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人生哲學--《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李安執導《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圖/福斯提供)

作者/郭琛旅德臺商)2月底3月初到印度出差,回程在飛機上看了兩次李安近來導演的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我第一次看時主要的感受就是無趣且沈悶,然後花了一段時間思考,到底李安這部電影嘗試表現什麼訊息?再次觀看時換了角度,許多相關的隱喻就因連接上而看到內層的意義,心頭隨之起了極大震撼,而許多更深層的含義,是反覆回想後才能體會個中深藏之意義。此片電影表面是一部少年的冒險故事,實際上隱藏着很多人生哲理的勵志故事。

故事情節

電影裡中年Pi對來訪作家前後講了二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描述少年Pi目睹了動物的肉弱強食後,與孟加拉虎奇幻漂流的故事。主戲是發生在Pi舉家遷往加拿大的途中,他們所乘坐的日本輪船遭遇暴風雨襲擊,最後在海上沉沒了。Pi剛跨入救生艇就被船上掉落的斑馬砸進海里,他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安全無恙,救生艇除了他與這隻受傷的斑馬外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頭成年孟加拉虎。最先鬣狗咬死了斑馬,接着也咬死了猩猩,後來這頭藏帆布下的孟加拉虎跳出來咬死了鬣狗。

驚慌的Pi因害怕逃到自制的小漂浮筏上,到後來一步步與老虎可以和平相處,期間Pi使用一切生存技能來捕捉魚類與收集淡水,不但使自己活下來, 也餵食老虎讓它在往後海上漂流的227天裡活下來。此種令人難以相信人虎如何能長時間在缺水缺食物下相安共存,因此被派來調查沉船案件的兩個日本人,聽完Pi故事後覺得這是虛構的。

於是Pi告訴了他們另外一個版本。海難後Pi跟着另外三個倖存者,包括廚師、斷了一隻腿的船員、和Pi的母親。救援遲遲未來而救生艇上的資源極其不足,人性逐漸消損終於爆發了一連串血淋淋而殘酷無情的謀殺。首先廚師殺了受傷的船員,並把船員身體切成一片一片,當做食物與捕魚的魚餌,接着廚師又殺了Pi的母親,以至少年Pi藏在深處的獸性跳出來殺害了廚子,然後在不言而喩的情節下活了下來。雖然第二個故事隱去許多細節,然而救生艇上是如此缺乏淡水與食物,爲何少年Pi能經歴227天而活下來?若推想最初食物與魚餌的來源,絕大多數的人將可想像某種程度的殘酷情景。

事實上,第一個故事裡的動物都是第二個故事中幾個主角之獸性投射而出的,母親與猩猩對應,廚師與鬣狗對應,水手與斑馬對應,老虎與Pi對應。是在一連串血淋淋的事故後,Pi不願正視這些悲慟的經歴,亦無法接受殺人的獸性是他本性的一部份。所以Pi將本性一分爲二,一是欲維持人性的自己;另一是獸性化身爲強悍的孟加拉虎。於是少年Pi就幻變成人與虎兩個性格、兩個角色來相伴,渡過漫長難熬的漂流。除此,李安在片子裡用各種比喻,來反覆暗示隱喻人性與獸性關係,其中少年Pi和老虎是最醒目的一對,劇情就是以奇幻的旅程來探索生命存在的各種意義。

劇中有一幕是老虎爲了捉魚跳進水裡,卻無法爬回小艇,而Pi一直不肯救牠,直到黑夜才放下木板救了老虎。這暗喻着Pi曾想放棄求生而動了自殺的念頭,放下木板救了老虎是意味Pi選擇了繼續存活下來。另一幕點出Pi終於承認了獸性亦是本性的一部份,開始有了初步的尊重,他嘗試透過相互瞭解以達到和平相處。Pi帶着一袋魚肉與一長棍上了救生艇,透過長棍與餵食魚肉,他讓老虎知道牠的領域僅在艙蓋布內,意味Pi要獸性平時須待在內心深處,僅在覓食進食才釋放出來。

