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養不起的「電動爹」,保險公司也「賠不起」|氪金·金融

作者 | 王晗玉

編輯 | 鄭懷舟

廣州車展如火如荼,從比亞迪“包館”,到雷軍再次上演“頂流”場面,再到上汽奧迪攜手鄭欽文發佈豪華電動品牌AUDI,線上線下所有的閃光燈幾乎都給了新能源車。

同一時間,小米集團三季報的披露又讓“小米汽車賣一輛虧3萬”衝上熱搜。

誠然這是將小米造車業務前期投入與短期交付規模“粗暴”分攤得出的結論。不過對於“電動爹”這個名號,廣大新能源車主或許更有感觸。

目前,在各大社交平臺搜索新能源汽車保險相關話題,保費高、續保貴、成本高過燃油車仍是十分常見的抱怨。

“不到14萬的車,新車首保6200,簡直就是搶錢”

“我50萬的油車保費比這便宜”

“多交幾年保險都能買臺新車了”

“都沒出過險,今年又漲了兩千”

“我一年的保險和油費也沒這麼多”

在一衆車主吐槽新能源車險定價高的同時,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儘管一路上漲,但多數卻仍掙扎在盈虧線上。對於車險佔主力的產險領域,這或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新能源車也快成了保險公司賠不起的“電動爹”。

30萬小米保費趕超40萬BBA

今年4月,定居深圳的楊琦喜提人生第一輛汽車,小米SU7創始版,落地價約30萬元。因爲是首次購置汽車,爲求穩妥楊琦選擇在小米汽車APP內直接購買保險。

他對36氪回憶說,當時APP內共有中國人保、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三家可選,報價相同,分別爲基礎版約9500元,尊享版約9900元,僅權益上有細微差別。一番比對後,楊琦選定了中國人保。

“9900的保費,可能相當於一臺40萬的寶馬奧迪了。”談到首次投保,楊琦這樣說。結合購車時所做的功課,他表示深圳一地車險報價本身就比全國大部分城市高,而新能源車的保費也更高。

數據統計印證了楊琦的個體感受。根據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佈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新能源車的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約21%。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提到,其最近新購置的一輛理想新能源,車價低於此前駕駛的燃油車,但首次投保保費達到7000多元,比之前的車貴出約1倍。並且在這之前他的新車還被平安保險拒保。

對於新能源車險保費偏高的原因,江瀚對36氪分析稱,首先,新能源車的技術更新迅速,車輛價值評估較爲複雜,保險公司需要投入更多資源進行風險評估和定價,這增加了運營成本。

其次,新能源車的電池、電機等核心部件成本較高,且一旦損壞維修費用昂貴,這直接導致了賠付成本的上升。保險公司爲覆蓋潛在風險,不得不提高保費。

再者,江瀚認爲,新能源車市場仍在快速發展階段,相關數據積累不足,使得保險公司難以準確預測風險,部分保險公司因此採取謹慎態度,對續保條件設置較爲嚴格。

除此之外,小米車主楊琦從其個體經歷出發也補充了兩個原因。一是基於小米等車型的定價區間和品牌形象,新能源車主中首次購車的年輕羣體佔據很大比例,新手司機事故率往往較高;二是其購置的車型馬力較大,車主想要操控自如需要更長的磨合週期。

“燃油車要達到小米的馬力性能參數可能得要100多萬甚至上百萬,小米的車主在這之前其實很少有百萬級別的汽車駕駛經驗,所以新手確實容易出事。電車加速就是要比油車快很多。”楊琦說。

同時,一位汽車工程師也從專業角度對36氪做了進一步解釋。“新能源車的特點就是電機驅動,驅動扭矩大,提速快,加速線性,同時安靜性好,因爲沒有發動機噪聲和振動。”

反映到事故發生率上,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新能源車出險率約爲傳統燃油車的2.5倍。申萬宏源研報針對車損險所做的統計也顯示,新能源車中佔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於燃油車的19%。

保險公司,掙扎在盈虧線

東吳證券分析,新能源車出險率高,疊加營運車佔比高、年輕客戶佔比高、使用強度大和維修難度大等因素,共同推高了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

此前據申萬宏源研報,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

而較高賠付率也直接推高了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進而增加了其承保壓力。

觀察最新數據,據慧保天下結合84家財險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做出的統計,雖有49家險企綜合成本率有所下降,但仍有52家超過100%。換句話說,仍有超半數財險公司面臨經營虧損風險。

衆所周知,保險公司產險業務中車險佔據主力,而伴隨近年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升,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增速已絕對碾壓車險平均保費,如2023年前者增速爲80%,後者平均僅2%。

東吳證券預測,至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達1947億元,佔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爲20.1%;至2030年保費規模將達4821億元,佔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爲37.1%。

這意味着,新能源車險未來對財險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將日益加深。

回到當前,新能源車險的表現對於險企則仍是拖累。如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於澤在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就提到,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較高,“公司新能源車險的商業險部分的綜合成本率高於整體車險綜合成本率大概7個百分點。”

又如今年4月剛進入車險市場的“新勢力”比亞迪財險,也還未突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其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46億元,其中三季度單季度收入4.78億元。同時其前三季度累計虧損8780.97萬元,單三季度虧損1.06億元。

那麼伴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繼續提升,未來新能源車險會否繼續拖累財險公司利潤水平?

對此江瀚分析這確實可能對財險公司的產險表現構成一定壓力,但這也促使險企不斷優化定價模型,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以應對市場變化。東吳證券也提到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車輛的出現,對財險業提出了全新的發展邏輯,保險業必須重塑車險發展模式。

談及後續新能源車保費是否還有下降空間,江瀚認爲這取決於多個因素。一方面,隨着新能源車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擴大,規模效應有望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險企在風險管理上的改進也能促進保費合理化。但同時,賠付成本的變化、政策調整等因素也可能對保費產生影響。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