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

面對這樣的難題,蘇牧心裡其實清楚得很,作爲主帥,他日夜不休地研究着軍報,除了關於敵人的信息,更多的則是瞭解大焱軍隊的構架和兵種配置等等綜合資料。

不能分兵,即便分兵也不一定能夠及時趕到,看似蘇牧該一籌莫展,但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如今大軍已經集結了十萬之數,但這些並非整個大焱的實力,各地的駐軍還在陸續集結當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仍舊沒有集合。

那就是鳳翔府种師中的老西軍!

早在聖旨發佈,蘇牧成爲宣帥之後,种師中的老西軍便第一時間響應,只是蘇牧並沒有讓他們河間府來,而是從鳳翔府出發,過延州,往太原府集結!

若李良輔攻破雁門關,最佳的衝擊對象,便該是太原府,一來太原府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過重要,素來是要衝之地,而且政治地位也是首屈一指,又是古都,繁華昌盛不比江南大城差半點,價值自不用說。

再者雁門關與太原府之間一馬平川,以鐵鷂子和羌騎爲主力的党項騎兵,很難放棄這樣的誘惑!

其實在種師道去世之後,种師中就一直想到幽州來見兄長最後一面,但他坐鎮西軍,身爲統制,又怎可能輕易離開。

蘇牧更是第一時間發信弔唁安撫,雖說如此,老西軍們怕是也對蘇牧多有怨言的。

只是誰都沒想到,局勢竟然如此快速就發生了劇變,蘇牧看似歪打正着,但爲何從一開始就讓种師中的軍隊駐紮太原府?

若只是巧合,那也太說不過去了,是否可以大膽一點下斷論,其實蘇牧早就預料到党項人會南下攻打雁門關?畢竟雁門關太過重要,想要預判到這一點,其實並不是想象中那麼的難。

無論如何,當蘇牧做出決策,向种師中發出軍令,命鳳翔府的西軍從太原府出發,協防雁門關之時,在座的諸多將領,終於鬆了一口氣。

蘇牧到底還是沒有讓他們失望的,如此一來,他們就不需要改變原計劃,只需要派少量軍隊充當防備即可。

畢竟种師中的打仗能力並不弱,而且他在軍中的威望與种師道相差不多,种師道人稱“老種”,种師中則稱爲“小種”,雖然只是名號,但也足以見微知著了。

再者,种師中麾下騎兵步卒的數量幾乎達到了三萬,裝備精良,太原府又不缺補給,這些老西軍可都是常年守邊的老悍卒,與西夏党項人也是知根知底的老對手,相互噁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有種師中坐鎮雁門關,即便無法主動出擊,但想要固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在發佈這道命令之後,蘇牧緊接着又發佈了另一項命令,命劉光世帶着一千人馬,繞過雁門關,據守陳家谷!

蘇牧最終還是選擇了分兵,雖然只是一千人馬,但卻全都是騎兵!

雖說北伐軍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又打下了大定府,更是與後遼結成了聯盟,但並不能在短時間之內彌補戰馬的數量,如今軍中的戰馬可都是大焱所有的家底,以及當初北伐軍繳獲的戰利品。

用种師中的三萬老西軍駐守雁門關,加上郭藥師的兵馬,已經固若金湯,爲何還要額外派出一千精騎,去陳家谷這麼個小關隘?

而且劉光世的老子劉延慶就在軍中,與王稟楊可世等一干老將,都是沉穩老持之輩,留着老子不用,卻用兒子,難免有些說不過去。

但蘇牧的目光異常堅定,不容置喙,劉光世早領教過蘇牧的智謀和本事,也因爲不聽蘇牧的計策而吃過大虧。

此時劉光世挺身而出,欣然領命,也不再耽擱,拿着蘇牧的軍令便出去整頓兵馬,沒過多久就帶着隊伍出營了。

本以爲蘇牧的分兵計劃就此結束,畢竟這一千騎兵實力不弱,對本部大軍的戰鬥力有着不小的影響。

然而蘇牧再度拿出軍令狀來,他竟然還要分兵!