在漂流中少年Pi的救生艇遇到大船都難抗衡的大暴風雨,在黑漆天空裡暴雨自天奔騰而下,伴着憤怒咆哮的急雷聲中,短暫而尖銳的閃電劃開了重重的烏雲, 也照見狂風捲動接連而來的巨浪,似乎其中任何一道浪,在下一秒會將小而簡陋的救生艇打得粉碎。少年Pi賴以爲伴的強悍獸性都被此景嚇呆了,獸性化身的老虎因恐懼惶恐而嬴弱地匍首伏於船頭,少年Pi不禁對天哀號哭泣,他問神:禰已拿走了我的一切,爲什麼連賴以求生的獸性都要拿走?這說明了在惡劣的環境下失去了獸性,就使人失去了生存下來的能力,獸性並非一無是處。

最後一幕當老虎上岸獲救後,雖略停步卻沒有回頭看Pi一眼,就直接走入樹林了。鏡頭雖將主格受格對調,但已清楚表明少年Pi在獲救後,重入文明社會前,可以毫不留戀心中原爲求生存而釋放出來的獸性。

▼劇中的老虎反映的是人的原始獸性。(圖/福斯提供)

人性獸性

人心中的獸性是否可以不經意地常相左右?Pi在少年未經世事磨練前,曾天真地認爲獸性與人性無異。他曾在無任何保護下試圖親手餵食老虎,並對父親說:動物也有靈魂,我從牠眼中看到了。他父親不但對他教訓: 動物就是動物,你看到牠的眼睛,只是看到自己的倒影,並立刻讓老虎在全家面前咬死了山羊,使得Pi深刻認知獸性的本能。所以後來Pi要駕御老虎時,知道需借用棍子與魚肉並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才能成功。人在世間與別人互動,如身入廚房怎能不沾油煙而炒出菜?

若誠心以人性爲目的時,何必堅持與在意手段?獸性有時是不得已的手段。佛家說「煩惱即菩提(正覺)」,說明了煩惱想通了就是菩提,菩提阻塞了還是煩惱。獸性如同人的企圖心或稱野心,是帶着擴張性甚至侵略性的力量,但獸性本身非問題只是如何對待而已,例如身陷險惡叢林中欲全身而退,絕不是對諸叢林野獸以說法講經可以達得到,倘若獸性能化身爲兇猛巨獸時,縱使不說法講經都可以進出自如。相反在人羣中僅想以獸性現身,最後就必然傷人傷己而傷痕累累。所以人自性中的元素如同家中工具箱裡不能僅放一種工具,而是鋸子、鐵錘、螺絲起子、鑽頭……等等樣樣倶全,纔可以應付家中各種庶務。佛經中多處提到「中道」,人佛不二即是中道,這如同中國古書《尚書•大禹謨》中記載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厥執中」同理。這中道不是幾何數學的概念也不是絕對性的概念,而是相對性的概念,相對性就是非靜態的執中而是動態下的執中, 而動態的執中就是做事當下堅持目的但不執着快或慢、我或非我等手段,事過後亦不要執着手段與結果的關連。

現在我們來看看少年Pi這部電影的其它情節,這位少年Pi從小在印度教中洗滌,後來因緣巧合之下,他接觸了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因此同時信仰三種宗教,也發覺了這三種不同宗教的各自優點。他的爸爸勸他選定其中一個宗教,他拒絕並認爲信仰就像一棟房子,而房子裡面有好幾層樓,每層有許多房間,其中還有懷疑的空間。儘管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教導其教徒爲善,但對異教徒的態度卻與爲善的觀念大大相違,所以古今歴史偶可看到,信徒常以所信宗教之名對其它宗教武力相向。而有些宗教排他性極強,不能認同其它宗教甚至系出同門的其它派別,不但自視爲正統且是唯一的正統,以此認定異教的一切不同之行事與觀念爲邪惡,如此少了尊重與包容,和平相處就不能期待了。

