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難治又難防? 按按這兩穴位讓你通鼻舒暢

鼻竇會隨着年齡的增加,逐漸發育到青春期以後才停止。(圖/達志示意圖)文/顏宏融醫師許多家長來到門診小孩子常常上課不專心無法集中精神,讀書還會有頭痛鼻塞嗅覺功能變差,經常鼻涕倒流,鼻涕黃黃黏黏的,又有異味,遇到感冒時,容易發燒、倦怠、畏寒、嚴重頭痛。有些時候,透過鼻鏡看到鼻道膿液小朋友可能得了鼻竇炎。鼻竇炎的主要症狀包括顏面疼痛壓力感、顏面腫脹或充塞感、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或喪失,及檢查時鼻腔有膿稠分泌物等;次要症狀則包括頭痛、發燒、口臭、精神無法集中、牙齒痛、咳嗽及耳部疼痛或悶塞感等。鼻竇會隨着年齡的增加,逐漸發育到青春期以後才停止。上頷竇、篩竇及蝶竇都是出生時,就已經具有,至於額竇,則約在六歲後,上小學時纔會出現。每個人的鼻竇發育程度不盡相同,但是各個鼻竇開口都在鼻腔內,所以一旦分泌物變多、變黏,開口阻塞便容易有鼻竇炎症狀。一般可以分爲急性亞急性複發性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合併急性發作等類型。在西醫的治療上,依病人的症狀及嚴重度,醫師會給予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去充血劑、止痛藥及鼻噴劑等。極少數病患可能會有眼球蜂窩組織炎、眼球內膿瘍眼眶併發症,或者是細菌侵入顱內,造成腦膜炎的併發症。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鼻竇炎,屬於中醫所謂的「鼻淵」範圍。中醫認爲肺開竅於鼻,當外邪內犯,肺經受邪,邪鬱稍久則化火生熱,累及鼻竅內入鼻竇,鼻塞不通,濁涕量多,久流不止等症狀便容易產生。致病原因可以用「始於邪,成於熱,釀膿涕,久致虛,兼痰瘀」來解釋。從病患的臨牀症狀上,可以區分爲肺經風熱、膽經鬱熱、脾胃溼熱、肺氣虛寒與脾氣虛弱,這五種類型各有特色,除了注重全身整體症狀以外,還要結合局部特點進行治療,才容易達到藥效,例如肺經風熱的特點是黏黃白而量多,常見於急性鼻竇炎發燒的病患;而肺氣虛寒的特點是患者平常容易感冒或有過敏性鼻炎病史;如果病程較久,屬於慢性鼻竇炎,中醫認爲是兼夾氣滯或瘀熱,特點是鼻塞不通,伴兩耳鼓脹感,運動過後,鼻塞較通,症狀較爲改善。臨牀治療上,可以用「斷絕膿源通竅暢竇,排膿引流」三法,作爲治療鼻竇炎的方向,常用的方藥包括蒼耳子散、龍膽瀉肝湯、甘露消毒丹、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辛夷清肺飲、托裡消毒飲等。在平時保養方面,可以多按摩合谷穴及迎香穴,其中迎香穴位位於鼻翼兩旁,可以順着鼻兩側從眼內眥到迎香穴來回按摩;而合谷穴位在手背大拇指食指之間的肌肉突起處,這兩個穴位具有宣通鼻竅的功效,不妨早晚各按摩十分鐘。 本文作者:顏宏融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文章轉自:中醫師爸爸顏宏融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