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里的海中主體「橋島隧」完工 港珠澳大橋2月驗收
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其中30公里的海中主體爲「橋島隧」結構,27日已全面完工,將於2月6日進行交工驗收。據瞭解,港珠澳大橋耗時7年,完成連接兩座人工島的島隧工程,實現「四大創新」和「四大突破」,創下世界最長(5.6公里)、埋入海底最深(48公尺)、單個沉管體量最大之沉管隧道等紀錄。
根據《大公報》報導,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包括約30公里的海中主體,主體爲「橋島隧」結構。其中,島隧工程是大橋建設的難中之難,在外海造出兩座面積10萬平方公尺的人工島,當年開工、成島均創世界紀錄,比傳統圍堤築島更具效率。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林鳴表示,島隧工程共經歷四場「戰役」,從「第一戰役」鋼圓筒成島、「第二戰役」首節沉管安裝、「第三戰役」海底隧道貫通到「第四戰役」島隧工程完工,建成東、西人工島兩座「最美地標」和一條「最美隧道」。島隧工程創下多項紀錄,成爲世界最長(5.6公里)、埋入海底最深(48公尺)、單個沉管體量最大之沉管隧道。
▼ 港珠澳大橋將會大幅度地縮減穿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圖/翻攝自《中新社》)
林鳴表示,在七年建設中,島隧工程實現「四大創新」,包含首創了半剛性沉管新結構、曲線段沉管工廠法預製新工藝、整體式主動止水最終接頭新方案、複合地基加組合基牀的隧道基礎新形式;同時也完成「四大突破」,突破了大直徑深插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深水基礎施工技術、外海沉管安裝成套技術和第三代沉管技術。
報導指出,所謂「大直徑深插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是採用120個巨型鋼圓筒直接固定在海牀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據悉,每個圓筒直徑有22公尺,與籃球場大小相若;最高達51公尺,相當於18層樓高;重達550噸,幾乎比得上一架A380「空中巴士」的最大起飛重量。
至於海底沉管隧道同樣是龐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混凝土管節組成,每個管節長180公尺,重量達八萬噸,排水量超過75000噸,一個標準管節比一艘航母排水量還大。在水下近50公尺建設深埋沉管隧道,在國際上也被視爲「技術禁區」。該項目部門創新提出「半剛性」沉管新結構,能夠確保深埋沉管隧道工程得以成功實施並做到不漏水。
作爲世界上首例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在將巨型沉管沉放至海底前,需要先在海底通過基槽精挖、拋石夯平、碎石基牀整平、清淤等步驟,爲沉管安裝開闢一條海底「軌道」,這在全球範圍內無施工經驗可以借鑑和參考。爲此,該項目部門開展十多項相關的技術攻關,包括解決碎石基牀與沉管安裝精度校覈、無線聲吶深水測控系統等。
▼港珠澳未來會形成「1小時生活圈」。(圖/翻攝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