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誇大宣傳,巴基斯坦也一樣。
當晚的轟炸,其實並沒有摧毀多少印度戰鬥機,因爲靠近邊境地區的印度空軍基地有足夠多的加固機堡,先進戰鬥機肯定停在機堡內,而露天停放的要麼是假目標,要麼就是已經落後的作戰飛機。
顯然,用子母彈對付加固機堡,基本沒什麼用。
即便是按照最低設計標準,加固機堡也能抵抗大口徑炮彈,而一般的加固機堡能夠承受500磅級,也就是250千克級炸彈的直接攻擊,因此只有500千克級炸彈直接命中,才能摧毀機堡裡的戰鬥機。
受作戰飛機數量的限制,同樣受戰鬥機載彈能力限制,巴基斯坦空軍顯然無法用重磅炸彈去攻擊加固機堡。
按照印度空軍公佈的消息,當晚只損失了不到20架戰鬥機,全是Mig-21等即將退役的戰鬥機。
其實,這些戰鬥機已經退役,只是還沒來得及處理。
因爲沒有地方可放,所以印度空軍的很都退役戰鬥機就擺在前線機場,有的直接充當了假目標。
相對而言,對機場基礎設施的轟炸,反而更有效果。
當晚,至少有5座印度空軍基地的燃油庫與彈藥庫遭到轟炸,而且至少有3座大型彈藥庫被摧毀。
猛烈的爆炸在幾十公里外都能看到,根本沒法隱瞞。
此外,還有數座大型燃油庫被炸燬。
在孟買北面300多千米處的一座印度空軍基地的燃油庫燃燒了數日,上萬噸燃油全被燒光。
可以說,燃油與彈藥的損失對印度空軍造成的影響反而更大一些。
雖然燃油並不值錢,即便一萬噸航空煤油,也就一千多萬美元,大概要十萬噸燃油才頂得上一架先進戰鬥機,但是印度庫存的燃油並不多,其戰略石油儲備僅僅只有60天,遠低於安全水準。
至於彈藥,那就更加如此了。
雖然在戰爭爆發前,印度費了很大的力氣,提高了彈藥的庫存水準,由幾年前的不到三個月,提高到半年左右,但是對一場大規模戰爭來說,半年的彈藥儲備,依然遠遠算不上充足。
這裡面,大部分都是炮彈與鐵殼炸彈之類的普通彈藥。
在精確制導彈藥,特別是先進彈藥方面,印度的儲備量可以說少得可憐。
爲什麼?
因爲印度的先進彈藥都得靠進口,沒有一種能夠自行生產,像AIM-120D之類的先進導彈甚至無法做到在國內組裝。
靠進口,能有多少?
就拿中程空對空導彈來說。
在戰爭爆發前,印度是通過引進F-35AI戰鬥機,一同從美國採購了AIM-120D,而且數量並不多,總共還不到400枚,平均一架F-35AI能夠分到12枚,也就只夠滿足3次高強度制空作戰。
3次戰鬥多嗎?
顯然不多!
在前兩天的戰鬥中,印度空軍的F-35AI出動了14架次,執行了4輪制空任務,用掉了54枚AIM-120D。
取得的戰果呢?
擊落了不到10架巴基斯坦空軍的戰鬥機。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就算把AIM-120D用光,也就只能擊落大約60架巴軍戰鬥機。
此外,以這個強度打下去,印度空軍庫存的AIM-120D將在半個月內用光。
印度空軍能在半個月內打垮巴基斯坦空軍?
AIM-120A的情況要稍微好一點,在引進F-16E/F的生產線時,印度購買了一條AIM-120A的組裝線。
到戰爭爆發的時候,印度空軍庫存的AIM-120A大概有1000枚。
名義上,這種導彈已經實現了國產。
實際上,包括導引頭與數據傳輸器在內的核心設備依然需要從美國進口,而且價格一點都不便宜。
顯然,如果美國關閉出口渠道,印度就無法生產AIM-120A。
相對而言,AIM-9X的儲量最多。
當時,印度空軍至少庫存了1200枚AIM-9X。
問題是,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空戰已經進入了超視距時代,像AIM-9X這樣的格鬥導彈幾乎沒有用武之地。
打了兩天,雙方的戰鬥機也就進行了一次格鬥空戰。
在雙方所取得的戰果中,超過80%屬於中程空對空導彈,而格鬥導彈擊落目標所佔比例還不到兩成。
事實上,雙方的戰鬥機都在儘量避免進行格鬥。
美國的導彈如此,俄羅斯的導彈也是如此。
因爲大量採購了Su-30MKI,所以印度空軍一直在從俄羅斯採購R-77D與R-73等先進空對空導彈。
可惜的是,俄羅斯並沒有出售導彈的生產線,甚至不允許印度進行組裝。
戰前,印度庫存的R-77D高達2000枚。
看上去很多,實際多嗎?
顯然不夠多。
爲什麼?
印度空軍有300多架Su-30MKI,平均分下來,一架還不到8枚,而Su-30MKI在執行制空任務的時候,最多能攜帶10枚R-77D,一般也會掛上8枚,即儲備水準,還沒達到一個出動波次。
此外,R-77D的性能着實不怎麼樣。
打了兩天,印度空軍用掉了大約200枚R-77D,只擊落了21架巴基斯坦戰鬥機,平均下來,要接近10枚R-77D才能擊落一架。
從擊落比來看,R-77D也就AIM-120D的一半左右,比AIM-120A還稍微差一點。
至於R-73,不但性能差,也幾乎用不上,因爲Su-30MKI的飛行員會盡量避免跟JF-20進行格鬥。
儲量最少的,其實是法國的導彈。
當初,在採購“陣風”的時候,印度空軍順帶購買了700多枚“米卡”,平均一架“陣風”能分到20枚。
問題是,這些“米卡”有一半是格鬥型!
此外,使用“米卡”的還有“幻影”2000。
也就是說,平均每架“陣風”能夠分到的中程型“米卡”也就幾枚。
當然,“米卡”的性能也是最糟糕的。
因爲在設計的時候,要做到一彈兩用,照顧到格鬥導彈的高機動性要求,所以“米卡”的整體質量受到嚴格限制,成爲了世界上最輕的中程導彈,而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射程也最短。
嚴格說來,“米卡”甚至不算中程導彈。
爲什麼?
其40千米的射程,連一些射程稍微遠一點的格鬥導彈都比不上。
要知道,以色列的“怪蛇6”格鬥導彈有超過40千米的射程,而歐洲聯合研製的格鬥導彈也有40千米的射程,AIM-9X這種輕型格鬥導彈都有30千米的射程,華夏的PL-10達到了40千米。
其實,這也是“陣風”一直沒有參加戰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