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池派

在尤登閣離開京城之後,沒過幾天,池旭就上表請提拔兩個尤派的官員進入國子監,負責學校在京城所屬各縣推廣的事宜,給他們定下的目標是每個縣必須要有一座學校。

他也開始頻繁的接見尤派的官員,在不久之後,提出了一個詳細的教育推廣大綱——從明年開始,所有的省城和州城,都應該設有學校,使用國子監編出來的教材。

學校的建設支出,由當地財政負責。

而在老師方面,國子監會在大綱獲得朝廷批准之後,在每一個省城和州城派出教諭,先期培養一些教師出來。

因爲教學只是從第一年級開始,而一年級的知識相當的簡單,那只是相對於五六歲的小孩子制定出來的教材,一個頭腦正常的成年人學習那樣的知識很容易。

整個小學的知識都不是很複雜,那些成年人的老師有足夠的時間,一邊教學,一邊學習知識。

如果碰上搞不懂的,國子監派出去的教諭也能夠給他們正確的指導。

國子監可是天下讀書人精英薈萃之地,他們學習那些課本的時候,又可以互相啓發,已經能夠正確的掌握小學教本上的知識。

能夠派出去做教諭的,也都是將那些教材吃得很透的人才——至少小學的教材沒有太大的問題,中學教材有一定的吃力,但是他們還有6年的時間用來摸索那些知識,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很困難。

派出去的教諭,那都是有品階的官職。

朝廷的制度,本來是當了官的人就不能夠下場科考,可是爲了鼓勵更多的人去做教諭,池旭聯合了尤派的一些官員聯名上書,提議朝廷可以特許當教諭的官員有資格參加科考。

這是特事特辦,可以說是教育上面的一個改革。

這個提議也得到了正統皇帝的同意。

這一點倒是沒有多少人反對——這可是給那些當教諭的文官謀福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誰反對,那勢必引起天下所有教諭以及有志於做教諭者的反對,那就等於是找死。

這個提議得到推行,讓池旭很是激動。

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快的將學校教育推廣到全國。

在人才的儲備上,朝廷這邊還是比方浩當初在關外搞這個的時候有優勢得多。

國子監就不說了,還有那麼多的州學縣學,所以很快的又培養出一批合格的教師。

而方浩在關外推行教育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一個字都不認識的文盲,找出一些識字的人來當教師,是一個奢望。

如果不是他,當時在國子監拐帶了一百多個太學生過去,教育就沒有辦法在關外推行起來。

這一點,堯國這邊沒有那樣的問題,幾十萬秀才和童生的隊伍,很快就可以轉換成爲教師。

他們欠缺的就是物資,沒有那麼充足的財力吸引那些人去做教師,人才的儲備並不缺乏。

這一個提案的達成,也標誌着池旭和尤登閣一派走到了一起,和王大學士那一派,進行了徹底的割裂,形成了一個新的權力體系,池派。

而正統皇帝是樂意見到這種事情發生的。

因爲正統皇帝也不希望王大學士那一派一家獨大,他擔心那樣自己就會成爲王大學士的傀儡。

尤登閣那一派以前對他做過一些什麼樣的事情,他雖然都還記得很清楚,但是現在他沒有追究的想法。

因爲尤登閣都已經離開了京城,而現在成爲這一派官員首領的,是他當太子的時候就支持他的池旭,他一點都不懷疑池旭對他的忠誠度。

——如果池旭真的有不忠之心,就用不着冒着那麼大的風險和整個文人體系爲敵,推行新的教育方式。

這一點上,他非常的欣賞池旭。

只不過池旭這種選擇和尤登閣那一派的官員合流,讓王大學士很是失望,那一派的官員也對池旭非常的不滿,甚至認爲他是一個叛徒。

原本想要和王大學士作出切割的梅翰林倒是選擇了繼續和王大學士站在一起。

梅翰林現在入閣無望,只能夠繼續當他的御史中丞。

沒有將池旭給扳倒,他也只能夠接受現實,退回去老老實實的做人。

以前梅瑜就向他說過多次,要求調回內地,那個時候他正忙着入閣,沒有時間運作此事。

現在入閣無望,就開始運作這件事情了。

這件事情他求助了王大學士,一開始的想法就是將梅瑜給調到南方一個省的轉運司作轉運使,因爲那時候正好有一個轉運使年紀太老,要退下來了。

轉運使掌握着一省之稅賦,在堯國開國之初,等於是一省最高長官,擁有着很大的權力,後來各省置布政司,以布政使爲一高官官,又設巡撫、按察使等職,將權力分得很開,轉運司也就慢慢的變成了只管理稅賦運轉事務的部門。

