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信都讓許多的人都深感惋惜,畢竟僅僅是陽安軍一支人馬就已經擋住了十幾萬的晉軍,蜀軍主力到達信都之後,完全可以一戰,保住信都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但劉胤卻不這麼想,拿十幾萬的蜀軍和三十萬的晉軍在信都拼消耗,絕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這一戰這麼打下去,不論是勝是負,不論信都守得住守不住,蜀軍肯定是輸了,蜀軍的底子薄,和人家拼消耗,決計是拼不過的。
敗的話自不用說,就算勝了也是慘勝,晉軍有強大的後盾支持,死上再多的人也不惜,而蜀軍不一樣,拼光了就真的再也沒有了。
所以,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避免與晉軍打消耗戰,儘可能地發揮蜀軍機動靈活的作戰特點,將戰場變大,這樣的話蜀軍纔有可能打得贏這場戰爭。
“將戰場變大?”當劉胤在議事會上提出這個最新理論的時候,包括傅僉、羅憲在內的蜀軍將領都是一頭的霧水。
戰場是死的,該是多大就是多大,如何個變法還真沒聽說過,衆將除了疑惑之外,更多的是感到新鮮,同時也希望可以聽到劉胤的詳細說明。
劉胤很有耐心地講道:“將戰場變大,簡單地來說,就是擴大作戰的範圍和區域,比如此次的信都之戰,如果條件有利,我們就可以與晉軍硬拼,如果條件不利,就必須要主動地予以放棄,假如一昧地死守信都的話,我們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卻未必能取得所希望的勝果。戰場之上,利則戰,不利則退,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爲重。有人說我們放棄信都很可惜,畢竟我們還沒有處於下風,守住信都可能性還很大。但他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如果我們將戰場只侷限在信都,那結果就是必須要和晉軍去拼消耗,而拼消耗我們是拼不過晉軍的,這一點勿庸置疑。
“死守信都就是縮小戰場的一種表現,而我們要做的,則是擴大戰場,儘可能地發揮我軍機動能力強的特點,迂迴包抄,縱深穿插,善於把握戰機,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殲滅敵人。一口氣滅掉晉軍三十萬人很不實現,但我們可以慢慢打殲滅戰,將戰線拖長漫延,尋找晉軍的薄弱點對其進行打擊,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要儘可能的打殲滅戰,一口一口地來蠶食敵人。
“冀州之地,地域遼闊,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裡的地形地勢,積小勝爲大勝,積跬步致千里,便可以一步步地扭轉戰局。目前敵強我弱形勢險惡,諸位將軍都必須要戒心浮氣燥,不可急於求成,飯要一口口地吃,仗要一步步地打,目前晉軍兵分三路而來,正是給我們一個各個擊破的好機會,具體的作戰方略稍後會公佈。”
諸將紛紛表示贊同,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劉胤的這一策略無疑是正確的,將戰場變大,首先便是要將眼界放寬,不能侷限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一仗一戰的勝負,而是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爲目標,一步步地將敵人蠶食掉。
要實現這種目標,就必須要避免與敵人進行大決戰,儘可能把作戰的範圍擴大化,將晉軍引入到蜀軍的作戰區域之中去,化被動爲主動,積小勝爲大勝,只有這樣,蜀軍纔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對於這一點,劉胤已經做了充分地考慮,也正是出於這種戰略安排,劉胤纔會主動地放棄信都。
劉胤放棄的,僅僅是一座空城而已,劉胤不放棄的,是每一支蜀軍隊伍。陽安軍在信都爲了生存,打得十分艱苦,爲了救援出陽安軍來,劉胤思量出圍魏救趙之計,隨後又對文鴦的軍隊進行了猛攻,最終成功地解救出了陽安軍,避免了一個軍的損失。
放棄掉信都雖然讓很多人覺得不可理解,但劉胤不是毅然決然地連夜撤離了,這個結果讓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鏡,包括文鴦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信都乃是州城,是冀州的腹裡要地,這樣重中之重的城池,晉軍早已是唾涎欲滴,集中兵力,不計代價地也要拿下,但最後文鴦進入信都城之後,卻是一個啼笑皆飛的結果,不費一兵一卒,未發一矢一弩,文鴦輕而易舉地就佔領了先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未曾拿下的信都城。
劉胤之所以主動地放棄信都,除了基於晉軍三路大軍頃刻而至避免陷入到重重圍困之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劉胤追求的是戰場擴大化的效果,而不是將所有的軍隊都投入到信都來,進行一場豪賭。
劉胤並不是好賭之人,在戰鬥之前,他已經是權衡利弊,重兵守禦信都的話,這場賭博的代價也是太大了,大到劉胤根本就無法承受,所以劉胤最終還是選擇了撤出。
放棄信都並不意味着劉胤準備放棄掉整個兒的冀州,也並不等於劉胤對信都就無所求了,等到將來蜀軍的力量超越晉軍,劉胤還是會重新奪回信都來。
那麼在此前,劉胤就必須要學會隱忍,該放棄的就不能捨不得,捨得,捨得,沒有舍,如何纔會有得?
接下來的戰鬥,又會進入到劉胤所熟悉的步調之中,司馬駿爲了追求效率,將晉軍人馬兵分三路,這樣固然可以採用分進合擊的策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勝利,但這同樣也暴露出了晉軍的弱點,太過急於求成了。
只要蜀軍能捉住機會,斷其一路的話,必然可以給晉軍以重創,從而徹底地扭轉冀州的形勢。
冀州作戰,那絕不是一場可以簡單到幾個月就能解決的戰鬥,司馬駿狂言三個月內拿下整個冀州,在劉胤看來,那不過是一個笑話,冀州之戰,必將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作戰過程,不管是誰想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都不會是簡單輕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