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市舶司的種種

一如既往,蘇牧很瀟灑地闖世界去了,留下來收拾爛攤子的,永遠是默默無聞的蘇瑜。

如果你以爲蘇牧一走,會將所有的事情一併帶走,那就大錯特錯了,江寧的局面也不可能美好到哪裡去,說是爛攤子絕對不過分。

人常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蘇牧是跑掉的和尚,蘇府就是那座廟,蘇瑜就是廟裡的廟祝了。

蘇牧輕易不見人,接待諸多求見者和拜訪者的任務都落到了蘇瑜的頭上,即便他八面玲瓏也分身乏術,被這段日子忙得焦頭爛額,兩腳不沾地。

再加上高慕俠也回京了,那些世家大族又活躍了起來,儼然將蘇牧甚至於蘇府,當成了高慕俠的代言人,即便蘇瑜三番五次表明了立場,仍舊還是無法阻攔這些人的腳步。

而蘇牧出海的這段時間裡,朝堂上的變化也是峰迴路轉,別具戲劇性,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些世家豪族的眼光和能量。

因爲朝堂上對江南局勢終於做出了決議,堵不如疏,對於倭寇,若動用武力來剿滅,必定要勞民傷財雪上加霜,而且極有可能深陷泥潭。

所以朝廷決定,在江南小範圍內試行,解除海禁,從根本上緩解沿海的危機,讓供需過剩的江南商品有個好的出口,以減少沿海走私,從而達到消除倭寇的效果。

這也是剿滅變招撫的套路,只要開通海禁,江南世家豪族的貨物能夠賣出去,誰還會鋌而走險去走私。誰還樂意勾結倭寇來禍害同胞。

非但如此,一旦開了海禁,這些世家豪族非但不會再勾結倭寇,反而會千方百計打擊這些海上掠奪者,以保證商路的安全,這纔是釜底抽薪的最佳政策。

然而大焱軍事積弱,對戰外敵更是罕有勝績,朝廷閉關鎖國的政策已經實施了許多年,突然要開海禁,官家也是遲疑猶豫了許久。

其實早在高慕俠南下治倭之初,趙劼就有了重開市舶司的想法,只是不斷傳回來的密奏都表明,世家豪族對江南的滲透和掌控已經到了骨子裡,即便重開市舶司,也只能淪爲世家豪族斂財的路子。

可這一次打擊倭寇也讓官家嚐到了甜頭,重要的並非繳獲的那些戰利品和金銀財寶,而是從打擊倭寇的勝利中,官家重新得到了百姓的呼聲認可。

得民心者得天下,對於一國之君而言,還有什麼比民心更值錢。

既然對待倭寇都能夠由剿滅變招撫,爲何對世家豪族就不可以寬容一些。起碼這些世家豪族還能維護社會穩定,治理地方還要依仗這些大地主。

特別是大焱的特殊官制,地方官員都是臨時工,經常出現剛剛熟悉民情就要被調任的尷尬狀況,以致於官府對民間的掌控力越發衰弱。

這樣的情勢之下,其實地方的穩定,大部分都依靠世家大族和一些大地主來維持,這也是朝廷爲何無法將世家豪族連根拔起的根本原因之一。

既然官家已經拍板,剩下的事情也就好辦了,雖然只是在江寧試點,但朝廷的大佬們都很清楚,只要這事兒辦漂亮,試點自然會推廣開來。

到時候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朝廷就不用寅吃卯糧,財政支出也不會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朝廷有錢了,官家自然就開心了。

莫看市舶司只是試點,但這個衙門可是千金難買的重頭,江南世家紛紛發動朝堂上的能量,極力爭取市舶司的人選配置問題。

這個人選自是至關重要,官家也是考慮良多,這就是爲何前面說世家豪族目光長遠的原因了。

因爲蘇三句的兄長蘇瑜,這個已經淪爲蘇府大總管的年輕人,出現在了市舶司的組建人員名單之中。

蘇瑜與趙文裴劉質等人都是進士出身,對於每次科舉只取兩三百人的大焱朝廷而言,這樣的人物毫無疑問是可堪大用的人才,只是大焱許多進士都沒能夠官運長久,這就是大焱官制的問題了。

