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期間,整個修行界又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修行界的東方還好。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整個修行界的東方纔是動盪最大的地方,持續了有數千年時間的九國時代,徹底宣告成爲歷史,吳國滅亡、魏國投降,齊國換了皇帝……
這些大事件,都在宣告着同一個事實:整個修行界的東方,都已經由陸家說了算了。
而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燕齊吳魏四國的境內,反而安定了下來。戰爭、動盪之後的重建,更多修士的培養,正在成爲主流。
整個世界的動盪之源,轉到了西方。
而發起動盪的源頭,自然是秦國了。
秦蜀聯盟,對晉樑楚三國的壓迫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強,雙方之間,比較小規模的軍事衝突,幾乎從來沒有斷絕過。
當然,燕國的警告,還是起到了作用的。
早先的時候,陸青就通過燕國的官方外交,明確警告過秦國,一旦秦國向晉樑楚三國任意一國,發起大規模進攻,那麼燕齊就一定會參戰支援。
這意味着,如果秦國要動手,他面臨的就不是三大仙國,而是要加上燕齊聯盟這個對手。
更何況,現在的燕齊聯盟,相當於是在陸氏的控制之下,四大仙國統一一體。
大秦雖強,但如果要同時面對晉樑楚三國,再加燕齊聯盟所操控的四大國家,二對七,那還是頂不住的。
正是忌憚着陸氏,秦國不敢於大規模的入侵。
然而,讓他們就此老老實實下去,卻也是不可能的。
邊境挑釁、侵佔資源和小型領土,這些事情是從初步窮的,雙方進行了不少的軍事衝突,累計起來,其實也死了不少人的。
甚至,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在試探燕國的底線。
這種情況,總歸來說是不太好的,頗有些將燕國弄到不上不下的地步。
如果直接進行干涉,燕國自己其實是不樂意的。後續,他們還大可以更進一步的蓄積力量,變得更加強大,何苦這時候就進行一場跟秦國的全線作戰?
說實話,燕國也沒有做好準備,而且秦國的所作所爲,也沒有真的觸達到陸氏的底線。
但不干涉,對方卻又是很明顯的在試探底線,真就這樣放任他們這樣搞下去,哪天擦槍走火了也說不定。更或者,秦國有可能判斷,燕國的警告是軟弱無力的,沒有必要在意,直接起大軍,向東猛進,這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燕國朝廷之內,舉行了數次朝會,或者於秘閣之中進行商討,很快也就拿出了一項燕國自己的策略。
直接出兵,實不可取,那樣太容易直接激化戰爭了。
但是,不問不管也不可以,那又顯得太過於軟弱。
於是,最終商討出來的結果是,燕國將會提供相當數量的一批資源,從戰鬥所需要的法器、陣法盤、丹藥,等等這一系列的物資,提供給晉樑楚三國。
這些物資,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很難給受到援助的三個國家太多的潛力支持,他們通過這些支援的物資能夠培養出的修士,是不夠多的;但卻能夠直接武裝一批修士,讓晉樑楚三國現有的修士軍隊,戰鬥力變得更強。
針對性很明顯了。
而至於燕國國內,新的軍團,正在被整編。
明眼人都能夠看得出來,未來,燕秦之間,一場大戰必不可免。戰爭之前的準備,肯定是要做起來了。
原吳國、原魏國的土地、資源、人力,在經過了幾十年時間的治理之後,已經可以算得上能夠爲燕國所用。
那自然,該利用的,就要利用起來了。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將在燕國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官學,推行下去,加強對修士的培養力度。
這一點,配合上如今已經有多個世界鎖之源被收回,涌現修士的概率變得更大了,同時培養出中高級修士的機會也會更多。
或許,其他的國家、勢力,也都察覺到了世界在逐漸地發生變化,但是總歸而言,比不上燕國的動作快,也沒有他們執行的這麼徹底。
短短几十年間,更高級別的修士,可能變化還不是那麼大,但是在中低層,原先的東方四國、如今的燕齊二國之中,培養出來的、新的練氣修士,比往些年間可能多了五成不止;築基期的修士,更是比往年多了培養了近一倍!
這些中低級的修士,對於仙國的總體是來說,當然是一種加強。雖然,這種加強的力度,暫且來看並不夠大,畢竟成長的時間,尚且還短,但若是將時間再往後看,多出來了這麼多的、年輕的低級修士,他們將會成爲重要的人才後備力量。
時間足夠長、資源更充沛之後,在他們之中,誰又敢說,不會冒出來一個強大的高級別修士?
修士人口越多,就代表着綜合潛力越強!
而在高級修士方面,增長其實也還是有的。
陸青在五年前的時候,又搞了一次綜合培養。在他利用造化籍的手段之下,護着數個金丹巔峰的修士,進行了一次向元嬰期的突破。
成功率仍然不低。
而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陸青非常關注的一點,是燕國之內,接下來很有可能新增三位法相層次的修士。
這數千萬靈石的耗費,如果能夠喚來一個法相修士,那肯定血賺;但如果還有可能損失掉一位元嬰巔峰,那就得慎重考慮了,尤其是在函虛子自己都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把握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
然而,隨着多個世界鎖之源被收回,世界的力量上限得到解放,這傢伙,也獲得了好處。經過了幾十年的打磨之後,他是明顯可以察覺到,自己的修爲,有了更上一層樓的可能性。
如果函虛子能夠突破,那肯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燕國的高端戰力,又增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