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稱臣

鍾會攻佔襄陽之後,恢復了大魏的旗號,自立爲魏興王,並大封羣臣,封胡烈爲前將軍,夏侯鹹爲右將軍,句安爲左將軍,王買爲後將軍,鍾邕爲長史,田續爲襄陽太守,皇甫闓、爰青爲左右護軍,兵馬十餘萬,聲勢浩大,儼然成爲晉蜀吳之外的第三方勢力。

襄陽南面與東吳相接,西面與西蜀相連,北面與晉國的南陽郡毗鄰,自立之後,鍾會明白,司馬炎必定會調動人馬瘋狂反撲,如何在襄陽立足,也確實讓鍾會費了一番心思。

襄陽乃南北東西之要衝,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鍾會首先要考慮的,是免受腹背受敵之苦,西蜀那邊暫時不用考慮,就算是姜維拿下了漢中,也不可能從巴東小路上進軍,只須派駐一支人馬在巴東小路的險隘之處駐守,完全可以擋得住蜀軍的來犯。

唯一讓鍾會擔憂的就是襄陽南面的江陵之敵,陸抗進攻弋陽之時,就派陸凱進駐當陽,對襄陽是虎視眈眈,雖然這一路人馬是爲了陸抗進攻弋陽起牽制作用,但如果襄陽有變,吳人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撲上來。儘管鍾會的人馬多於陸抗的人馬,一對一的話鍾會肯定不會發怵,但如果北面吃緊之時,陸凱在背後捅上這麼一刀子,那鍾會恐怕就真的吃不消了。

爲了消除南線的隱患,讓鍾會可以集中兵力與北面之敵周旋,鍾會立刻派人與陸凱接洽,闡明瞭自己反晉的立場,希望可以通過稱臣納貢這樣的方式,與東吳締結友好盟約,守望相助,共拒*。

從襄陽到當陽,也不過就是百十里的路程,鍾會派出的使者快馬只需半日的路程就趕到了當陽,將鍾會的書信呈給了陸凱。

由於襄陽事變發生地極快,當陸凱得到消息的時候,鍾會已經是控制了整個的襄陽,陸凱就算是再想有什麼動作,也是來不及了,他也只有駐兵當陽,靜觀其變。

看到鍾會的書信陸凱略微有些詫異,不過想想也正常,現在鍾會背叛了晉國,所以纔會選擇投靠吳國,只不過鍾會的表現也太神速了一點,那邊剛剛拿下襄陽,這邊就已經是派來使者和吳國接洽了,顯然有些迫不及待。

這也怪不得鍾會着急,鍾會叛亂,帶給司馬炎的震撼一定是無以加復的,爲了撲滅這支叛軍,司馬炎肯定會派兵進剿的,爲了獲得吳國方面的支持,鍾會當然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內派人前往吳國。

事關重大,陸凱自然也不能擅自做主,此時必定得稟報吳主孫皓,不過在上報吳主之前,陸凱還是事先與弋陽的陸抗取得了聯繫,爭取在這件事上面達成共識。

吳國面對魏晉的叛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年諸葛誕在淮南叛亂的時候,就曾請求吳國的援助,也是向吳國稱臣,當時吳國也派出了援兵,前往壽春救援。在當時,鍾會和陸抗做爲敵對陣營的一方都加入了這次戰爭,並且在戰爭之中都有不俗的表現。

只不過當時鍾會和陸抗地位都不高,不可能左右戰局的發展,最後諸葛誕兵敗身死,東吳方面派出的援兵也損失慘重,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也是陸凱不敢擅自做主的主要原因,鍾會的真正用心尚未可知,但晉國的瘋狂反撲則是可以預料到的,如果這一次再投入兵力搞個得不償失的話,陸凱倒認爲不如隔岸觀火。

陸抗的意見與陸凱則完全相反,儘管鍾會是他的宿敵,兩人光是在蜀中交手,先後就達三年之久,可謂是知己知彼。陸抗也知道鍾會是那種野心極大的人,必不甘心雌伏於別人的腳下,向東吳稱臣,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不過陸抗認爲這倒是一個機會,此時的條件和當年淮南三叛之時的條件完全是大不相同的,當年魏國獨大,實力強橫,司馬昭統兵親自征剿,無論在兵力上還是物力上,都佔據着絕對的優勢,所以最後纔出現諸葛敗亡的情況。

