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棘手的敵人,往往是你不瞭解的敵人。戚繼光針對這次行動,堪稱撒下天羅地網,魚龍衛精銳齊出。
但直到現在爲止,他撒出的羅網尚未圈住程大雷。一直被程大雷牽着鼻子走,往往剛得到程大雷的消息,等撲過去時,便撲了一個空。
在李行哉面前誇下海口,三五日便能鎖定程大雷的位置,可大半個月過去了,戚繼光仍舊是一無所獲。
他不得不面見李行哉,彙報如今的情況。
李行哉一張臉黑得陰沉,聽罷戚繼光彙報後久久無言。
戚繼光頗有些無地自容,雙手一抱拳道:“陛下放心,屬下一定儘早解決麻煩,不令陛下擔憂。”
李行哉看了他一眼,道:“事情已經拖得夠久了,儘快是多快?”
“這……”戚繼光無言以對。
李行哉無可奈何的嘆口氣:“去青牛山看看吧,他會去青牛山的。”
戚繼光一怔,隨之答道:“屬下立刻着手去辦。”
李行哉是瞭解程大雷的,正如程大雷瞭解李行哉。李行哉猜得不錯,程大雷繞了很大一個圈子,最後的目的地的確是青牛山。
當李行哉預判到這一點後,戚繼光一聲令下,撒出去的魚龍衛向青牛山涌去,一路圍追堵截,設下重重關卡。
如此,程大雷想要再擺脫魚龍衛的追蹤便不容易了。
白元飛已將魚龍衛的調動報到程大雷面前,他們甚至明目張膽起來,不遠不近的綴在程大雷身後,也不懼被程大雷發現。
針對魚龍衛的行動,程大雷由暗轉明,打出了代天子巡視的旗號。
這樣一來,戚繼光反倒有些投鼠忌器,這次針對程大雷的行動,必須暗着來,不能擺開架勢明刀明槍的展開行動。不然的話,涼州十餘萬精銳以及劉悲率領的十萬涼州兵畢竟不是擺設。
不過,魚龍衛暗中正向青牛山調動,暗中展開佈置。等待程大雷走入落網,該殺的遲早是要殺的。
在雙方表面上風平浪靜,暗中劍拔弩張之時,八月節近在咫尺,天下諸侯已紛紛入京。
一面關心着程大雷的事,一面操持着諸侯大會的事。定下對各地諸侯的封地賞賜,對於自己手下的文官武將,該封的封該賞的賞。
雖然李行哉打下了江山,但他也不能將蛋糕獨吞,該分的還是要分的。都是一幫如狼似虎的主兒,如果自己敢獨吞,怕他們會立刻亮出獠牙。
現在李行哉已有些懷念程大雷的存在,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果有程大雷在一旁戳着,在加上他背後三十萬涼州兵,天下那個諸侯敢放肆。
殺得惡虎卻引來羣狼,現在李行哉也在想,自己聽戚繼光煽動,針對程大雷展開行動,究竟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宋遊渠正向李行哉彙報這次諸侯大會的事,討論各地諸侯的封號,李行哉已魂遊天外,琢磨着自己的心思。
“陛下,陛下……”
宋遊渠連喚兩聲,李行哉纔回過神來。他擺擺手道:“就按你說的辦吧,這件事還需你上些心。”
“屬下遵旨。”
宋遊渠答應一聲,將奏摺收起,面露猶豫之色,欲言又止。
李行哉好奇的盯着他:“怎麼,還有其他事?”
宋遊渠嘆口氣:“屬下的確有件心事,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那就不要講了。”李行哉道。
“呃……”宋遊渠被噎得夠嗆,雖然做了九五之尊,但陛下的風格還是一如往昔吶。
宋遊渠頓了頓,道:“臣覺得還是要向陛下稟明。”
李行哉白了他一眼,道:“說。”
宋遊渠將頭垂下,鼓起勇氣道:“臣曾經在蛤蟆寨待過,隨着程王爺做過一段時間事。外界雖然傳言程王爺無惡不作,但以臣觀之,程王爺做事還是有底線的。他對天下是功大於過,這些話臣也對程王爺說過。這次封賞天下,想要請問陛下,該給程王爺定一個什麼封號?”
李行哉眼睛眯了起來,宋遊渠這次暢所欲言,還當真是膽大包天吶。
天下無有不透風的牆,難道是自己針對程大雷的行動走漏了風聲。宋遊渠這哪裡是在給程大雷討封號,他是在向程大雷求情吶。
李行哉臉色恢復平靜,漫不經心的問道:“依你所言,該給他定個什麼封號?”
“死衛社稷謂之忠,平定禍亂謂之武。”宋遊渠道:“陛下以爲忠武王如何。”
“忠武?”李行哉嘴裡唸叨着這兩個字,心底發出一聲冷笑。
他沒有肯定但也沒有否定,問道:“宋遊渠吶,據朕所知,當初你是作爲人質陷在蛤蟆寨,程大雷對你們也完全談不上客氣,但你對他,似乎極爲佩服。”
宋遊渠已打開心扉,索性一鼓作氣說到地:“當時各爲其主,王爺做的也是份內之事。身爲宋家子弟,我該爲家族考慮,但身爲宋遊渠自己,臣心中的確很欽佩程王爺的爲人。”
過往的事也是一筆糊塗賬,論起來李行哉曾經在宋伯康被囚,他與野原火分道揚鑣也是爲的這件事。而宋伯康敗走涼州城,也是因程大雷而起。後來被百里勝砍掉腦袋,和程大雷也脫不了干係。
曾經的帝國勢力複雜,各自有各自的主張,卻沒想到,宋遊渠完全沒有過往的芥蒂,肯爲程大雷說上一句話。
“遊渠吶,你當真令朕刮目相看吶。”
宋遊渠垂下頭:“微臣愧不敢當。”
李行哉笑笑道:“遊渠,你我相逢未遇之事,當時你走投無路,朕混得也不算太好。這一路扶持下來,戰東海,平江南,掃清戎族,北上中原,是極艱難的走到今天。今日朕能問鼎天下,你大功一件。這次封賞有功之臣,朕給你留了一個位置。”
宋遊渠雙膝跪地:“多謝陛下厚愛。”
李行哉點點頭:“你下去做事吧。”
“那程王爺的封號?”
李行哉臉上的笑容僵固住,眼神變得無比陰冷,他轉過身去,以背影衝着宋遊渠。
“這件事朕心裡有數,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