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發現他的內心「冰山」 部屬纔有救!
出處:Cheers雜誌第183期文/林奇伯 圖/stocksnap.io
Y世代、Z世代加入職場,企業開始出現多代同堂的現象,主管帶領部屬的複雜性與困難度愈來愈高。
爲什麼同樣一件事反覆多次,但部屬還是講不聽,也教不會?
明明自己是「對事不對人」,爲什麼員工卻一再重複錯誤行爲?
不管自己選擇「鐵血管理」、「苦口婆心」或「軟硬兼施」,仍然留不住人,又收不到成效?
身爲主管,在面對這些困境,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什麼?答案是,主管必須要身兼「主管」、「老師」和「教練」3個角色,才能解決頭痛的帶人問題。
主管,你要戴上3頂帽子
前IBM大中華區電信媒體事業羣總經理陳茂雄,近年來在兩岸三地大力推廣「主管必須要有教練思維」概念,寫作《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一書。他認爲,在管理現場,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部屬的外在表現和心理目標總是背道而馳而不自知,重複一樣的行爲,使得潛能無法發揮,無法達成績效與目標。
所以,帶領部屬的關鍵,不是解決眼前的問題,而是要從部屬行爲背後的原因着手,讓他自己覺察潛在的慣性與盲點,改變行爲模式,這樣部屬才能學會自己找答案,而不是老是鬧脾氣。
陳茂雄表示,好主管身兼「主管」、「老師」和「教練」3個角色,最終目的都是發揮影響力,讓部屬完成組織所賦予的任務。而且,要視不同狀況和時機戴上不同的「帽子」。
「主管」及「老師」的角色可以幫助領導人做好管理控制,「教練」的角色則能幫助領導人在組織裡孕育出使人發揮潛力與創意的環境。
一般來說,「教練」是多數領導人最不熟悉的角色,卻又是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領導人所必備。知識經濟時代中,個人最需要的是創意,以及在工作上成長的動力,以此爲前提,才能幫助企業向前邁進,這與工業經濟時代所注重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大不相同。
領導人在扮演「主管」的角色時,影響力的基礎來自於「以權力服人」。
在有些狀況下,主管擁有最終決定的權力。例如,打考績、覈定薪資與職等、分派任務、開除或遣散人員等。在執行這些權力時,即使主管可以和部屬討論他對績效的看法,但考績的主導權終究歸屬主管。
不過,主管如果過於依賴這個角色,時時戴着這頂高帽,不肯脫下,就只能帶領出一個唯唯諾諾、基於恐懼而工作的團隊。相反地,如果領導人把這頂主管帽子束之高閣,不適時扮演主管角色,則容易被視爲濫好人,導致自己忙碌不堪,且無法完成團隊的任務。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83期】【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