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詩

方浩的那些詩詞很好,這是裘伯賢將方浩的幾十首詩詞寄到京城那些朋友手中之後,那些人得出的一致的評論。

特別是方浩的那些詩詞和裘伯賢的那本詩集放在一起,更襯托得方浩的詩詞光芒萬丈。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詩詞可以流傳百世。

這也是裘伯賢在京城的那個朋友圈雖然沒有見過方浩,卻將他當做自己人的原因所在。

因爲方浩會寫詩詞,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比盧倫英更像一個讀書人。

盧倫英雖然也讀過書,可是寫的詩詞狗屁不通,比老幹體都還不如,並沒有被那個圈子承認。

池旭向方浩求詩,當然也是想着方浩將他寫在詩裡面,那他就可以跟着這首詩一起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了。

說完這話,就非常期待的看着方浩。

方浩搜索了一下自己腦海裡的唐詩宋詞,點頭道:“這個沒問題,我現在就可以做一首,念給伯父你聽。”

“不忙着現在做,”池旭笑道,“等到了狼牙關,借用盧總兵的筆墨紙硯,你給我寫下來。”

他是見過方浩詩詞原稿的人,那一手字寫的實在是太好了,儼然有大家風範。

也就是方浩現在身份還太卑微了,沒有給他的那手字帶來附加值,要不然已經被推許爲書法大家。

能夠得到方浩的真跡,那就更加的牛叉,等上幾十年時光的積累,那首詩那幅字,就會成爲文物,可以作爲傳家之寶來傳承下去。

方浩點頭道:“也好,正好還可以潤色打磨一下。”

到了狼牙關之後,池旭笑吟吟的對盧倫英說了這件事情,要借他的筆墨紙硯一用。

盧倫英也是讀過書的人,雖然詩詞寫得亂七八糟,但是也自命爲詩人,知道這是一件雅事,便讓手下的人取來最好的筆、最好的墨、最好的紙、最好的硯來讓方浩寫詩。

墨磨好,紙鋪開,方浩提筆蘸墨,在那紙上面寫了“白雪歌送池御史歸京”九個大字。

池旭精神一震——這標題就寫上他了,以後這首詩只要能夠流傳下去,他也就會跟着流傳下去。

一個姓池的御史。

這已經很足夠了。

方浩運筆如風,刷刷刷刷的,在白紙上面寫下了一行行的詩歌: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他這一次抄的是他那個世界唐朝著名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千古名作。

他一邊寫着,池旭一邊讀着,雖然不明白“瀚海”是哪一座海,“天山”又是哪一座山,“輪臺東門”又是個什麼鬼地方,但是這一點都不妨礙他覺得這首詩好。

“絕妙好詩!”他豎起大拇指來稱讚方浩,“這首詩不用說,一定可以流傳千古,我都要託賢侄的光,能在千古之後還有名聲。”

盧倫英也忍不住讚歎:“方指揮果然詩才了得,可惜了,要是讀書科考,以後豈不是經國緯世之才?”

方浩連忙謙虛的道謝。

池旭捧起那張紙又讀了兩遍,非常的歡喜,對方浩說道:“方賢侄,你這一年多來,應該也寫了不少的詩詞吧?要不索性一併寫出來,我帶回京城,給你傳播一下。”

方浩說道:“這一年多來忙於練兵,但是沒有多少閒情雅緻來寫詩,只有感而發,寫了幾首邊塞詩,如果伯父不嫌棄,我現在就抄寫出來。”

“快寫,快寫。”池旭催道。

又拿來一張紙,方浩寫上了幾首詩。

邊塞雜詩:

一、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

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三、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四、

黃沙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長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狼牙關。

刷刷刷刷,一會兒就寫上了四首七絕。

——不對,是一會兒就抄上了四首七絕。

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一句的時候,池旭和盧倫英都嘆息了一聲。

他們年紀都比較大,經歷的事情比較多,知道確實是這麼回事。

不要看着幾年前那場戰爭之後,有那麼多人得到了很高的獎賞,甚至還有幾個封侯的。

但是在那一場戰爭中死去的人就有幾百萬,可不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待看到“春風不度狼牙關”那一句的時候,盧倫英臉色一變,說道:“方指揮,這一首有些不妥,要是傳出去,可能有些人會認爲我們對朝廷有怨望之心,還是刪了吧。”

