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PMI 65.1 創新高 連七月擴張
中華經濟研究院發佈1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上揚3.8至65.1,連續七個月處於50以上的擴張值,並創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製造業對未來六個月展望也來到70的創編以來最高點,反映製造業對前景偏樂觀的看法。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1月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存貨轉爲擴張。六大產業連二個月全數維持60以上擴張速度,依序爲交通工具、電力暨機械設備、基礎原物料、電子暨光學、化學暨生技醫療與食品暨紡織等產業。
張傳章指出,其中全球航運缺櫃導致交期拉長,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連續三個月維持60以上的上升速度,指數續揚8.2至73.3,爲創編以來最高。原物料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維持在80以上的上升速度,指數續揚3至85.8,也是創編以來最高。另未完成訂單指數續揚1.9至65.2,一樣是創編以來最高。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爲,缺櫃及原物料上漲,顯示需求暢旺,整體制造業呈現樂觀,包括晶片、半導體、零組件、控制器、工業用紙、紙箱、汽車等全部缺貨,可能還要延續一段時間。
對於臺積電配合政府政策,生產車用晶片一事,王健全強調,這可能會影響到股東權益,政府應給予相關補貼,因爲臺積電若配合政策,調整人力生產車用晶片,恐怕會犧牲產品價高的先進製程、甚至加班等有損股東利益之事。
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分析,PMI創高與去年低基期有關,如石油價格從10美元回漲至40~50美元,且疫情下的寬鬆貨幣政策,大宗原物料期現貨價格飆升,尤其疫苗利多消息傳出,鋼鐵價格飆高,廠商在積極搶貨下,可能轉嫁下游、消費端。至於半導體等資通訊也因疫情帶動的遠距辦公、5G、創新科技需求帶動,反應在市況續熱。
廠商1月訂單滿滿,未來變化應觀察疫情發展及廠商利潤率變化兩大重點,陳馨蕙說明,全球疫情仍嚴峻,雖然製造業的反應趨於鈍化,對下半年仍偏謹慎視之;再就利潤率來說,廠商訂單雖滿,但新臺幣強勁升值,加深匯損的擔憂,還有貨運價格大漲,也出現分攤、轉嫁成本壓力難題,甚至不得已取消部分訂單,均對廠商的利潤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