即便如此,蘇瑜和趙文裴等人在杭州的所作所爲,都進入了朝廷考察的視野之中。

當然了,市舶司是官家拍板的,人選上自然也要以官家的意見爲主,而促使官家做出這種決定的,顯然不是朝廷上的文武百官。

這些官員背後都站着不同的利益羣體,巴不得整個市舶司都攬入手中,又怎麼可能插入蘇瑜這幾個新丁。

官家甚至連蘇瑜是誰都不知道,自然不可能自己查閱浩繁如煙的官員檔案,從中慧眼識珠將蘇瑜給挑出來。

之所以選擇蘇瑜,是太尉高俅的舉薦,當然了高俅的意思,自然就是高慕俠的意思。

而讓人有些意外的是,朝堂百官站出來提出異議之時,卻有人站出來爲蘇瑜說話。

站出來說話的人不是朝廷官員,說話分量卻極其重要,因爲那是越王趙漢青的兒子趙文瑄,以及吳王之子趙匯端。

這兩個都是毛頭小子,剛剛抵達東京面聖不久,爲何能夠參與朝廷議論。他們又沒有實權在身,妄議朝政可是犯大忌的。

那是因爲他們即將要總攬市舶司的大權。自然有權挑選一些自己中意的官員來協助自己辦差。

沒錯,除了越王和吳王的兒子,還有一直留在東京不之藩地的秦王之子也在名單之中。

這件事說起來也是讓人鬱悶氣結,早先文武百官整日聒噪,奏摺雪片一般飛,紛紛奏請官家過繼宗王之子爲儲君,以固國本,官家對此早已心生不滿。

趙劼雖然四十多了,但保養得很好,平日裡修身養性,極少發怒,也沒什麼大病大痛,春秋正盛,寵幸後宮也沒什麼大問題,早幾個月還有個貴人懷上了龍種,可惜御醫看過,應該是公主,而非龍子。

趙劼已經連續生了七八個女兒,卻一直沒有兒子,國家的繼承問題就擺到了檯面上來。

朝廷百官催促得緊,官家卻仍舊不死心,自覺身體倍兒棒,經常與妃子們決戰到天亮,用過都說棒棒棒,生兒子只是遲早的問題,所以對百官們的催促非常的不耐煩,到最後甚至開始討厭提起這件事的官員。

奈何對待這件事,即便是自己的死忠擁躉蔡京和高俅,都認爲應該緩和處理,不該跟官員們死撐,趙劼只好將幾個宗王的兒子都召入東京,加以考察。

這些都是藩王的兒子,身份極其敏感,也不好給他們安排工作,而正當這個時候,市舶司的組建問題提上了議程,趙劼心裡便有了底。

雖然市舶司承載着整個大江南的希望,但官家內心其實並不看好,因爲即便開了市舶司,也會被江南世家壟斷,他是不樂意看到這種局面出現的。

但市舶司必須打上他的烙印,如此才沒人敢下黑手,而自己不可能親自處理這些事情,這時候,趙文瑄等一干試煉的王子們,無疑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事情做好了,自然是皇家的榮耀,事情做不好,說明這些王子的能力不夠,一個市舶司都弄不來,還怎麼管理偌大的皇朝。以後你們也就不用在老子面前叨叨過繼王子的事情了。

雖然聽起來有些胡鬧,頗爲兒戲,但卻有在情在理,這些王子初出茅廬,又必須小心謹慎,應該算是中立的勢力,大家並沒有吃虧,在朝堂上佔不到便宜,也只能將戰場轉移到江南。

到時候遠離了官家的注視,做事的又是幾個毛頭小子,世家豪族想怎麼鬥就怎麼鬥,官員們也不用承受世家豪族的壓力跟官家頂牛,可謂一舉多得,各方都歡喜。

如此一來,這個方案也就定了下來。

而趙文瑄先前就得過蘇瑜的搭救照料,若非蘇瑜,他能不能逃出杭州都成問題,遑論如今有機會成爲一國的儲君。

相對於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蘇牧,趙文瑄更喜歡蘇瑜這位兄長,而蘇瑜早已成爲了趙文瑄的崇拜對象,趙文瑄也知曉蘇瑜懷才不遇,眼下要重開市舶司,他又豈能不把蘇瑜帶上。

