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欺騙自己都是一流的,就像沒人會承認自己生活在最底層。總會在腦子裡想半天,努力找出還不如自己的,然後就滿足了,喟嘆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最陰險惡毒的所謂“正能量”,就是用窮人的艱辛和苦難當做勵志故事,愚弄底層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以“感動中國”爲例,每年搞成煽情的比慘大會,賺人眼淚,卻從不反思爲什麼那些好人過那樣的日子,是怎麼造成的。這些好人,不配得到富足安穩的生活嗎?總不能說是有關部門故意安排他們過成這樣,然後來感動我們吧。
鍾雲的一生,目前爲止,就是一個運氣時好時壞的小人物在生命中苦苦掙扎的典型代表。
這傢伙有韌勁,能吃苦,還能拉的下臉,很能裝慫,有必要的話賣了褲子也要在社交上表現出自己的大方。很大程度上,就因爲他在桑海舉目無親,居無定所。如果賺不到錢,在這個城市根本生存不下去。同樣在外地,男人和女人不一樣,對女人來說,辦法總比困難多。而男的要是混不下去,那就真的是混不下去了。
他技校的學歷,文化程度顯然不高,但是在當時來說也算是正常。按照等級來說,蒲素之前的中專要比他厲害點,技校是當時比較常見的一種就業培訓學校,通常是廠礦企業定向培訓的這麼一種性質,招生的同時就等於是招工。
在桑海,後來他日子稍微過的鬆快些就去報了一個早期進駐市場的一個英語培訓機構,陸陸續續也花了幾萬進去,在當時這價格不算便宜。所以,後來他多少有點英語基礎。
桑海這個地方,不懂英文不行,是真的不行。桑海學生,哪怕是八十年代上的初中、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高於全國其他地區的孩子。
這一點不接受任何反駁,毫無疑問是事實。
這裡說的是在當時,整體普遍的情況。桑海普遍高於其他地區,外地的尖子生或者特長生除外。整體上,桑海這方面的教育抓的很好。
比如韋東,就沒專門進修過,一口英文流利的很,接待國外的代理那是侃侃而談。哪怕童蕾她們,這種基本沒怎麼好好上學的學渣,會的單詞都不少,還記得不,蒲素在孟菲斯的時候,那個成天帶小狼狗的小K姐,在吧檯回call機,和電話那一頭的老外,嘰哩哇啦也能說半天。
桑海之所以政策留了一條縫,他們馬上就能刨出一個坑,這和本地人才和羣體素質是有莫大關係的。桑海不是個特區,不像其他地方享受特區政策,而改開一開始,立刻就煥發了生機,就好像一直在等發令槍一樣,人才素養這一塊全國頂尖。
實在不想說當時國內其他地方是什麼樣子,一說就要惹人不高興。哪怕以他自己長大的南州爲例,估計也有人會反對,說他是崇洋媚外,既然滾出南州了,最好就閉嘴!
有的人說金融行業擺在桑海,要是放在他老家,那麼他老家也早就……說實話,這種笑話不好笑。一個地區的區域性文化和素質包括整體意識,不是看不見摸不着的。
地區環境非常重要。有一句話叫“投資不過XX關”,說明有些地方環境就是不行。
改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很多外地人到桑海是很不適應的,一肚子牢騷。真正說起來就是他們和這個城市的差異。在老家用能蓋住臉的大盆吃飯,到了這邊一看是隻能裝二兩米飯的小碗,能不拍桌子說桑海摳門嗎?
之前的桑海在蒲素來來去去的這麼些年裡,似乎時間是凝固的,一切好像都一成不變,整個城市隔幾年去還是那個樣子。據阿嬢說,那幾十年不僅僅是凝固,還是是急劇倒退。也就是說幾十年裡沒有發展,反而還在損耗。
但從90年代開始,桑海真的是一天一個樣,這是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可以真切感受到的。變化太大了……甚至昨天還能開車的路,第二天就封了,很多地方拆了,很快新的建築就起來了,整個城市到處都是工地……
前面說不懂英文不行,有的人或許會心裡不屑:比如“在咱們的地盤上,憑什麼……”,又比如“桑海人就是崇洋媚外!一貫如此!”
