獨白以及和樂團成員對話,表達了他對當時美國社會種族歧視問題的憤慨,以及他對掌控白人、晉身「高級黑人」的自信。
《不完美的正義》(Just Mercy)改編自布萊恩・史蒂文森著作的《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一書。
故事敘述哈佛大學畢業的年輕黑人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放棄高薪,選擇到種族歧視極爲嚴重的阿拉巴馬州,擔任當地法扶中心的執行長的歷程。
故事的主軸,環繞在布萊恩爲被誣陷殺死18歲白人女孩的黑人囚犯華特・麥米蘭辯護的情節,故事演進時序從1987年到90年中期。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1968年春天,越戰仍在激烈地進行着,成千上萬美國子弟被送往越南戰場,美國國內反戰風潮,一觸即發。
民主黨在芝加哥舉行全代會準備提名韓福瑞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學運團體、反戰團體、黑人激進維權運動組織「黑豹」,不約而同前進芝加哥準備到民主黨提名大會上示威抗議,遭到警方暴力鎮壓驅趕。
同年年底,總統大選,共和黨勝出。尼克森就任總統後,新任司法部長命令檢察長對分屬不同團體的八人,以「跨越州界,以煽動暴動」的罪行起訴。被告中,唯一的黑人,也是黑豹黨的領袖Bobby Seale,不能自行委任律師,多次遭受不平等對待,法官甚至下令法警毒打Bobby Seale。
其後,檢察官「逼迫」法官以起訴無效的名義,讓 Bobby Seale 離開法庭,但其餘七人仍舊繼續審判,成了史上最惡名昭彰的「芝加哥七人案」。
三部電影分別敘述不同年代的「維權」故事,且都是真人實事。我不是電影工作者,也不是影評人,討論三部電影的藝術價值,非我所長。不過,透過三部電影,回顧美國社會的種族問題,倒是有些小小的心得。
心得之一。美國社會歧視黑人的問題,根深蒂固。三部電影時空環境橫跨上世紀20年代到90年代末期,歧視黑人的問題並未因時空環境改變而改變。
《藍調天后》的故事發生於1920年代。瑪雷尼貴爲藍調天后,仍遭到白人的霸凌和剝削。她必須用強勢讓那些意圖借用她的歌聲來致富的白人讓步。
芝加哥七人案發生於詹森總統推動大社會(Great Society)之後的芝加哥,主審法官霍夫曼不僅歧視黑人運動組織「黑豹」的領導人,甚至刻意剝削他的人權,凌虐他的身體。
不完美的正義則發生於90年代。南方阿拉巴馬州白人對黑人仍然懷抱着深深的疑慮和仇視。就連哈佛大學畢業的黑人律師依法入監探視當事人,都被白人警衛勒令脫光衣服檢視有無違禁品。
從上世紀20年代到90年代都無解的種族問題,經過四年來川普的搧風點火,會有解決之道嗎?
心得之二。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近年來美國種族問題,越發地嚴重,影響所及,美國電影圈掀起一股「轉型正義風」。像是2013年查德威克・鮑斯曼和哈里遜・福特合演的《傳奇42號》,就是關於大聯盟第一個非裔球星傑基・羅賓森如何忍辱負重贏得球迷尊敬的故事。
2016年的《關鍵少數》則是在敘述三名非裔女性凱薩琳、桃樂絲、瑪麗在NASA參與太空計劃過程裡,飽受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最終卻因爲她們的貢獻,約翰葛倫才能成爲美國首位環繞地球軌道的太空人。
此外,2010年珊卓布拉克主演的《攻其不備》,則像是白人收養、培育美式足球黑人球星的贖罪電影。
《不完美的正義》的製作人是黑人影帝丹佐・華盛頓,丹佐・華盛頓從影以來,演出了好幾部黑人維權的電影。《不完美的正義》則是他製作的最新黑人維權力作。
儘管美國電影圈藉着改編真人實事、借用八大藝術說故事的方法來「翻轉正義」,不過,從前幾天黑人軍官慘遭白警噴灑辣椒水的新聞、再到明尼蘇打州資深女警誤殺黑人案,看來,黑白衝突的種族歧視問題,並不因爲電影圈的聲援而有緩解的跡象。
心得之三。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又因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亞裔族羣遭受歧視的問題也被提到檯面上。
亞裔遭歧視,不是新聞,林書豪在「林來瘋」期間,便飽受NBA球星的歧視,其中還包括去年因直升機失事死亡的球星柯比・布萊恩。
近日,全美各大城市掀起「停止仇恨亞裔」抗議後,林書豪也作證,NBA球星對他的歧視,從未停止。
最新的歧視事件則是效力大聯盟印地安人棒球隊的臺裔球員張育成,只因一次失誤,遭到球迷的仇恨式辱罵。美國種族歧視的問題,遠比一般人的理解,更爲複雜。
心得之四。佛洛伊德案爆發後,美國各大城市紛紛響應「黑人命也是命」的運動,那時,許多旅美華裔留學生和美籍華人,也參與遊行,聲援黑人。然而,全美各大城市同步舉行「停止仇視亞裔」示威抗議時,卻很少見到非裔美人蔘與其中。
更令人憤慨的是,網路上和媒體上居然傳出好些青壯黑人襲擊亞裔人士的視頻。這就不禁讓人懷疑,被歧視者,日子久了也學會了歧視其他的非我族類?歧視是否也存在主觀的等級(Hierarchy)問題?
