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晉蜀兩國在基本的原則上達成了共識,所以談判進行的相對順利,主要就是雙方在潼關、武關駐防兵力的多少問題,經過談判,雙方確認,以目前雙方實際的控制區域爲邊界,實施休戰罷兵,協議達成之後,雙方在邊界五十里的範圍內各自只佈署一萬人的常備軍隊,其餘的軍隊,必須退到到五十里的範圍之外。
至於休戰期限,協議上並沒有明文規定,對於這一點,雙方都有些心照不宣,畢竟誰也不清楚胡人的叛亂何時才能平定,而平定內亂之後,毫無疑問這份協議便失去了約束力,雙方隨時開戰都有可能。
反正紙面上的東西誰都不會太認真地對待,之所以雙方能坐下來談,只能是說明雙方都有這方面的訴求,都希望能得到自己所需的東西。
協議達成之後,陳壽和杜軫立刻動身返回了潼關。
如此之快地就達成了停戰協定,衆蜀將都暗暗稱奇,劉胤卻是不以爲意,因爲他知道,現在的司馬炎,比自己更爲迫切地需要這份停戰協定。
根據協定,劉胤將撤防潼關的大部分兵力,在潼關和武關只保留一個營的駐防兵力,其餘的軍隊,都回撤到了長安。
此事事先劉胤已經和劉諶協商過了,達成了一致的看法,不過雍州刺史郤正對此卻有不同的意見,認爲劉胤此番與晉國私下達成休戰協議,有越權的嫌疑,儘管劉胤是都督雍涼諸軍事,假節鉞,有先斬後奏之權,但關係到國家之間戰與和的重大決策,如果不請示朝廷,擅自作主的話,恐怕甚爲不妥。
不過對此劉胤也有答覆,現在朝廷尚在南中,數千裡之遙,就算是驛路通暢,書信往來一次至少也得幾個月時間,現在前線戰局變幻莫測,如果事事都要向朝廷請示彙報的話,那麼肯定會貽誤戰機。
何況此事劉胤已經寫好了奏章,向朝廷做了彙報。
事實也證明劉胤的決策是正確的,就在劉胤剛剛回兵長安之際,就接到了匈奴人郝散、郝元度在馮翊郡的夏陽起兵造反的消息,而且此次叛亂波及的速度極快範圍之廣,令人瞠目,短短半月之間,馮翊、北地、新平、安定四個郡都陷入了戰亂之中,馬蘭羌人、盧水胡人、氐人和河西匈奴一道回入了叛亂,聲勢之浩大令人歎爲觀止。
對劉胤的質疑之聲立刻打消了,關中諸將無不稱讚劉胤的遠見卓識,此次北地胡人的叛亂來勢兇猛,如果不能及時調兵平叛的話,很可能北部的幾個郡就會淪陷,甚至威脅到長安。劉胤主動與晉國達成停戰協定,將主力部隊從潼關前線撤下來,現在看來,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此刻的晉軍,顯然也迫不及待地完成了撤軍,羊祜的大部分軍隊將會被調往南陽,對襄陽的鐘會叛軍形成進剿之勢。而杜預的軍隊則從武關撤了下來,北渡黃河,進入到了幷州,去平定匈奴人劉淵的叛亂。
司馬炎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困擾他多日的兵力不足的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他相信,只要大軍所至,不管是鍾會的叛亂還是劉淵的造反,都會在短時間內完成予以平定。
不過司馬炎對形勢的預估顯然是太過樂觀了,對於胡人異族,司馬炎或許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瞧得上眼過,就算是劉淵殺了胡奮,就算是統一了匈奴五部,在司馬炎的眼中,這些蠻夷還是難成大事的,所以司馬炎對匈奴的叛亂並不太上心,甚至是沒有足夠的重視,將羊祜所率的主力前去對付鍾會,而杜預的這一支偏師,則北上對付劉淵。
但讓司馬炎始料未及的是,劉淵叛亂引發的風暴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席捲了整個的北方諸州,在幷州是匈奴人的叛亂,在上黨是羯人的叛亂,在冀州是氐人的叛亂,在幽州是鮮卑人的叛亂,狼煙四起,應接不瑕,司馬炎僅派去杜預的一支人馬,完全是杯水車薪。
戰亂不及波及了河東地區,蜀軍所控制的河西地區一樣也無法倖免。
南遷匈奴的除了進入到幷州的劉豹這一支之外,尚有另一支留在了黃河以西的北地地區,在河套以南,幷州以西、關中以北的這一塊區域,除了匈奴人之外,羌、氐諸胡並立,民族成份最爲複雜,這塊區域曾經是大漢幷州朔方郡的管轄區域,但進入到三國時代之後,曹魏在這塊土地上的影響力漸式衰微,而匈奴人、馬蘭羌人、盧水胡人和氐人的崛起,讓這塊土地真正成爲了混亂之地。
這些胡人,不併滿足於在這塊土地上的生存,他們時常呼嘯南下,滋擾關中,燒殺劫奪,姦淫擄掠,爲害一方,曹魏在關中的守備力量有限,對北地諸胡的滋擾顯得無能爲力,長期以來,這些胡人都是在關中肆意妄爲橫行無忌。
此刻劉淵叛亂於幷州,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北地諸胡,於是北地匈奴部郝散和郝元度兄弟兩個率先在夏陽起兵,很快地氐人齊萬年部、馬蘭羌人、盧水胡人也紛紛地揭竿而起,叛亂的浪潮很快地席捲了北地四郡。
比之幷州劉淵起事,北地胡則要混亂的多,諸胡之間各自爲戰,互不隸屬,只是因爲別的胡部起來造反了,他們纔不甘落後,也起兵造起反來,爲了爭奪地盤,諸胡之間大打出手亦非新鮮之事,不過這麼多的勢力迭加到一起,還是對關中的形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此刻劉胤已經回到了長安,而北地胡的叛亂絲毫也沒有出乎他的意料,爲了穩定關中的大局,必須要對北地胡重拳出擊了。
劉胤留下傅僉的左軍團守長安,同時兼顧潼關和武關方向,儘管與晉國立了休戰協定,劉胤也不敢太意從事,畢竟關鍵時候,那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後親自率領中軍團北渡渭水,與早先就已經駐守在渭北的右軍團匯合,準備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