別的不說,英文不好去酒店都幹不上好職位,拉車門的門童都要會幾句才行。去商場應聘都不一定合格,好的品牌專櫃肯定幹不上。
所以鍾雲的努力只不過是在追趕一個桑海孩子的一般水平。這就是地區之間教育資源的差別。現在很多人混在大城市,揹着沉重的房貸壓力,很大原因就是爲了孩子。
像蒲素這樣,其實再是什麼一流學區,和他也沒關係。理論上他去哪生活都行,只不過現在因爲梅芳歲數大了(前幾天又去休養性、體檢性住院去了)有些地方去不得,否則早就去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了。
人這輩子嘛,最後如果能有個三瓜兩棗,就當買青山,東種桃李,南弄修竹,西有松風,北坡山茶。結屋三間,開一徑,可俯清溪……
不過現在他要是二十來歲,又是另一個想法了。去那些地廣人稀,自由度高的地方搞點事情,不香嗎?有朋友早年去的新西蘭在那邊搞農場,安逸的很,看起來很是讓人羨慕,但是真去了,基本受不了。歲數越大,就越不能適應。
主動孤獨和被動孤獨之間不是一碼事,尤其像蒲素這種四肢不勤的人,孤獨沒問題,但還要幹活那是不行的。管理諾大一塊地方,就算不養羊,光是修整那上萬畝的草皮就夠受的。
湖北,四川那一帶沿江地區,和三峽搭界的,覺得都是好地方。一直在留意有沒有合適的鄉下地方。只要離高速近的,通網絡快遞送達,其實在哪生活,對他沒啥兩樣。唯一的顧慮,現在就是長輩的醫療問題。
08年在帝都,他就打過這樣的主意,主城區附近像是昌平這種地方,還是有機會的。當時也實施了,最終因爲一些原因沒搞成,很是遺憾。後來在深圳,算是實現了部分,但終究不是自己的地方,不一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如果你想買一樣東西,雖然很長時間因爲各種原因沒買成,要麼因爲價格,因爲質量,甚至從別人那裡聽到的口碑一時沒買,但總歸,到最後還是會買回來,哪怕到手了之後感覺並不好,但是想要就是想要,不到手就是覺得不行。
所以,這件事早晚會做。像他現在可能一個星期不出門,生活在這個地方簡直是浪費。對他來說換到哪裡都一樣。只要水電齊全通網絡,周邊風景好點,至於屋舍和小院,他自己就可以規劃出理想的樣子,找個隊伍施工就行了。
現在很多年輕人搞民宿,在鄉下找個老院農舍修葺後用於經營。他認爲這種方式有很多問題。首先,如果想的是盈利,那麼這種方式可能看起來很美,實際上的情況遠沒有這麼簡單。
鄉下成本低是沒錯,但是鄉下你獲客渠道也有限。成本再低,也還是有成本。況且人力就是成本,在城市裡兩個人如果有點能力的去打工一個月收入多少?
而且限於種種約束,普遍的民宿規模都不大。一間民宿只有幾間客房的很多,形成不了規模性戰鬥力。倘若人來多了根本接待不了,而那幾間就算住滿了,又有多少流水進賬?
再說,民宿不在依山傍水的地方開設,基本就是自找不痛快,結局就是搞福利扶貧。其實民宿主要是靠旅遊來增長收入,一些熱門的景區民宿生意十分火爆,而偏遠的景區,民宿的經營就十分慘淡。
而熱門景區的好地方很難拿到地方,就算能拿到,費用想過沒有?可能高到不敢想。
現在的民宿一般是由農家家庭式經營,經營者一般是當地的居民,原本就是自家房子,成本忽略不計,確實能經營下去,因爲不管怎麼樣總比原先種地要好。但這種經營方法太過簡單,無論是在服務質量還是專業知識上難以和酒店業比肩。
這又繞到之前說的,真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士,小打小鬧管理幾個房間真不如去老老實實上班。平時愁沒客人,來了客人更愁,發愁接待不了……
另外因爲政策不明確,還存在很多隱性炸彈。城裡人,只要不是當地本村的,購買或者租賃土地和房舍走的都是變通的路子,分分鐘就會出現各種糾紛。
農村土地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獲得的,民事紛爭諸多。蒲素當年想搞一塊地,都談妥了,最後還是因爲意外擱淺,很是惋惜。
當時他在北京他鄉遇故知,夢幻般地在一個清晨,在亞運村附近的住所樓下遭遇克里斯雷……(小說都不敢那麼寫,絕對真實,這種概率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兩人住的非常非常近。)
之後他們迅速三天兩頭碰頭,當時雷軍剛剛升級做了父親,他老婆還在坐月子。兩人一起策劃了那個事情,只不過最終還是沒搞成。
就算年輕人早早就開悟,搞民宿想的就是想過理想中的生活方式。那麼除非他或她,已經有了遠離紅塵的打算,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內。
很現實的問題,孩子大了需要融入羣體中接受教育。哪怕在家自己輔導,教育局同意參加各級考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需要集體生活的。都知道農村教育跟不上,根源在哪不說,反正起碼目前事實是這樣。做父母的想開了沒關係,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們打算怎麼辦?
