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拉合爾遭受了慘敗,但是印度沒有放棄。
以當時印度當局採取的行動來看,似乎在獲得了美國與日本的幫助之後,印軍不但能夠反敗爲勝,還有望取得最後的勝利。
現實嗎?
顯然,巴軍不會給印軍太多的機會。
開戰的第13天凌晨,巴軍在查謨與斯利那加同時發動進攻。
夜間,巴軍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斯利那加,在查謨的進攻以牽制爲主,而且主要是牽制印度空軍。
經過半夜的激戰,巴軍佔領了斯利那加。
準確的說,其實是斯利那加的印軍主動投降。
投降?
沒錯,守衛斯利那加的5萬多名印軍官兵主動向巴軍繳械投降!
這是自開戰以來,印軍第一次以軍級規模向巴軍投降。
其實,也不能怪當地的印軍。
爲啥?
當時,退守斯利那加的全是步兵,準確說是印軍的山地部隊。
雖然山地部隊也有重裝備,比如牽引榴彈炮,但是在倉促撤退的時候,印軍幾乎丟棄了所有重裝備。
沒有丟棄的,也在隨後幾天的戰鬥中被巴軍的戰鬥機炸燬。
也就是說,守衛斯利那加的印軍擁有的只是輕武器。
更要命的是,斯利那加的居民以***爲主。
在過去的幾天裡,印軍不但要提防外面的巴軍,還要對付城內的居民,讓幾萬印軍根本不得安生。
此外,城內的糧食儲備根本不夠用。
在巴軍發動進攻,並且在當晚就攻入城區的情況下,印軍的指揮官做出了一個極爲英明的決定。
既然守不住,還不如向巴軍投降。
當然,印軍指揮官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比如,巴軍得保證在戰後讓投降的印軍官兵自行做出是否遣返的選擇;又比如,爲印軍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證。
印軍投降官兵不願意在戰後被遣返?
沒錯。
至少,當時大部分印軍官兵以此爲主要條件。
爲啥?
印軍總參謀部給他們下達的是死守斯利那加的命令,而幾萬名官兵選擇投降,那麼在戰後遣返回印度,必然遭到迫害。
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半個多世紀前,在那場邊境衝突過後,被遣返的印軍俘虜就受到了歧視,其中很多還遭到迫害。
關鍵就是,斯利那加的印軍總指揮的祖父就是那場衝突中被俘的一名印軍軍官。
既然印軍主動投降,巴軍肯定是非常歡迎。
其實,斯利那加的印軍繳械投降,也給巴軍減輕了很大的負擔。
爲啥?
至少,用在該方向上的巴軍能夠解放出來,提前開始掃蕩印刻克什米爾地區的行動,加快取勝的步伐。
當然,麻煩也不是沒有。
在佔領斯利那加之後,巴軍首先要考慮的還不是怎麼安置幾萬印軍戰俘,而是如何餵養幾十萬平民。
要知道,印軍投降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儲備的食物用光了。
爲此,巴軍不得不調動C-130運輸機進行空運。
當然,也不得不在斯利那加多花幾天時間來穩定局勢,包括運走印軍戰俘,不可能像設想的那樣立即把部隊派出去。
到了白天,巴軍把重點轉向了查謨。
在佔領了斯利那加之後,對巴軍來說,查謨就是最後的目的了。
只要打下查謨,巴基斯坦就能迅速掃蕩整個印控克什米爾,從而達成基本戰略目的,也就可以坐下來跟印度談判。
當然,前提是印度願意談判。
只是,查謨不是斯利那加。
關鍵就是,這裡不存在糧食不足的問題,而且印軍對平民的控制力度更強,守軍的兵力也更多。
此外,印軍還有足夠多的重型裝備,特別是大口徑火炮。
其實,整個白天,巴軍都在查謨外面轉圈,並沒有攻入城區。
爲啥?
按照巴軍制訂的計劃,至少要用3天,甚至5天才能打下斯利那加,而在佔領了斯利那加之後纔是強攻查謨。
也就是說,巴軍是按照3天的時間來爲攻打查謨做準備。
當時,圍攻查謨的巴軍,有很多都還沒有完成戰前準備。
顯然,就算斯利那加的印軍投降了,巴軍也不會在準備不到位的情況下發起攻打查謨的行動。
按照巴軍的意圖,如果能夠像斯利那加一樣,讓查謨的守軍投降,那就再好不過。
當然,巴軍指揮官沒有抱多大的幻想。
畢竟,查謨不是斯利那加,而且查謨離印度本土更近,因此守衛查謨的印軍很有可能死戰到底。
其實,斯利那加的守軍不戰而降,對印度當局造成了極爲嚴重的衝擊。
打到這個時候,印度高層才猛然明白過來,巴基斯坦的戰略目的是掃蕩克什米爾,而不是攻入印度本土。
顯然,在拉合爾這邊,巴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爲了牽制住印軍的主力部隊。
事實上,巴軍也確實牽制住了印軍的主力部隊。
對印軍來說,現在是騎虎難下。
爲啥?
放棄在拉合爾被圍的18萬將士?
顯然,不管是誰指揮印軍作戰,都不可能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
在戰場上拋棄18萬將士,絕對不會得到原諒。
營救這18萬將士?
顯然,那就需要投入足夠多的兵力,也就沒有辦法增援查謨,更別說趕在巴軍鞏固戰線之前奪回斯利那加。
哪怕以當時的情況,印軍根本不可能奪回斯利那加。
再過得了幾天,恐怕連查謨都會淪陷。
只要查謨完蛋,印度就會丟掉整個克什米爾。
繼續打,還是坐下來談?
前者,只會繼續損兵折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後者,必然會導致印度當局垮臺,甚至在印度國內引發動亂。
那麼,馳援查謨是必須的。
放棄拉合爾的18萬將士?
可見,不管怎麼選,對印度來說都不是理想的,甚至是可行的選擇。
要命的是,印度當局必須在幾天之內做出選擇,並且採取行動。
到底該怎麼選,到底該怎麼打?
別說印軍將士,連印度領導人都拿不定主意。
當天,印度總理至少召開了3次緊急會議,商討的正是如何救援18萬將士,以及如何守住查謨的問題。
可惜,召開再多的會議都解決不了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