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嘆一聲,諸葛亮進了大營。
而見諸葛亮一來,劉禪立馬上前緊抓諸葛亮的雙手道:“丞相,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諸葛亮連忙安慰:“皇上勿驚,發生了何事?”
馬良適時上前解釋道:“呂布又頒法令,說蜀軍不出,華軍就不走。若華軍寂寞,就會就地娶妻生活。而且呂布還頒下皇令,聲稱已經掌握我等藏身之所。若冬至還未出山投降,他不介意再次放火燒山。”
什麼!
諸葛亮瞬間大駭,不由得想起了劍閣那慘絕人寰的戰場。
馬良繼續道:“如今軍中士兵都聽聞了這個消息,軍心大變,已經難以控制了!”
諸葛亮再次透心一涼,這,纔是最爲重大的殺手鐗。
軍心譁變,絕對是最爲致命的創傷。
而隨着逃兵外逃,呂布掌握蜀軍的藏身之所並不難。
同樣,諸葛亮也完全不懷疑呂布有再次燒山的狠心。
諸葛亮再次爲自己轉移山林的策略感到後悔,他只看到了南蠻人的成功,但卻忽視了最爲根本性的本質。
南蠻人靠山吃山,本就是這種生活方式。況且蜀軍乃異族入侵,人家佔據大義,是保家衛族。
雖然如今華軍也是入侵,但蜀漢也是兩次大舉北征,根本說不清對錯。
同爲漢人,沒有那麼強烈的種族仇恨。
而百姓都是想要生存的,呂布現在給了益州百姓大量的物資,使得他們生活安樂,自然也慢慢放棄了仇恨。
就算不顧自己,也要顧老顧小啊。
再者,留守的都是些老弱婦嬬,她們不歸順呂布,又能如何。
離冬至也就一個多月時間,這個冬季,不好過啊。
這一次,卻是連諸葛亮也毫無辦法。
他找不到任何說辭去撫慰軍心,沒有那麼多的戰亂,這些當兵的大都是有家眷的。
正因有牽掛,所以他們纔不會安心呆在山上。
而那些無牽掛的,也不過是爲了混飯吃。
說呂布壞話、說匡復大漢的理想,這些全是對牛彈琴,完全不會理會。
他們只不過是最底層的人,給飯吃,他們就給你賣命。不給飯吃,那他們肯定要鬧。
也正是有這批人的壓陣,才使得軍隊沒有徹底譁變。
但現在有了呂布燒山的威脅,那所有人都會怕怕。
呂布有過前科,誰都不會懷疑這是嚇你玩的。
因爲呂布有牛逼的飛艇,有牛逼的燃燒彈,燒你一座山,那就跟玩似的。
“呼!”諸葛亮沉沉呼出一口濁氣,嘆道:“皇上,投降吧!”
什麼!
劉禪瞬間怔住,繼而慢慢後退頹然一坐。
終於還是,認輸了麼。
爲什麼,爲什麼不給他時間。
只要再給他十年,他相信他就算打不過呂布,也能夠使得蜀漢自立。
然後拖也要將呂布拖死,畢竟他可比呂布年輕好幾十歲。未來天下戰局,還猶未可知。
然而,呂布不給他時間,不給他時間啊!
劉禪恨啊,不僅恨呂布,也恨自己的老爹。
如果不是當初兩次北伐大耗了蜀漢實力,他完全有能力使得蜀漢自保。
可惜,他出生太晚,他還是太年輕了。
最終,劉禪毫無生氣的冷冷一聲:“一切有勞丞相了!”
劉禪的意思已經明確了,諸葛亮也是抿眼輕嘆。
整個蜀漢集團高層,都是了無生氣。
很快,當聽說舉軍投降之後,整個蜀軍終於全部安定了下來。
然而,除了少部分人悲哀之外,大部分的人卻都是舉兵喝彩。
面對這般情勢,一衆蜀漢高層也只得無奈搖頭。
而相似的境況,在各個根據地同時上演。
蜀漢軍迫於壓力,不得不投。
身在蜀郡的關羽連連接收來自各地的捷報,如何不是欣喜連連。
關羽立即做出指示,嚴令各地將領做好接收降軍交接工作。
務必好生安置,切不可再發生武力衝突。
關羽張飛都是鬆了口氣,總的來說,這場戰爭,已經將損失降到極低了。
這個結果,他們也很滿意。
當初三人結義,爲的不就是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麼。
若非秉承這顆赤子之心,關羽爲何要殺官出逃,張飛那暴脾氣又如何會怒鞭督郵。
如今呂布已經做到了,而且做得比想象中的還要好無數倍。
既然如此,爲何又非要自立呢。
本就是當小弟的關羽張飛,自然無法切身體會劉備劉禪等人的心情。
若不爲了爭權奪勢,這天下又怎麼可能戰亂數十年。
就在諸葛亮決定全軍投降下山的第二天。
“丞相,皇上跑了!”親衛稟報道。
什麼!
諸葛亮如何不震:“皇上何時跑的,帶了多少人馬?”
“凌晨時分,皇上帶有百名左右親衛離開了大營。”
諸葛亮震怔半晌,終於算是明白了劉禪的意圖。
被人從皇權上拉下來,又有幾人能夠接受得了。
劉備接受不了、孫權接受不了、劉禪也接受不了。
每一個雄才大略之人,都會不甘心。
否則,曹丕不會想着反呂布,司馬家不會想着暗中使壞。
再無司馬家的消息,諸葛亮又如何不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每一個掌權者都想要打壓世家,但現在的呂布還不可以,他還是依靠着世家。
否則,呂布也不會大力去開北大荒,去開北美洲。
因爲就算呂布收回了土地所有權,但地裡種出的糧食,都是世家和地主的。
呂布要糧食,都是要拿錢財去購買。
而且呂布不收農業稅,這些可都是實打實的鉅額財富。
這些信息,諸葛亮自然都是清清楚楚。
想到什麼後,諸葛亮連忙急問:“那關羽張飛兩位將軍的子嗣安在?”
親衛回道:“兩位將軍子嗣安在,皇上並無爲難。”
諸葛亮鬆了口氣,至少劉禪沒有遷怒關羽張飛。
最終,諸葛亮只能領蜀漢衆部下山投降。
而沒過多久,受呂布之令,諸葛亮與馬良等蜀漢高層被送到了洛陽。
諸葛亮也沒想到,呂布會親自召見他。
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二人,終於首次見面了。
二人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相互打量半晌後,諸葛亮沉聲發問:“皇上既召罪臣,又何故不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