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多久,呂布這裡就收到了莫米婭的奏摺。
而奏摺內容,正是請求呂布賜封她的兒子塞維魯爲王,並且賜封實權和封地。
國公與王位相等,異姓王,在華國也並非首例。
實權王,也和國公一樣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屬地,能夠坐鎮一方。
當了這麼久的皇帝,哪怕呂布不擅權謀,也知道這封奏摺裡面含着貓膩。
呂布不得不將衆大臣召集,商議看法。
陳宮率先道:“元直和孔明都有傳來消息,羅馬的局勢還相當混亂。許多反抗份子,都在尋找機會想要復國。咱們的統治,只是建立在了強權之上。一旦軍權弱勢,極可能再次發生大規模的叛亂。”
呂布點頭,這些信息,他也是瞭解的。
陳宮繼續道:“所以臣覺得,這莫米婭是想要坐地起價。如果皇上給她大權,她就會偏向皇上一方。若是不給,她極可能偏向反抗勢力。”
呂布再致頜首,以表認可。
龐統隨即皺眉:“如今局勢還很混亂,同意了莫米婭,或許能夠帶來更爲快速的和平。但也可能留下一顆毒瘤,隨時能夠再次爆發。而且像莫米婭這樣的人,肯定不止一個。有了一,就有二。可若不答應,現在就極可能發生暴動。就算不發生,反抗份子也不會認可我朝統治,依然會不斷醜化我國,並且暗中積蓄着力量,以待圖變。”
衆人紛紛皺眉,都能夠看清這態勢。
喬玄不由嘆聲:“說來說去,都是我們漢人還不夠多。如果軍隊足夠多,官員足夠多,這些異族拿什麼來反抗!”
呂布不由得思慮開來,現在雖然漢人人口大漲,但依然大部分都是年輕小仔和幼兒。
這些人,目前還當不得社會主流重任。
所以,就算征服了廣闊的羅馬疆土,一衆統治,依然還需要本地人士來管理的。
既然都是本地人士在管,那想要反你,那就太容易了。
就算打擊舊貴,扶持新貴,那也是權宜之計。
任何時代,都不缺乏愛國志士。
正因有那麼多的愛國志士,華夏文明纔沒有斷代,才一次次涅磐重生,恢復繁榮。
而同樣創造過燦爛文明的羅馬帝國也是一樣。
哪怕後面帝國分崩離析,但這些文明,都深刻在了羅馬人的骨子裡。
這是一種文化上有情結,是割捨不了的。
所以,後面分裂的歐洲一衆帝國,都要以羅馬人爲居,要和羅馬扯上關係才成。
否則,那就是一種天命上的僭越。
日爾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拿破崙的大法蘭西帝國、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攻佔了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沙皇俄國、甚至遠征了北美洲的大美帝國,都是宣稱自己繼承了羅馬正統。
而現在他們偉大的羅馬帝國還未經受歷史上的衰敗,就被呂布給攻佔了。
這樣的奴役,他們哪裡接受得了。
再者,呂布如今佔據的地盤,也才一半而已。
剩下的一半,要麼獨立稱帝宣稱繼承羅馬正統要復國,要麼就是依附在了司馬師等人麾下。
很簡單,司馬師保護的就是最上層的貴族。
奴隸什麼的,本就天經地義。
而呂布解放奴隸,不斷從各貴族這裡掠奪錢財,這些貴族哪裡甘願受戮。
被呂布佔領的地盤是不得不受脅迫控制,還沒有被攻佔的地盤,自然是想要聯合起來對付華國了。
呂布又如何不知,想要征服羅馬,並非一朝一夕。
呂布不得不嘆聲:“看來朕不得不妥協了!”
陳宮也思索了一陣,點頭道:“就目前局勢來說,還是當以穩爲主。況且這些疆土原本就不屬於我們華國。所以臣也建議,先行維護這些上層人士的權利,打擊反抗勢力。”
“臣附議!”
“附議!”
衆人都是久經官場,深得權謀的智士。
紛紛附議之下,呂布便正式下了聖旨,賜封亞歷山大·塞維魯爲王。
而且,加封了莫米婭爲王太后,輔佐塞維魯掌控政權。
有了衛星,現在下發一道聖旨,那就完全不用跑千萬裡去宣旨了,直接就能電宣。
莫米婭得到聖旨之後,如何不是大喜。
女人登不了帝位,她又如何不知。
所以,她想的,其實也就是憑藉自己兒子的大權,做幕後的實際掌權人罷了。
得到呂布認可之後,莫米婭就偏向了呂布這裡,直接聯絡一衆貴族,打擊那些反抗勢力。
當然,大權在握的莫米婭,自然能夠向呂布請奏賜封其他的貴族。
呂布這裡自然也基本上都是批閱同意,然後讓諸葛亮和莫米婭等人去交接便可。
在這方面,諸葛亮的才能,可謂是相當的高。
否則,歷史上諸葛亮也不可能以一人之力掌控偌大一個蜀國。
如何掌權,諸葛亮完全是深諳其道。
莫米婭掌權之後,個人生活就更爲糜爛了。
不僅自己大找男寵,甚至還到處撩撥漢人軍將。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打探到了這個女人的不簡單,不敢過多靠攏。
不過莫米婭也不是沒有成績,沒過多久,就和魏延這廝搞上了。
對莫米婭來說,這就是一種成就。
當然,她還有一個願望,就是想要臣服呂布。
可惜,這個願望她是實現不了了。
雖然各地依然還有許多一心想要復國的反抗志士,但總體上,被華軍征服的地盤,都成了華國的殖民屬地。
一衆律法,也都更要以華國爲主。
呂布雖然宣稱會保護文明和文化,但一衆律法,都不得與華國的國法相違背。
有違背,你就要改。
然後各種科技和物品都大量涌入了羅馬,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貴重物資,源源不斷運回華夏。
羅馬人的生活是在不斷提高,但那些不可再生的物資,也被呂布掠奪了。
而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最高境界。
戰爭掠奪,不過是最赤-裸、最直接也是最爲下等的手段。
但高境界的手段,卻是必須建立在這樣的前提之下。
在這樣的背景下,去到羅馬的呂天龍也很煩躁。
他想的,是指揮千軍萬馬去征戰。
誰想到來就是理亂麻,煩不勝煩。
而且,他還遭受到兩次刺殺,又怒又氣。
如果不能將內部安穩住,他也是沒辦法領軍出征。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的問題,呂天龍是再一次深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