要麼丁克,徹底參悟,要麼就不考慮這一點,乾脆讓孩子土生土長。問題是這種民宿的土地獲得都是有使用期限的,不可能永久獲得,哪怕想開個百年老店讓孩子繼承,也沒有可能性。孩子以後怎麼謀生?
這時候夫妻兩隻要有一個有想法,那日子基本就沒法過了。就算小兩口一條心想開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允許。這些問題,都是蒲素一直在琢磨這個事情時所想到的,離實際應該相差不遠。
他爲什麼要想這些?其實說起來有點難爲情。雖說小蒲素都一米9了,可實際上蒲素的戶口本上婚姻狀態那一欄還是——未婚。
沒錯,雖然結婚和離婚的手續都合理合法,但他還算是法律上的老光棍。
當時結婚用的是從南州搞來的介紹信。之前說過,是一個生產豬鬃的皮毛廠開的介紹信。用那個介紹信在桑海長寧登記的結婚證,也在那邊長寧辦的離婚。
因爲心裡有鬼不敢在自己單位和街道開介紹信,所以後來那邊人口普查等等,老蒲和梅芳肯定說兒子未婚。因爲他要是已婚,說明家裡人知道他的下落。其實已經沒事了,他的父母出於膽小和謹慎的心理,再加上,事實上他很快就離婚了,所以很多年後的各種普查,家裡還是宣稱他未婚。
關於未婚這一點,蒲素之前從沒有在意,沒覺得有啥用。他也不會無恥到和女人說自己未婚,總是有什麼說什麼。
後來發現,未婚這個身份還是非常管用的。別的不說,房屋出售、過戶等等,已婚的或者是離異的,手續非常麻煩,要配偶或者前妻、前夫等等簽字到場……
處置自己的合法財產,因爲需要規避可能的麻煩,相關部門有很多手續上的要求。蒲素幾個朋友都爲這種事搞到焦頭爛額。有的還要給前妻另外付費人家才願意出來簽字……
而他只要去民政開一張未婚證明就啥事都沒有了。
當然,這張未婚證明的好處還不僅僅是這些。雖然有時候有些手續要辦,近些年被工作人員看到未婚狀態時,對方總是在詫異之後飛快瞟他一眼,過程儘管短暫,但被他盡收眼底,他也不覺得尷尬。
憑自己本事未的婚,有本事來打他呀!
以前不聯網,後來在實行聯網的初期階段很不規範,有大把漏洞可鑽。尤其是小地方,只要認識幾個基層的,或者是鄉鎮幹部,或者是戶籍民警,可以操作很多事。
蒲素的朋友中,有的人一個人有幾張身份證。天南地北,同一個人,地址和名字不一樣,都是合法的有效身份證。聯網之後設立電子存檔,真就是隻要錄入進去是什麼那就是什麼了,假的也是真的,完全經得住任何檢驗。
具體到他自己,最大的好處是之前的事情在他的檔案裡一點痕跡都沒有。前幾年是又出事了,不過在那之前蒲素一直是個沒有前科,清清白白的大齡單身好人。
說到這裡也有點感慨,天意弄人。做壞事的時候,屁事沒有。安穩做個好人的時候,反而惹上了事兒,最終還是不能完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