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君利委員:培養新時代麻醉人才 促進醫學教育與臨牀實踐“無縫銜接”
焦磊 任妍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徐州醫科大學副校長、麻醉學院院長曹君利在做客“人民會客廳·圓桌對話”欄目時,就公立醫院麻醉學科人才培養話題進行了探討,建議加強麻醉學臨牀技能培訓教育,讓醫學教育與臨牀麻醉實踐充分融合,全面培養新時代麻醉人才。
在曹君利看來,隨着新時代高等醫學教育改革和以社會需求爲導向的麻醉人才培養新思路的提出,對麻醉醫師的教培應更加重視高等教育與臨牀實踐的銜接。
徐州醫科大學麻醉學院圍繞“強基—固本—拔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進行改革與實踐。曹君利表示,“‘強基’重在培養‘留得住’的基層人才,麻醉學院自2016年起每年招收培養定向麻醉學專業學生,幫助基層醫院‘造血’,擴大基層麻醉醫師隊伍,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固本’意在培養骨幹人才,學院改革了麻醉學本科教培方案和教學法,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強化科研思維和實踐鍛鍊,培養醫德高尚、知識寬厚、技能熟練的全面發展型麻醉人才。‘拔尖’則落筆在‘上得去’的創新人才,引入國際教育資源,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與技能培訓、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有機融合,探索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學科發展意識和科研創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作爲現代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麻醉醫師的臨牀水平和服務質量直接關係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命安全,也影響着公立醫院發展的整體進程與成效。”曹君利認爲,一方面,培養優秀的麻醉學人才,有助於提升公立醫院在手術麻醉、圍術期管理、重症監護等方面的能力,爲開展先進醫療技術和開創性手術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另一方面,麻醉學人才的培養也爲公立醫院開展科研創新、教學培訓等工作提供動力,爲醫院發展注入活力。
麻醉安全在圍手術期安全評估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加強麻醉學臨牀技能培訓教育,將爲更好助力手術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支撐。曹君利說:“對圍手術期麻醉安全的重視要從大學教育開始。應增加實踐操作課程比重,儘可能將實踐教學貫穿整個課程體系,通過‘模擬教學—臨牀實踐—教學查房’的三段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多維、沉浸式的模擬環境中反覆練習圍手術期麻醉安全評估的操作流程,提升實踐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
曹君利建議,可在課程中增加人工智能輔助麻醉臨牀等前沿內容,在幫助學生掌握最新麻醉安全評估技術的同時,塑造兼具駕馭AI科技硬實力與人文關懷軟實力的新麻醉人。(馮斯正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