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第685章 密謀投誠

bookmark

第685章 密謀投誠

李煜鬱鬱寡歡,悶悶不樂,飲了酒,心中一片惆悵。

皇宮依舊,燈火輝煌,但是,李煜覺得這一切,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繁華落盡,皇宮是那麼的冰冷,殘酷,將很快不屬於他。

古往今來,多少王朝,興衰起伏,不過幾十年、幾百年的光陰。

漢唐盛世,由盛轉衰,最後分崩離析,更何況他們這種偏安一隅的南方小朝廷,他也覺得自己的唐國,立國時便是名不正言不順,甚至還對楊氏一族幾百口斬殺滅口,手段過狠,有傷天德,所以,如今的唐國也會面對衰亡的下場。

或許這就是一個輪迴,一個報應,你貪圖了這個權威,給你帶來的無上榮耀和富貴,同樣,你也會肩負着它的責任和因果報應。

李煜信佛,也信因果,所以,在這方面,他覺得自己能看得通。

他自己沒有治國和帶兵打仗的才能,面臨着這種危機領域,已經沒有什麼辦法,只有等靠,聽天命了。

帶着一身酒氣,李煜走向了後宮,來到大周后的瑤光殿。

此時大周后正在陪着兩位皇子讀書,見到李煜一身酒氣的進來,大周后皺了一下眉頭,對着兩位皇子說道:“伱們且退下吧。”

“是,母后。”

兩位皇子起身,對着父親李煜和母后,同時施禮退安。

宮殿內,只有李煜和大周后,宮女也被暫時清退了。

兩人面對面坐下來,大周后親自倒了一杯茶水,遞給李煜,說道:“朝廷還沒有應對的辦法嗎?局勢越來越複雜了吧。”

李煜點點頭說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在這亂世的時候,缺少一位如諸葛孔明、東吳周郎、龐涓孫斌等這等人物,力挽狂瀾;可惜我唐國朝廷內,已經沒有可用的將才,也沒有謀國之士,無法想到退敵的戰略,所以,只能這樣聽天命了。”

大周后聞言,嘆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若是從一開始我們就拒絕交出蘇宸,或許還有一戰之力,自從把他作爲人質交出,整個軍心動搖,朝廷內鬥,無法抗衡宋軍了。”

李煜搖頭道:“人都死了,還提他作甚,即便不該,也無法回頭了。”

大周后又問道:“韓熙載韓大人呢,他也有大才,可以獻策獻力。”

李煜帶着幾分怒氣說道:“他整日稱病在家,一個月都不出府了,既不肯再獻計獻策,也不肯接受任何冊封,應該是對朝廷心灰意冷。對朝廷對待蘇宸之事,心有怨言吧。朕派了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夜裡到韓熙載家裡去探個虛實,命令顧閎中和周文矩把所看到的一切畫下來,那韓熙載竟然在家中飲酒縱歌,欣賞歌舞美姬,通宵達旦作樂,顧閎中憑記憶把觀看的場景畫下來,那幾幅‘韓熙載夜宴圖’就放在朕的桌上。這是韓熙載的態度,朕已經無法再重用他了。”

大周后聽完,嘆息一聲,像韓熙載這等有才能大官員,屢次受挫,屢次重新回朝被重用,但這一次,似乎徹底失望,已經無心朝政,從此放縱形骸,開始享樂,拒絕再出仕了。

宋軍每日攻城,越來越猛,四面城門都面臨着危機,岌岌可危。

鼓聲如雷動,密集又沉穩,驚天動地一般,配合着廝殺聲,聲威浩大。

城頭的守軍已經出現了膽顫,已經在動搖軍心。

如守着西城門的主將皇甫繼勳,私下常常把“降宋”掛在嘴上,每當部下有獻策破敵或請求出戰擊敵者,卻往往遭其鞭打,以致將士鬥志越來越低。

他對南唐已經沒有了信任和希望,所以,覺得與其這樣同歸於盡,廝守到底,與城共存亡,不如早日投降,唐國歸於大宋,他們這些將領,也能受到新的封賞,繼續留守唐國境內爲官,也不必這樣打來打去,提心吊膽了。

皇甫繼勳並沒有帶兵打仗的才能,也沒有武將果敢的血氣,他之所以能夠當上南唐大將軍,完全因爲他出身將門,他的父親皇甫暉是南唐的大將,威望很高。這皇甫暉本是北方人。後晉建立後,他出任密州刺史。

後晉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南下,滅後晉。於是,皇甫暉率部投奔南唐,受到李璟的重用,歷任過歙州刺史、神衛都虞候,後任奉化軍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鎮守過江州。在顯德三年(956年),後周攻掠淮南,皇甫暉帶兵誓死抵抗,最後兵敗被擒,因爲傷重拒絕就醫而亡。