官家趙劼對於趙文瑄力挺蘇瑜的事情,心裡也是有些不太高興,畢竟有着培植勢力之嫌,不過趙文瑄不懂掩飾,在朝堂上就表現出來,說明兩人之間也是光明正大,並無太多齷蹉,若他暗地裡提拔某些人,才更讓人心生不安。

再者,趙文瑄等一干王子雖然都是皇家血脈,高貴早熟,不像尋常的少年郎那般不着調,可到底還是稚嫩了些,官家又豈會將他們當成威脅。

若按照官家的意思,協助王子們辦差的最佳人選,應該是剛剛升任提點皇城司公事的高慕俠,可童貫已經開始北伐的後期準備,高慕俠需要調遣繡衣指使軍隨行監軍,根本就抽不開身。

皇城司是天子近衛,最大的長官名義上是皇城使,不過都是由宦官把持這個頭銜,而朝廷官員都心知肚明,這宦官不過是個幌子,皇城司真正的首腦,應該是提點皇城司公事,也就是高慕俠現在這個位置。

也就是說,當今官家已經將皇城司徹底交給了高慕俠,這份信任再加上高太尉的恩寵程度,這對假父子在大焱朝廷上的分量,可想而知了。

趙文瑄將蘇瑜拉近自己的班底,一方面想要報恩,一方面也想讓蘇瑜得到施展才華的舞臺,而且蘇瑜是江南人氏,先前又在江南經商,對江南的商業王國最是熟悉,還有誰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

然而趙文瑄沒有想到,自己的好意,會給蘇瑜帶來多少明裡暗裡的麻煩…

第267章 天底下最好的女人第702章 京觀上的豐碑第130章 逆行的總捕第430章 老太公啊老太公第497章 馬娘姒第132章 困獸之鬥(1)第383章 一隻眼第629章 元泰的決斷第380章 嫤兒第260章 密道受阻第713章 是柄好刀第249章 暗渡陳倉第409章 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第284章 三娘啊三娘第494章 大供奉第285章 兄弟啊兄弟第220章 劫牢第362章 大祭司第660章 寒風新雪,中官傳旨第54章 半仙賣包山第470章 涿州之戰(2)第409章 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第149章 我有三斤膽,誰人不死開第442章 宿醉第190章 拼殺第732章 黑蓮護法軍第400章 神秘的物件第628章 蘇牧的道路第741章 歸來第445章 定計第126章 繭第606章 老鳥第608章 蘇瑜的賑災第14章 忠僕之決斷第416章 天子駕六諸侯五第745章 兩杆戰神旗第425章 盛宴(5)第133章 困獸之鬥(2)第311章 龍揚山三當家第677章 雁門關告急第472章 涿州之戰(4)第490章 臥虎藏龍第467章 林牙大石和蕭幹第237章 一聲師孃,一世屠蘇第594章 真正的敵人第184章 問天驅嚴寒,只爲與你看春花第53章 佳節即行將第19章 與兄論南方第180章 一支穿雲箭第682章 蕭德妃的變節第305章 我愛少爺,少爺愛我第491章 打擂第722章 大雨第53章 佳節即行將第381章 青玉案第377章 蟲蟲蟲蟲!第533章 軍魂(上)第510章 以身爲餌,爲父報仇第315章 抓賊請趕早第715章 基輔羅斯人第447章 一枚金幣第39章 家有小女郎第209章 呂布再生第32章 兄長操心忙第660章 寒風新雪,中官傳旨第284章 三娘啊三娘第226章 幻滅(中)第440章 打架要什麼風度第441章 逆天改命第549章 無名英雄第594章 真正的敵人第468章 謀士與備戰第683章 大定府的價值第261章 老道再下山第493章 直接簡單粗暴第72章 城內朱門賑災勞第728章 急轉直下第454章 生存之道第198章 拷問第148章 二女如花,捲入狂潮第595章 骨鯁第506章 楊第694章 出關!第64章 中秋前夕,心思各異的人家第440章 打架要什麼風度第341章 海上人家第466章 按兵不動的老種第444章 老種相公第744章 有一襲黑衣登城頭第12章 割袍斷義難第701章 神荼和鬱壘第43章 設計引虎狼第119章 法王撒白魔的手段第325章 密信,拜帖,形勢第180章 一支穿雲箭第152章 老成謀國不如老謀深算第661章 文人們的憤怒第213章 大軍抵達第206章 神機軍師第618章 首次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