不過這個職務的品階還是很高,正三品的品階。

梅瑜如果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坐上一任官,接下來不管是升任布政使還是調回京城做六部長官,都有那樣的資格了。

這幾個月時間裡,因爲梅翰林想要入閣,他爲兒子謀福利影響到他的清譽,就沒有正式的運作這件事情。

可是現在入閣受阻,至少幾年時間之內他沒有機會進入到內閣,那就顧不得那些了,請求王大學士將他兒子給調過去。

調到南方,哪怕是遇上方浩起兵造反,至少在南方也能夠安全一點。

王大學士早就答應過他的,現在他提出這樣的請求,當然沒有拒絕。

在內閣提出這件事情之後,很快就通過了這個決議,然後派人發出調令。

跟着調令一起過去的,還有一個新的特使。

這個特使名叫令狐策,是尤登閣一派的人,現在已經是池旭那一派的官員了。

出發之前,池旭就交代令狐策,注意收集關外最新的教育以及科技動態,及時的回饋到京城。

他們發出調令的時候已經到了八月底,等到在碧落城的梅瑜接到這個調令,已經到了九月底。

這還是道路變得更近更好走的緣故,要不然,能夠在過年之前收到調令,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第三十一章 方浩不高興第七十三章 機會來了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二十九章 坐以待斃第十九章 幫人幫到底第五十章 挾持第九十五章 磐石第七十四章 女僕(六)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二十章 大炮的威力第五十七章 孤臣不易第四十六章 首輔大人的力挺第五十九章 鄭侯爺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尊嚴第一百六十五章 危急第六十一章 無情最是帝王家第二十三章 偵查第七十章 女僕(二)第一零八章 一團亂麻第一四三章 特大煤礦第八章 功高難賞第一五一章 搬遷第二十四章 千里鏡第四十一章 巨大的機會第四十四章 侯公子的來意第八十一章 夜半敲門聲第十一章 震懾第十九章 百業待興第二十九章 春夢第一百三十四章 謀奪馬場(四)第一百章 東進第一五七章 鎮北大將軍第五十章 掀蓋子第四十四章 但是我們贏了第一二三章 扶桑省第六十四章 文人裘伯賢第三十六章 奇怪的請求第一一零章 秀才造反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二十二章 大草原第三十九章 山賊來襲第十六章 訓練(一)第九十章 事情敗露第五十章 威脅第一一一章 殺人誅心第一三六章 世界大勢第九十六章 朝廷來人第十五章 大救星第十章 攤子越鋪越大第十三章第一百零二章 儲位之爭第一百二十四章 質問第一二五章 永初二年第三十五章 德萊賽第八十三章 時間第八十四章 走上正軌第一百零七章 探口風第九十二章 種地小能手第二十章 大炮的威力第六章 媳婦有着落了第六十五章 結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謀奪馬場(三)第一二五章 超出期望第二十七章 戎突人的奸細第十六章 學校第十八章 分配女人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七十五章 搶劫第九十五章 雙贏的合作第四十八章 站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同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表忠心第八十七章 奢侈品第一一九章 方浩的考量第十九章 百業待興第四十三章 京城來人第十一章 傷殘士兵第五章 最大的問題第五十章 掀蓋子第二十一章 巡邏第七十章 鬱悶的沙魯第一二三章 狩獵者步槍第一三二章 超前的計劃第一三二章 超前的計劃第五十六章 恥辱第十八章 訓練(三)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四十一章 教材的問題第四十五章 煽動第二章 皇室恩怨第六十六章 動力研究院第四十四章 堵門第二十四章 千里鏡第二十四章 千里鏡第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十八章 面聖第四十四章 裁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謀奪馬場(二)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五十章 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