這番英勇事蹟,使得李璟、李煜都對皇甫暉很敬重,因此,覺得將門之子的皇甫繼勳,也能可堪大用。

這一日,皇甫繼勳糾結了幾個副將、都虞侯,討論着是否還繼續抵抗下去。

皇甫繼勳說道:“諸位,現在城外的大軍有十五萬之多,日夜猛攻,士氣如虹,各地的駐軍都不敢前來勤王救援,而朝中掌握軍務的是陳喬和張洎等人,他們力主死戰,但他們是一介書生,對軍務一竅不通,沒有任何措施,就這樣硬耗下去,幾個月後,城內的將士和百姓都要死絕,所以,爲了諸位榮華富貴,爲了城內百姓的安危,爲了我們自己的家眷,決不能就這樣鏖戰死守下去,否則,大家誰也別想活命了。”

“皇甫將軍,您的意思是?”有都虞侯問道。

皇甫繼勳臉色堅定,帶着決然,說道:“是時候發動兵變,準備投誠了。”

諸位裨將、都指揮使、都虞侯聽完,都相互看了一眼,帶着幾分驚訝。

半晌後,有都虞侯說道:“我支持皇甫將軍的決定,投誠宋軍,不但能夠保命,獲取富貴,最主要可以保護城內的家眷和百姓,如果堅守四個月下去,金陵城的將士和百姓,至少損失一半,太過殘酷!”

“就是,反正我們唐國已經受不住了,而且朝廷官員和皇帝,沒有那個才能,唐國要完了,我們沒必要搭上全部,死在這裡!”

“對,我們支持投誠!”

這些裨將、都虞侯,平時已經跟皇甫繼勳吃肉喝酒時候,聊過哪天會開城門投降之事,但是,更多最爲一種調侃,但是,在他們心中,已經有了萌芽種子。

如今,皇甫繼勳根據局勢提出來後,衆武將並沒有多意外,很快就達成了意見。

“既然諸位都同意了,事不宜遲,當早點通知城外的宋軍,做到裡應外合,以免直接打開城門被宋軍誤傷。同時防止消息泄露,被朝廷得知,治罪下來。今日黃昏時候,射出的箭矢上,派一些心腹將士,綁上投誠的紙條,約定明日一早的辰時,西門會開城門迎接宋軍入城,今晚諸位將軍,都不準離開大帳,要簽下投誠書,誰也跑不了。警惕今晚朝廷得知消息,派兵過來圍剿我等。”

皇甫繼勳說出了這些後,其餘將領都微微點頭,答應下來。

(本章完)

570.第568章 身份不一樣了709.第707章 穩固後方449.第447章 國法難容248.第247章 關心則亂743.第741章 終見永寧140.第140章 共乘一騎第802章 吳漢大戰(下)506.第504章 重回金陵570.第568章 身份不一樣了322.第320章 被滅口了623.第621章 大婚658.第656章 輿論導向300.第298章 皇后有救了704.第702章 蘇宸的雄心壯志221.第220章 才名北傳756.第754章 以身殉國195.第194章 歹計602.第600章 暗藏鋒芒414.第412章 爲難境地470.第468章 宋軍策略716.第714章 平安喜樂纔是福第829章 以戰養戰之策273.第271章 白蛇傳說第九章 蘇記糖葫蘆第834章 互不上當291.第289章 血性不能丟523.第521章 朝廷任命484.第482章 戰後覆盤730.第728章 班師北上433.第431章 變故起!第五十一章 很合胃口230.第229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705.第703章 出征長樂府411.第409章 千古難對190.第189章 挑選侍郎位369.第367章 對王之王第二十二章 奇葩老丐第877章 曹彬突圍540.第538章 南唐對策第五十四章 一毛不拔第868章 驚動王師第九十章 聯袂出行391.第389章 研讀兵書第八十章 落井下石194.第193章 解恨出氣第一百零七章 內軒藏身341.第339章 法醫蘇宸第五十七章 在商言商555.第553章 捲入其中第三十八章 救你命三千第四十一章 踢到鐵板197.第196章 夜入蘇府起殺機202.第201章 尷尬的交談603.第601章 手術搶救661.第659章 虛與蛇委599.第597章 人性的考驗第一百零七章 內軒藏身520.第518章 揭榜中狀元212.第211章 達成協議765.第763章 坦誠相見743.第741章 終見永寧第六十七章 痛毆368.第366章 背後挑釁713.第711章 圍攻溫州城278.第276章 千年等一回671.第669章 出海118.第118章 排練探班(第四更)263.第261章 不忍分離575.第573章 黑火藥的研製第802章 吳漢大戰(下)第858章 處置妥當634.第632章 擔憂成真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179.第178章 才名是最好護身符286.第284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778.第776章 衆志成城680.第678章 來勢洶洶757.第755章 暗中博弈548.第546章 安心放權251.第250章 父愛如山392.第390章 意外說漏528.第526章 爲國爲民的蘇郎第854章 各方反應149.第149章 母女私談329.第327章 樂極生悲474.第472章 江岸設伏666.第664章 恨其不爭707.第705章 造船與鑄刀161.第160章 以牙還牙292.第290章 援手到來第779章 暗中勾結606.第604章 名正言順上位299.第297章 初見周娥皇116.第116章 情何以堪(第二更)748.第746章 相思入骨462.第460章 果不其然662.第660章 定後路137.第137章 佈局(上)721.第719章 引蛇出洞402.第400章 小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