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三辭三讓

一個皇帝都親自參與到製造祥瑞的大軍裡面去了,那些大臣自然能夠明白這意味着什麼。

當時就有欽天監的神棍出來解釋:“臣夜觀天象,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說了一大堆,就是這個國家已經出現了新的聖王,皇帝的位置應該要動一動了。

而能夠當得起聖王這個稱號的,有能力帶着這個國家走向更好明天的,這個世界上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攝政王方浩。

所以他認爲歸元皇帝做的那個夢,應該就是先帝託夢給歸元皇帝,讓他將皇位傳讓給攝政王。

“這是上天的意旨。”該神棍如此說道。

“愛卿說得很有道理。”歸元皇帝若有所思的說道。

“你這是在胡編亂造,妖言惑衆!”方浩很激動的對欽天監的神棍說道。

他大聲疾呼:“殿前侍衛何在?快將這個妖言惑衆的人給拖下去!”

很快欽天監的神棍被殿前的侍衛給拖了下去,他不屈的聲音還在大殿裡面迴響着:

“這就是天意!攝政王,哪怕你殺了我的頭我也要說,這就是天意!天意認爲應該你來當皇帝!將真實的天意如實彙報,這是我的職責,我必須要說實話!”

“攝政王,朕覺得他說的也是實話,朕覺得你比朕更適合當這個皇帝……”歸元皇帝看着方浩,說道。

方浩表現得非常的惶恐,說道:“皇上千萬不要這麼說,臣對皇上忠心耿耿,絕對沒有二心。”

那些大臣在下面一起給他補了一句臺詞:“——纔怪。”

“朕知道你沒有二心,”歸元皇帝說道,“但現在朕是想要聽從先帝以及列祖列宗給朕託夢所說,將這個天下交給你來治理。”

“皇上請收回這話!”方浩道,“臣承受不起!”

君臣二人在大殿上就上演了一出我要給,我不要,我要給,我不要的戲,最後方浩非常惶恐的退出了這次的朝會,表示不敢聽到這樣的議論,不敢參與到這樣的議論中來。

他回到了自己的攝政王府。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離開這座王府,就像是一個犯了罪的人一樣,過着大門不出的日子,說是要面壁思過。

這個時候就是皇帝表現誠意的時候了。

歸元皇帝下了一份正式的詔書,盛讚了方浩歷來的表現,表示要將這個天下讓給方浩,要他接受皇位。

詔書傳到攝政王府,方浩當然按照規矩堅持不受,表示自己生是堯國的人,死是堯國的鬼,不會做取代堯國的亂臣賊子。

皇帝起了這個頭之後,就不斷的有大臣上表,表示方浩當皇帝是衆望所歸,是大勢所趨,是天意所在。

每天都會有一批大臣來到攝政王府,勸方浩接受皇帝的禪讓。

這些大臣都被方浩嚴厲的罵走:“你們是想讓我來做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嗎?”

第一道程序就這樣走過去了。

過了幾天之後,從雁城到京城的水泥路面修建完成,沿途的大橋也都完工,大汽車可以順利的在水泥路面上奔馳,從京城到碧落城的時間已經縮短爲幾天的時間。

在這個好消息的鼓勵之下,歸元皇帝祭拜了太廟之後,再一次下詔書要傳位給方浩。

方浩再一次不受。

這是第二道程序。

這時候已經到了十一月,幾艘大船滿載着金銀從大海的另外一邊開過來,停靠在瞭望海城的碼頭。

那些金銀都被裝上了一輛輛的大汽車,從幽州那邊開到碧落城,然後從碧落城那邊一直開到京城。

一車車的金銀一直拉到了國庫,經過一番清點,拉過來的黃金有五十萬兩,白銀有一千萬兩。

這只是在島國那邊兩個月的開礦收入,以後只會越來越多的。

國庫一下子多了這麼多的金銀,突然就變得非常的富裕了。

而且整個島國的版圖也被送了過來,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島國成爲了堯國新的疆域。

這個消息讓朝野沸騰。

他們不只是在陸地上無敵,也可以在海洋上無敵,竟然將疆域擴展到了大海的另外一邊,給他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金銀財寶。

誰帶來的這一切?

答案就只有一個——方浩!