也就是說,白人因自覺高黑人一等,因而歧視黑人,某些黑人翻身後,也覺自己高亞裔一等,因而歧視亞裔?某些亞裔翻身後,也覺得自己高他人一等,因而也歧視黑人和其他亞裔人士?
心得之五。美國種族歧視問題越形嚴重,或者說,全世界的族羣歧視問題都越來越嚴重,這和不同族羣的社經地位、以及越來越擴大的貧富差距,有無關聯?
爲什麼當年飽受歧視的黑人年輕人,一旦進入NBA/MLB/NFL功成名就,享受財富後,也會轉而歧視其他族裔?
同樣的,許多旅居美國日久、小有成就的華人,往往也不屑與「祖國同胞」往來,甚至鄙視同樣是黃皮膚黑眼睛的「自己人」,轉而舔噬那些白人至上主義者,爲什麼?是種族歧視,還是嫌貧愛富?或者,兩者交雜在一起?
心得之六。這些年,觀賞好萊塢電影或是串流平臺製作的電影,似乎都刻意地安排不同種族的演員擔任男主主角和配角。007電影裡出現黑人美女,警探片裡黑白搭檔,已經不希罕了!
西部片裡不乏黑人神槍手鋤奸扶弱、警探片裡黑人扮演最終英雄;《玩命關頭》裡的肌肉男,也要穿插韓國臉孔。
「網飛」製作的《貝克街游擊隊》影集中,19世紀末的倫敦,福爾摩斯的助手華生居然成了黑人,而女主角居然是由出生於中國的北愛爾蘭演員擔綱。東方面孔少女流落倫敦街頭,居然還能帶領一幫英國少男少女,幹起偵探的活兒?
歐美電影界爲求種族平等刻意安排的腳色配對,真能緩解種族歧視嗎?還是刻意彰顯製作人和編導沒有種族歧視?
梅根飛上枝頭作鳳凰,入籍王室,依然不能改變英國王室上下種族歧視的態度,電影裡假惺惺地搞種族配對,或是刻意在各種電影獎項裡,加入種族平等的考量,又怎能消彌種族歧視呢?
心得之七。美國種族衝突,越來越嚴重,再夾雜着貧富差距、吸毒問題、醫療人權、教育人權以及基礎建設破敗滯後等問題,禍起蕭牆之內,如何能阻止中國及其他大型國家的崛起?如何能繼續拖着一身的病痛,稱霸世界?
心得之八。從三部電影裡可知,美國社會裡,白人公民歧視黑人公民,由來已久。連自己人都歧視霸凌,又怎麼會不歧視外國的有色人種呢?美國人屠殺印地安人、屠殺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的穆斯林,坐視緬甸信仰穆斯林的羅興亞人,誰能相信他們關心新疆信仰穆斯林的維吾爾族的人權?
二戰後,美軍在東南亞地區屠殺平民、強姦民女,時有所聞,迄今仍歧視瞇瞇眼、黃皮膚的亞裔男女。
川普以成功欺騙香港生意夥伴爲傲;拜登政府「以華制華」因而任命華裔官員,而他指責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又何嘗不是另類的白人至上主義?盲目親美的臺灣人,會不會有那麼一天,也成爲美國種族歧視下的犧牲品?
電影裡的種族問題,是歷史,也是真實的;電影裡的種族平等,是戲劇,是白人爲贖罪打造而來的。真實世界裡,種族平等從來不是真實的!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