Pi信仰了三個宗教,表示他認爲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可以和平相處的,就像我們對於別人的種種可以不認同,但只要尊重就可和平相處,其間的距離可以靠了解縮短的,但尊重是相處最重要的碁石,就像劇中人性與獸性彼此不但不同且彼此亦不認同,但仍可以包容來共渡難關。

關於Pi母親的去向,李安並不直接說明她的真實下落,但在多處又特意安排情節來隠喩此逃避的問題。首先蓮花可說是愛的象徵,在劇中蓮花出現四次,開頭時母親在地板上用粉筆劃出蓮花給Pi看;中間Pi俯瞰海底時,先是看到鯨魚化形成蓮花,然後再變成母親的容貌;另在女朋友阿南蒂對講Pi解舞蹈時,亦帶入了蓮花;最後是在狐獴島上林中摘下一朵蓮花。故事既然是Pi的幻想,那麼他描述狐獴島上的一切,肯定是投射漂流時所發生的現實與人物。

此時蓮花是Pi代表對母親的愛;蓮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親的遺骸,表示Pi的母親軀體曽被一片片切下直到剩爲骨骸。而這座島在此象徵母親,白天給了Pi所需的一切,夜晚島被涌起的酸潮淹沒,表明母親在夜晚遇害了,這個酸是人的胃酸,這表明母親是被吃掉的,所以島才被胃酸所侵蝕。暗示着在Pi殺害廚子後,並不是將母親的遺骸丟入水中,否則應以潮水慢慢淹沒島嶼來暗示母親的下場。

當人在受到不能承擔的巨痛,或心靈突遭受極大戕傷,大腦都會以昏迷、失憶來自我保護,以免被一次次慘痛的回憶來折磨而二次傷害。李安在導演前段鬣狗咬死斑馬與母猩猩的畫面就已很血腥了,但第二個故事中被隠藏刪去的真實情節其實更爲恐怖,恐怖到任何平述直陳的手法都會人無法承受。所以在兩個故事版本中,不管兩位日本官方人員和訪談作家都寧願選擇人虎奇幻的版本,即使大家都認知了真相,但仍不願承認這被隠藏刪去的真實情節,因爲心靈承受容量是有限度的。這是這部電影功力所在之處,前段淺嘗一口已讓心神俱震,李安竟用此震嚇去帶引出後段更巨大萬倍的恐怖,令人不敢嘗試去承受。

▼少年Pi所經歷的驚滔駭浪令人震撼。(圖/福斯提供)

冥想與反省

最後我們還是來摸擬想像Pi在救生艇上的經歴。當他目睹廚子殺人的景象,尤其他的母親在眼前被殺死時,少年Pi被刺激出的獸性,如藏在帆布下老虎跳出來咬死鬣狗般地殺了廚子,接着逃離兇殘現場,到自制的小漂浮筏上,但爲了活命須回救生艇上吃人肉,甚至吃自己的母親?捕魚時亦須以兇殘方式重擊捕到之魚到死爲止,對於一個吃素的17歲少年,他如何活下去?如何自我解釋眼前之慘狀而不發瘋?獲救後怎麼適應文明社會?

除了人禍,上天對他的考驗還沒結束,當狂風暴浪不停襲來,Pi幾經折騰對着天喊:神啊,爲何要如此折磨我?最後畫面是Pi擁抱着老虎說我願意如此死去,此時Pi已不再排斥甚至接受自己心中的獸性。電影裡中年Pi在訪談時對作家坦誠說:沒有牠我一定活不下去。爲何當時少年Pi如此需要獸性來共渡漂流的日子?是否當時少年Pi僅有獸性支撐他漂流的日子?