攝政王方浩!

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人蔘與到了請求方浩接受禪讓的行動中來。

攝政王府前面,已經聚集了很多人舉着寫上大字的牌子,要求方浩接受歸元皇帝的禪讓,順應民意,順應天意,趕緊的當上這個皇帝。

如果是平時,有那麼多人敢在方浩的府前聚集鬧事,方浩早上衛兵拿着槍將他們給突突了。

不過這是來請願讓他當皇帝的,當然不能那樣做。

他只是露了面,在那些人面前表示自己是堯國的忠臣,不會做那種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

很多人向他解釋,這不是謀朝篡位,這是禪讓,是古禮,安全合法合規。

甚至還有一些極端的羣衆表示,如果方浩不接受帝位,他們就絕食。

在這種情況下,歸元皇帝又下了一道詔書,再一次歷數了方浩的豐功偉績,提出將帝位禪讓給他。

在詔書的最後,甚至表示如果再方浩不接受禪讓,他也就要和那些和百姓一起絕食。

這一次來傳旨的是裘伯賢。

跟着詔書一起過來的,還有朝中各大臣包括元老院各大元老聯名的書信,請求方浩接受皇帝的禪讓,登基爲帝,不然他們就要一起絕食。

三辭三讓,程序總算是走完了。

方浩聽到說有那麼多人要用絕食來威脅他當皇帝之後,流着眼淚說道:

“你們這是要陷我於不義啊!”

最終還是嘆息着接受了禪讓這件事情。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在京城之外築了一個高臺,弄了一個很大的祭祀儀式,當着衆多老百姓,當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歸元皇帝在高臺上捧着龍袍,捧着傳國玉璽,將這一件件的國之重器,轉給了方浩。

方浩就在衆人中目光中穿上了龍袍,然後高臺上走下來,坐上龍輦,被擡着去了京城,去了皇宮,登上了金鑾殿,登基爲帝。

第九十四章 挑事精第七十六章 賞月第四十四章 裁兵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好感第一四二章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三十四章 身無綵鳳翼第十二章第九十章 火藥第一一六章第十一章 震懾第十七章 交易第十二章第四十五章 站隊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娜的使命感第五十章 挾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三十章 北行見聞錄第五十一 審訊第二十六章 和平無望第六十一章 戰爭的紅利第九十七章 勝利(祝大家除夕快樂!)第三十九章 山賊來襲第三十七章 小看了方浩第二十二章 八卦之心第十七章 交易第一四六章 城鎮化建設第四十六章 創造與發現第一零七章 攝政王第七章 選擇技能第一百五十二章 戰爭的可能第二十二章 大草原第三章 請辭第一百三十章 討價還價第五十二章 搜查第一三六章 炸彈之威第一一九章 學習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一零四章 勢如破竹第九十一章 破壞第二十九章 口令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二十三章 裘小姐的好奇心第五十五章 條件第三章 有錢人來了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四十章 攻防兼備第六十二章 陳師爺的欣賞第四十二章 重中之重第一二八章 難以選擇第七十一章 佈局全國第五十七章 孤臣不易第六十四章 親自上陣第五十一章 糧食種子第八十八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詩第二十章 被拐來的太學生第六十八章 水泥廠第一零八章 一團亂麻第三十一章 黃瘸子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五十六章 一份奏章引發的風波第三十九章 條陳第四十九章 報官第一一零章 秀才造反第五十四章 封建階級的鐵拳第二十章 被拐來的太學生第二十六章 神箭手第七十二章 不存在的戰爭第一三九章 遇敵第一二八章 橡膠第四十六章 創造與發現第三十四章 身無綵鳳翼第一二六章 殖民第五十八章 應對之策第五章 名聲第八十六章 兒子第十七章 外面的狐狸精第六十三章 準備離京第二十二章 醉話第十二章 困境第五十六章 一份奏章引發的風波第六十四章 人情冷暖第九十三章 迎敵第五十四章 入閣爭議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奪馬場(六)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訓練第一六八章 又一次出征第四章 新城的籌備第五十一 審訊第十五章 學習技術第五十一 審訊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三十九章 御前會議第三十二章 碧落大草原的入侵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擊第五十九章 得勝歸來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四十九章 得罪的人太多了第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