與當初的形勢不同,此刻的天下大勢,或可用天翻地覆來形容,蜀人佔據了長安,任憑司馬炎如何調兵遣將,都無法攻破潼關和武關的防禦,在西線,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而這樣的僵持狀態,必定會牽制住晉軍主力軍隊,在南線的防禦力量變會減弱。

在因爲如此,陸抗才得以奇襲弋陽得手,如果是在魏國的全盛時期,陸抗想要偷襲弋陽,恐怕是相當不易之事,就算是僥倖得手,面對魏軍的反撲,陸抗也是很難抵敵得住的。但正因爲晉軍主力在西線受到牽制,所以陸抗的弋陽之戰打得是異乎尋常的順利。

而鍾會的叛亂,無異陽給司馬炎更爲沉重地一擊,襄陽未叛之前,陸抗攻下弋陽,就象是一柄尖刀直插敵人的要害,雖然鋒利,但卻顯得有些單薄,很可能隨時會受到晉軍來自兩側的圍剿。

而鍾會這麼一叛亂,可以說完全打亂了司馬炎在南線的佈署,東西夾攻的可能性沒有了,正面進攻的能力又顯得不足,讓陸抗在弋陽佔穩腳跟。如果能將襄陽弋陽連成一片,那更是最好的結果了。

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完的利益。

陸抗對這句話甚爲推崇,在利益的面前,什麼樣的恩怨都顯得不太重要,吳魏雙方在蜀中的激烈搏殺,雖然造成了數萬人的傷亡,但那畢竟是一場各爲其主的戰爭,陸抗到也沒有太多的過於怨恨鍾會。

扔以陸抗原則上同意了鍾會的稱臣請求,不過這件事還得吳主孫皓點頭才行,陸抗派人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報之了孫皓,孫皓在和羣臣商議之後,也同意了鍾會的請降請求,至於具體的事宜,還需要派出使者來和鍾會接洽,共商大計。

就在鍾會和吳國互拋欖橄枝的時候,嚴睿也風塵僕僕地趕回了洛陽,去面見司馬炎。(。)

第1358章 有刺客第654章 遠遁烏孫第471章 撤第905章 水淹信都(中)第238章 涪城之戰(四)第755章 匈奴兇猛第214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610章 收復大小榆谷(下)第1261章 張網以待第445章 居高臨下第388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704章 北地胡第228章 附在大樹上的蛀蟲第1041章 賈充的末路(上)第670章 兩百援兵第868章 忻口之戰(下)第252章 斬黃皓(下)第1342章 武昌血戰第236章 涪城之戰(二)第1263章 白崖山伏擊戰(下)第587章 塵埃落定第6章 空谷幽蘭第279章 繼續撕逼第520章 爭嫡第134章 宿營清川口第151章 山崩地裂第1188章 偷襲轘轅關(下)第706章 郝散身死第1183章 洛陽之戰(下)第997章 騎戰(上)第969章 攻打襄陽城第899章 心生絕望第426章 準備停當第250章 議定遷都第272章 窮追不捨第206章 突出重圍(上)第1286章 拉枯摧朽第1314章 西陵之戰(下)第482章 刑訊第1260章 誘餌第289章 應允第878章 顧全大局第1226章 樓桑村祭祖第1097章 試探之意第932章 選擇打司馬駿的理由第320章 圍而不打第1044章 鳩酒一杯第1057章 你逐我趕第108章 叛亂第780章 血染白石溝第969章 攻打襄陽城第690章 投名狀第879章 混亂的冀州戰局第581章 恩惠第443章 蔣斌第1010章 將計就計第456章 無語第796章 以牙還牙第539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158章 援兵至第436章 子午道第815章 自食其果第526章 又見青兒第200章 決戰來臨(下)第961章 掉入陷井第384章 街亭之戰(十三)第794章 兩腳羊第876章 棄守晉陽第415章 突圍第1100章 你不是我夫君第395章 協防陳倉第1081章 密謀第705章 撒網第488章 又遇潛逃者第1254章 遼水之戰(上)第1176章 火燒滎陽第840章 平衡第952章 激戰葦澤關(上)第444章 再戰陽安關第309章 過草地(四)第795章 最黑暗的歷史第1354章 接管天牢第129章 摔杯爲號第393章 虛實第560章 噩耗第1142章 不共戴天第276章 平妻第999章 弓騎兵的妙用第595章 走水路第1327章 獻城而降第252章 斬黃皓(下)第543章 千里迢迢,只爲她而來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8章 六王殿下第1050章 將計就計第821章 疲於奔命第1001章 見死不救第579章 枉做小人第918章 召回第1248章 你們想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