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印度當局死硬,但是在軍事上,印軍高層已經清醒了過來。
從某種意義來講,印度已經戰敗了,至少在軍事鬥爭中輸給了巴基斯坦,而且翻盤的機會幾乎爲零。
爲什麼是幾乎爲零?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除非美日等國爲印度提供全方位的援助,而且有足夠的時間,至少是幾個月,不然印度根本不可能在戰場上反敗爲勝,丟掉印控克什米爾,甚至丟掉一部分國土都不可避免。
美日等國會爲印度提供全方位的援助嗎?
還有,能夠爭取到幾個月的時間嗎?
顯然,這兩個條件成立的可能性都極爲渺茫。
既然打不過,那麼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爭取最有利的結局,換句話說,也就是如何才能少輸一點。
開戰的第14天,印軍總參謀部給拉合爾的作戰部隊下達了突圍命令。
其實,4天前,就應該下這道命令了。
拖了4天,被圍困的18萬印軍還有可能突圍嗎?
要知道,爲了圍殲這股印軍,巴軍已經在拉合爾附近集結了大約25萬兵力,其中至少有10個是主力裝甲旅。
更重要的是,巴軍已經奪回了被印軍佔領的拉合爾古城。
也就是說,這18萬印軍,幾乎全都在拉合爾城外。
在遭受了長達4天的高強度打擊之後,印軍幾乎損失了所有的重型裝備,甚至損失了幾乎所有的車輛。
後來,根據巴軍統計,只是在拉合爾郊外就有1000多輛被摧毀的印軍坦克。
爲了重裝備,怎麼突圍?
要知道,巴軍控制了拉合爾東面的所有道路,還封鎖了新城與印度的邊境,爲了圍殲這股印軍,巴軍甚至炸掉了幾座橋樑,並且從開戰的第12天開始,沿着印巴邊境線開始構築塹壕。
當然,還拉上了鐵絲網。
如果有部隊接應,也就是從東面衝擊巴軍的防線,被圍印軍還有一些希望突破巴軍的包圍圈。
那麼,有部隊接應嗎?
雖然在下達突圍命令的時候,印軍總參謀部表示會派遣部隊前去接應,還提到總理已經答應抽調新德里的衛戍部隊,兩個裝甲旅在幾天前就已經出發,但是在當時,印軍的接應部隊還在幾百千米之外。
其實,走了4天,那兩個裝備“阿瓊2”的裝甲旅仍然在新德里郊外。
爲啥?
道路太過糟糕,很多橋樑根本就過不去,而雨季還沒結束,印軍準備的舟橋設備根本就用不上。
結果就是,在印軍總參謀部下達突圍命令的時候,沒有一支接應部隊趕到。
雖然很絕望,但是被圍困了數日的印軍還是發起了突圍行動,畢竟18萬印軍官兵的家園在國境線的另外一邊。
可以說,戰鬥打得極爲慘烈。
用一名在戰爭爆發之後就趕到了拉合爾,全程目睹了拉合爾攻防戰的西方記者,而且是一名戰地記者的話來說,在21世紀的20年代,擁有大量自動武器的印度軍隊,打了一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模式的戰鬥。
當天上午,印軍在寬度超過了50千米的戰線上發起了衝鋒。
沒錯,就是衝鋒,而且是步兵衝鋒。
當成千上萬的印軍官兵從掩體裡面衝出來的時候,守在防線上的巴軍官兵肯定是目瞪口呆。
爲啥?
這都啥年代了,還讓步兵衝鋒!
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或者說是慘烈。
整個白天,印軍都在突擊,卻始終沒有能夠前進一步。
戰鬥持續到傍晚,在太陽落山的時候,巴軍的防線前方已經堆滿了印軍官兵的屍體,簡直是血流成河。
在這一天,到底有多少印軍官兵戰死?
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數得清。
當然,肯定不少,至少有幾萬人。
夜晚到來,印軍的突圍行動才暫時宣告結束。
爲什麼不在夜間突圍?
顯然,印軍指揮官沒有信心。
在白天都無法突破巴軍的防線,到了夜間,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爲啥?
巴軍的單兵裝備比印軍好得多。
當時,巴軍的制式步槍是DF762,而且大部分在巴基斯坦組裝,其中一些來自沙特等國的兵工廠。
最重要的是,這些DF762都能夠方便的安裝光學瞄準設備。
其實,在向巴基斯坦出售DF762的時候,D&F公司就提供了配套的光學瞄準鏡,此後還提供了5萬套微光夜視儀。
因爲都是由D&F公司與華夏企業生產,所以價格是相當的便宜。
雖然在性能上要稍微差一點,還比不上德國等西方企業的產品,但是對於正規軍的步兵來說,已經足夠了。
當然,關鍵就是5萬套微光夜視儀。
這些夜視儀,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D&F公司的庫存。
當初生產出來,打算賣給沙特等國,只是因爲性能上確實存在缺陷,所以沒有被沙特皇家陸軍選中。
在巴軍提出請求之後,D&F公司就以成本價賣給了巴基斯坦陸軍。
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也沒有虧本。
畢竟,這是在處理積壓貨物。
5萬套微光夜視儀,不足以武裝所有巴軍官兵,不過足夠給每挺機槍配發一臺,增強班排一級的火力。
在夜戰中,價值極爲巨大。
如果用於陣地防禦作戰,而且面對的是印軍步兵,價值就更加巨大了。
其實,在拉合爾古城的戰鬥中,這些夜視儀就發揮出了極爲巨大的價值,成爲了巴軍最突出的優勢。
很多時候,巴軍都是在夜間發起反擊,奪回被印軍在白天佔領的街道。
對此,印軍前線指揮官有深刻的體會。
可以說,只要能夠避免夜戰,就得儘量避免。
爲啥?
印軍手裡的武器,仍然是幾十年前生產的步槍,其中又已AKM居多,根本無法跟巴軍相比。
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印軍在白天都打不過巴軍。
關鍵就是,雙方在單兵裝備方面的差距不止是槍械與觀瞄設備,而是各個方面,差距至少有數十年。
用那名西方戰地記者的話來說。
巴軍的單兵裝備就算沒有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也至少具有21世紀的水準,算得上是比較先進了。
印軍呢?
仍然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