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二次約談?或許應該對螞蟻說一聲“恭喜”!
11月3日晚,上交所、港交所先後發佈公告,宣佈了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同時披露了四家監管機構2日對螞蟻的約談。
50天后,第二次約談的消息傳出,“熱鍋上的螞蟻”眼看又要成爲熱詞。
然而,情況真的那麼糟嗎?或許這時候,反而應該對螞蟻說一聲“恭喜”。
首先,單純就約談這件事兒來看,不妨想想:如果真要放棄一件事,是不是反而會置之不理?晾着當然最省勁。
可是,不過才短短50天,而且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之後,相關部門就再次約談,可見監管層重視程度之高、跟進之緊湊、解決問題的決心之堅定;與此同時,螞蟻方面的態度應該也很積極、配合也很到位。
一週多前,第四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在北京召開,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出席並發表了題爲《金融科技的責任與擔當》的演講,表示“這一個多月來,我們在監管的指導下全力做好暫緩上市的善後工作”“對照監管部門的要求,照鏡子、找不足、做體檢,積極配合監管,進一步落實監管要求”,正在“認真進行全面的自審”。
現在看來,這次約談大概也是監管層和螞蟻對前階段的回顧和進一步交流,說明無論是發現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取得了一些突破,這當然是好事。
第二,從政府對市場的監管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強調“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但是同時指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啥意思?
其實是辯證的兩層:一是大力鼓勵創新、支持新型數字經濟,這是“放”的部分;二是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讓新動能、新業態以健康、可持續的方式好好發展下去,而絕非只圖一時之利,這是“管”的部分。
管放結合,讓資本擴張從“無序”到“有序”,既是對平臺經濟的保護、也是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更是對一個穩定的經濟生態的保護。
第三,從外在評價來看,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羣衆,普遍對中國加大金融監管的做法表示支持,認爲這是中國監管層希望穩定金融市場、避免失控的舉措。
比如,德國之聲此前的報道就說:“不少評論對中國政府的做法表示肯定”,批評部分互聯網巨頭想要降低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是太缺乏對風險的敬畏”。
路透社報道也指出:“在規則面前,螞蟻集團不應該得到特殊對待,這就是註冊制IPO系統的運作方式”;《金融時報》則評論說:“螞蟻被監管層約談是一個信號,說明北京方面希望在螞蟻變得無法控制之前將其拴住”;《華爾街日報》表示:“對中國金融監管機構而言,螞蟻集團的商業模式構成了必須遏制的重大風險”。
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奧則通過彭博社發聲:“螞蟻正在做一些可能會對貨幣以及中國的信貸風險和機遇產生重大影響的新嘗試,因此監管機構正試圖找出最好的監管方法,並且選擇謹慎對待”,“以我與中國監管機構打交道的親身經歷來說,我認爲他們公道合理,行事謹慎”。
境內聲音更是不用提,閱讀數超14億的微博話題#螞蟻集團暫緩上市#討論中,高讚的評論幾乎都長這樣:
正如井賢棟在演講中所說的:“沒有安全保障,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沒有國家金融系統和整個金融行業的安全,就不可能有企業個體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