如今的局勢是大焱三面臨敵,西北與正西有西夏的党項大軍,北面有蒙古部族,而東北及正東則是金國的女真鐵騎,在兵力上已經捉襟見肘,唯一的優勢就是有後遼在正北面頂着。

在大戰略層次來說,大焱應該將主力都集結在大定府,撐在遼人的背後,與遼人相互依靠,這纔是正確的策略。

這也是蘇牧最早在朝堂上提出的戰略,是樞密院和兵部諸多朝廷官員經過無數次討論,才做出的決定。

雖然蘇牧是一軍主帥,但也必須堅決執行,雖然監軍樑師成已經是蘇牧的人,但朝令夕改,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能避免還是要儘量避免的吧。

然而蘇牧就是這麼做了!

西夏李良輔的舉動,彷彿推倒了蘇牧心中的多米諾骨牌,使得他不斷做出一項項決策,劉光世分走了一千精騎之後,蘇牧決定將楊可世也派出去!

這一次的目標是出古北口,過析津府,繞過萊州,駐守錦州!

戰前分兵乃是兵家大忌,蘇牧已經犯了大忌,而無論是劉光世帶走的精騎,還是楊可世手裡整個大焱唯一一支重騎,都是以衝鋒陷陣見長,防守並非他們的強項,爲何要讓他們去協防?這又是另一個大忌了!

前番也分析過,騎兵的作用是衝鋒,並非趕路行軍,若用平均速度和時間來計算,當路程超過一百里之後,其實步卒的平均行軍速度和抵達目的地的總用時,其實已經跟騎兵相差不多。

因爲騎兵需要愛惜戰馬的腳力,即便是緩行,馱着騎兵的戰馬也需要隔三差五停下來歇息,否則就會損耗戰馬的腳力,得不償失。

而戰馬還需要長時間補充體能和腳力,步卒的速度或許不如戰馬,但他們更加耐久,補充體能也比戰馬要迅速太多,這就造成了一個看似矛盾其實合理的情況,長途行軍,步軍其實比馬軍要更快,或者說步軍比馬軍使用的總時間,要更短!

從幽州到錦州,楊可世又是重騎,這顯然有些太勉強,太讓人摸不着頭腦,不像運籌帷幄,更像紙上談兵的書生來實際操作!

蘇牧此策一出,除了孫金臺仍舊高坐不驚之外,其餘人等紛紛議論開來,劉延慶王稟等老將更是出列反對。

然而楊可世卻如同劉光世一般,沒有半句反駁,欣然領命而去!

蘇牧的策略已經非常讓人不理解,劉光世寧願放着老子劉延慶的眼光暗示不去管,也要堅決服從命令,這就已經讓人有些看不透了。

可像楊可世這樣的老將,先前在大焱軍裡出了名的倔牛,竟然同樣對蘇牧言聽計從,這就讓人感到極其迷惑了。

楊可世是韓世忠岳飛等青壯派沒有崛起之前,童貫和种師道麾下最硬氣最鋒銳的“前青壯派”。

也正是因爲他的銳意進取和強悍的作風,朝廷纔將唯一的一支重騎兵白梃軍交給了他楊可世,而楊可世也沒有讓所有人失望,甚至一度成爲大焱軍士心目中的“萬人敵楊可世”!

即便是後世的史書,提及宋末名將,都會提起楊可世,只說靖康前第一是楊可世,靖康後的第一是楊再興,岳飛和韓世忠這一類自然不能算在裡面,他們不是名將,而是帥才。

雖說蘇牧已經將岳飛韓世忠等人都提拔起來,破牙營等也都極速擴張,岳飛等人利用蘇牧提供的練兵之法,整個大焱北軍的戰鬥力已經今非昔比,但白梃兵作爲唯一一支重騎,仍舊有着主宰戰場的決定性作用,就這麼輕易派出去守城?而且還是到女真鐵騎的前線錦州去?

最讓人不解的是,楊可世對蘇牧那言聽計從的態度,作爲一名老將,作爲一大羣老將,竟然坐在下面,看着蘇牧這麼個小子坐在帥帳至高處,如同過家家一般調兵遣將,誰能沒點怨氣?

然而楊可世就是這麼幹脆地答應下來了。

雖說楊可世在攻破幽州之後,曾經領着白梃兵出擊掩殺,正好碰到蘇牧奇兵智取平州,在那一戰之中終於重新奪回了白梃兵的榮耀,非但大殺特殺,還拿下了平州,爲白梃兵正了名。

但如果僅僅只是因爲平州之戰,就對蘇牧言聽計從,他楊可世的傲骨和老將的尊嚴都丟到哪裡去了?