獸性帶有擴張性,是人積極的表徵與前進的動力;相對的人性代表着反思,藉由內省就可隨沈澱過程使心靈更加充實。但世事都是過猶不及,獸性太過的擴張往往就會造成心靈的空虛; 而在不完美的世界裡,在與外界互動時,單靠人性有時是很難前進的。獸性與人性猶如人的兩腳,少了左腳的幫忙右腳再努力,人是不能前進半步而在原地踏步。內心修煉與外部作爲各需各自的工具,人生歷程會遇到許多不同的過程,也需要不同的工具,猶如做人可以湖塗,做事不能糊塗。

猶如強烈的報復心可以轉移恥辱之巨痛,問題是報復之後的空虛如何塡實?在電影裡少年Pi不管是在母親被殺時,或爲了生存,心中的老虎被激發出來,但他不會爲自己的脫繮失控的獸性辯護,因爲他仍然堅持選擇人性,所以他常哭着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他爲了生存而殺死的廚子與魚類,當然亦包括吃下肚的幾個人報歉。

我們做錯事後會有兩種反應,其中走入歧路的標準流程就是不認錯而自我辯護,甚至開始對錯誤自我合理化、合法化,到最後整個個性思維都永遠沈淪下去而回不去了。Pi雖爲求生存犯下的必要罪惡,在長達227天的漂流期間需暫時放下人性去擁抱獸性。這是爲什麼中年Pi對來訪作家說,你若相信第一個故事,你就是相信神的存在,因爲不管你相信什麼神都是以愛爲出發點,少年Pi漂流以懺悔來洗滌仇恨的獸性,以愛來灌溉嬴弱的人性,提醒何者是自己的抉擇,神愛世人幫助世人擁抱愛,這應是本片欲傳遞信息的核心。

有些上過戰場的退伍軍人,或有誤入歧路而不自拔的人,常是少了反思與隨後的沈澱,縱然在刼後歸來身迴文明社會,心靈卻仍在叢林待着,這主要都是自己的抉擇。少年Pi在遭遇慘絕人寰的經歴,在博命式渡過每一天艱難的漂流日子,一般人在日復一日的怨天尤人,心靈早就被磨出繭來,但他沒有放棄人性,就是靠着每天擁抱人性,爲此漂流期間他常哭着說﹕對不起,對不起,大聲對自己本性對不起,次次表明自己的決擇。所以Pi在獲救後,可以重入社會沒有任何的不適應,就是他身錯心不迷。

電影結尾鏡頭下的中年Pi,雖在歷經滄桑獲救後卻沒有憤世嫉俗,所以能擁有開朗的笑容,心靈始終充滿愛,所以能擁有太太和小孩一起過着美滿的生活。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憤世嫉俗,是因爲我們幸運地沒有受到環境的考驗、命運的捉弄,但借用此部電影來學習如何面對突來厄運的捉弄,因爲「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這可能會是最大的收穫。

看李安編導的電影如高手下棋,行雲流水卻沒有閒棋,伏筆不斷而遙相呼應,對人生哲理更是採隱喻方式,點明方向但不坐實,感情豐富而不溢出,使觀看者依其經驗有不同的領悟,隨其喜好各自取捨。

►►►思想可以無限大--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

此部《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劇情尤爲隱晦,寓意卻深遠,顯張而瞬間的暴力下編織交叉着隱藏卻堅忍的愛,將本片的張力十足撐開,而其中議題含蓋了宗教、人性、獸性等將廣度延伸出去,再以哲學、隱晦等形而上的手法使得深度飽和到溶有多層意義。喜歡從哲學角度去思考人生問題的朋友,可再多看幾次,每次從不同角度欣賞,如同撥動萬花筒到另一角度,電影就如萬花筒裡的三棱鏡轉出不同的情境,你將會有境隨心轉的意外收穫了。●作者郭琛,居住在德國,前德國臺灣商會聯合會總會長,目前爲旅德臺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