方浩還沒有說什麼,池旭便道:“無妨,我這一次來邊關巡查,發現邊關的將士們,確實都挺不容易的,也應該讓有些人瞭解一下邊關將士們的想法,這首詩應該寫,還應該好好的傳播出去。”

他這麼說,盧倫英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等到墨跡幹了之後,池旭就將這兩張詩稿用軸筒給捲了起來,小心包好,免得讓它受到損傷。

這可是能夠作爲傳家之寶的好東西,必須要小心翼翼的保護起來。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在總兵府吃了一頓午飯,然後方浩就帶着他的那支騎兵返回了先鋒營。

池旭在狼牙關又留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才踏上回京之路。

他這一次已經將朔州各個點都巡視了一遍,也應該回京敘職了。

回京的路上,他就開始寫他的摺子。

關於這一次巡查的。

有什麼不好的問題,要指出來批評,有什麼好的方面,也要進行表揚。

方浩的先鋒營,自然在他的表揚之中,他還叫盧倫英對方浩業務能力的誇讚,以及方浩對他吹過的一些牛也進行了一些藝術加工,寫進了裡面。

在他的這份摺子中,方浩和他的先鋒營,就是他巡視中最大的亮點。

第十一章 夜談第八十七章 敵襲第七十章 洗澡第五十三章 背後捅來的刀子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好感第七十四章 最大的目標第九十三章 前途光明第八章 樂於助人的小哥哥第九十四章 未來的戰爭狀態第四十七章 聖眷甚隆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爭結束第七十三章 玉門關第六十八章 商品第一四八章 劃分地盤第四章 犯了錯誤的人第二十一章 工業體系第四十七章 皇上的意思第一零九章 收稅標準第八十二章 不講理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故事第五十三章 服軟第七十四章 忠心屬從第六十五章 豪賭第一百四十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六章 體制第一零三章 開戰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詩第一章 仁德之君第二十章 第一場雪第一零八章 計稅標準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三十六章 硝石、硫磺第六十五章 結案第九十五章 奪城第二章 沒錢娶媳婦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人道的想法第八章 樂於助人的小哥哥第一百三十章 討價還價第六十章 細思極恐第一零一章 接受現實第五十九章 得勝歸來第七十四章 女僕(六)第十章 考據黨什麼的最討厭了第四十九章 算計第七十章 鬱悶的沙魯第七十二章 不存在的戰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籌劃第九十三章 出兵第二章 慧眼識人裘伯賢第四十五章 行政體系第三十章 北行見聞錄第一百零八章 站隊的問題第一百三十章 討價還價第一零五章 大勢已去第八十六章 政治抱負第一三四章第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第三十九章 御前會議第十二章月末感言第七十三章 女僕(五)第一一二章 懷孕第九十一章 證明第二十一章 節帥府的邀請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六十二章 贈詞第一章 行路難第八十三章 服軟(中秋節快樂,求打賞,求訂閱)第二十章 問詢第一百五十五章 逼迫第十一章 震懾第五章 朝廷的想法第四十八章 站隊第一一五章 工業產品第十五章 學習技術第一三六章 世界大勢第四章 待君歸(光棍節,一定要快樂!)第十三章 分家第十七章 訓練(二)第八十六章 兒子第五十七章 陪我的大雕第一章 老將軍第九十四章 挑事精第三十九章 潛規則第二十五章 射鵰第四十七章 聖眷甚隆第二十八章 系統升級第一百二十六章 界線(二)第六十六章 動力研究院第八十七章 畏縮第七十章 紡織業第八十九章 不好的消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表忠心第四十一章 消失的巡邏隊第七十五章 王妃第九十一章 精英教育第七十七章 圍攻第十五章 夜談(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進京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