劉延慶想不明白,王稟也想不明白,所以他們不是萬人敵,所以他們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楊可世明白,所以他可以成爲名將,即便在岳飛張憲楊再興等人冒頭之後,以及未來很長的一段時期,他楊可世都堪稱第一名將。

那是因爲他明白蘇牧的作戰意圖,並選擇了果斷執行,因爲他明白了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而不是質疑主帥的命令!

並非蘇牧故弄玄虛故作高深,而是因爲他需要豎立絕對的權威,否則執行力不夠,便是再精準的判斷,再適宜的策略,也得不到最好的執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別人或許看不明白,但他卻瞭若指掌。

或許對己軍,對敵軍,對戰術,他並不是最瞭解的,但對隱宗,蘇牧卻是最瞭解的!

雖然大焱和後遼三面受敵,但最關鍵的絕不是党項,女真或者蒙古,而是那個能夠將這三方勢力都聯合在一起的節點,隱宗,或者說隱宗大宗主始可汗和大護法黑白子!

只需要明白黑白子和始可汗的意圖,就能夠預判三方軍事力量的動向,這就是蘇牧的底氣!

以黑白子和始可汗的行事風格,沒有絕對把握,無法做到一擊必殺,他們是絕對不會輕易出手。

這也是爲何眼看着嚴冬就要過去,但三方軍隊卻仍舊按兵不動的原因。

而党項人的異動,也是蘇牧做出一系列應對的最主要原因。

因爲他很清楚,這絕非党項人單方面的行動,一旦党項人開始行動,說明蒙古和女真也會緊隨而至,源源不斷地發動軍事行動!

這也就意味着,全面戰爭,其實在党項人對雁門關展現出敵意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在這樣的時刻,還想着按照原計劃到大定府去集結,那纔是等死!

第313章 雨夜的激戰第438章 老四第257章 談笑成空(5)第247章 相見時難第22章 一曲肝腸斷第605章 改制與封王第188章 北玄武第156章 高衙內新傳(下)第446章 繡衣指使軍的老幹部們第261章 老道再下山第333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136章 困獸之鬥(5)第323章 大勾當的謀算第536章 老軍神的奇兵第663章 我在街頭見過帝國興衰第655章 折翼第501章 力量極度懸殊的伏擊第537章 取捨第77章 父子三人飲,十年酒一杯第140章 勇者第21章 約見楊館長第331章 別院的剿殺第238章 親兒子駕到第489章 老君館第497章 馬娘姒第232章 石間老竹,風中蒼松第264章 上船第307章 趙劼第83章 一部經典兩種書生第679章 風暴的起始第398章 兄長第697章 雄鹿的憤怒第2章 白衣誰家郎第746章 逍遙無雙,醉臥江山第14章 忠僕之決斷第160章 新官上任查縱火第136章 困獸之鬥(5)第738章 一場雨,三萬死士第186章 神秘巨人第304章 再見鸞兒,鸞兒再見第302章 小魔女發威第269章 竹海聚首第427章 盛宴(7)第231章 推敲第716章 遠征軍第232章 石間老竹,風中蒼松第48章 紅塵之過往第357章 獸潮第20章 蘿莉會上網第398章 兄長第173章 聖公第690章 剝皮的刀,年少的笑第543章 三千鐵騎第535章 軍魂(下)第77章 父子三人飲,十年酒一杯第1章 煙雨暗千家第266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607章 三老一少第418章 國公爺的立場第183章 臨戰第346章 罪不容誅第188章 北玄武第629章 元泰的決斷第553章 狼煙第623章 喬道清的佈局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2章 白衣誰家郎第326章 世家的決斷第696章 半城煙沙第700章 天亮了第457章 九個人第37章 一闕意難忘第707章 反常的出兵第459章 安撫的遼使第136章 困獸之鬥(5)第545章 退第516章 生女真第327章 二當家第359章 怒火第197章 狡兔三窟第1章 煙雨暗千家第51章 乞巧意青裳第238章 親兒子駕到第488章 繼續北上第667章 受封和請戰第83章 一部經典兩種書生第431章 面聖第476章 用吾之戰功,換一軍之全第592章 河患第588章 久別不勝新婚第133章 困獸之鬥(2)第380章 嫤兒第555章 小乙哥?第555章 小乙哥?第692章 以退爲進第735章 安靜的朝議第501章 力量極度懸殊的伏擊第143章 無間行者第638章 泥塘遭伏第728章 急轉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