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離開了金城,沿着湟水河谷,向西平方向而行。
越往西行,地勢變陡然間增高了不少,劉胤知道,離開黃河向西走,就進入了青藏高原,這兒幾乎是一片荒涼的區域,遠處皚皚的雪峰巍峨高聳,連綿起伏,一直通向天際。
幾乎看不到什麼人煙,就連植被都很稀疏,到處都是裸露出的岩石,呈現出藏青的顏色。
傅著手搭涼棚,向前張望,除了荒蕪之外,還是一片荒蕪。
“這是什麼鬼地方?連個人煙也瞧不見,羌人真的能這片土地生存?”傅著抱怨着,很是疑惑地道。
劉胤微微一笑,一般而言,胡夷所居之地大多荒蠻偏僻,不是大漠戈壁就是荒原草地,這樣的生存環境在漢人看來,的確是不宜居的,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論是匈奴鮮卑還是羌氐,他們都習慣於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中,同樣這樣惡劣環境也造就了這些民族的兇悍,這一點漢人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渡過黃河之後,劉胤採納了楊欣的建議,分兵而進,直取大小榆谷。
大小榆谷在青海貴德東河曲一帶,北臨黃河,土地肥沃,又靠近西海,盡得漁鹽之利,東漢之時,羌族便從河西遷居此地,燒當部落崛起之後,便以大小榆谷爲中心,統一了西羌諸部。要想平定羌亂,就必須拿下大小榆谷。
劉胤遂下令鄧樸馬融楊欣率虎騎左營和羌兵營一萬餘人直取大榆谷,自己同傅著牽弘率虎騎右營隴西兵和劉胤的親兵部隊七千餘人直取小榆谷,分兵而進,直搗羌人的老巢。
雖然牽弘對深入羌境比較擔憂,認爲魏軍的反攻在即,蜀軍兩線作戰,兵力分散,恐怕不利於戰局。但劉胤認爲,攘外必先安內,隴右是對抗曹魏的根基。這個根基萬萬容不得有失,一旦隴右局勢不穩,蜀軍就成爲無根的飄萍,很難在同魏軍的作戰之中佔據優勢。
而現在隴右最大的隱患就是來自羌人,此次羌人犯境,幾乎橫掃了整個隴西金城二郡,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如果襄武和榆中失守的話。那帶來的毀滅性後果將是無法估量的。
所以劉胤不得不慎重起見,雖然羌人在武城山和襄武連輸數陣,但其主力卻未遭到致命的打擊,仍然具備着捲土重來的能力,劉胤相信,只要自己一撤軍,羌人肯定會捲土再來,而且爲了報復,他們的進攻只會更爲地瘋狂。爲了隴右地區的長治久安,就必須要趁熱打鐵,徹底地解決掉羌人的問題。
現在羌人之中的一些中小部落已然歸附,只剩下西羌王姚柯迴所統轄的燒當一部,儘管燒當部落是西羌諸部中實力最爲強悍的一支,但被劉胤剪除其羽翼之後,燒當部落的實力也是大不如前。
姚柯迴也是老奸巨滑。能在這片荒原上稱王稱霸,姚柯迴也絕不是那種只逞梟雄之氣的人,襄武慘敗之後,他已經意識到了這支漢軍來者不善,如果在金城之下與漢軍決戰,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站在他這邊。所以姚柯迴一聽到劉胤已經進逼榆中的消息之後,就果斷地棄圍金城,撤兵回了西羌。
在他看來,金城不過是囊中之物,只要漢軍主力一撤,何時再取金城,也不過是他一念之間的事。自然無需在金城與漢軍主力決戰。
至於漢軍膽敢進犯大小榆谷,在姚柯迴看來,那就是他們自取滅亡了,這裡可是自己的主場,佔據着天時地利,這仗想怎麼就怎麼打,完全是按着自己的節奏來。
武城山之戰和襄武之戰,給蜀軍建立起來的信心是巨大的,這兩次戰鬥蜀軍皆是以壓倒性地優勢取勝,現在整個蜀軍的士氣高漲,鬥志昂揚,是進軍大小榆谷的最好時機。
當然分兵而進的策略有些冒險,陌生的環境,藏着暗處的強大敵人,這個時候最穩妥的戰略就是集中兵力,步步爲營,穩紮穩打,這樣才最爲安全,也最爲符合兵家之道。
如果有時間,劉胤當然可以採用步步爲營的方式對西羌進行蠶食,但時不待我啊,劉胤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東線黑雲壓城,戰爭之勢一觸及發,劉胤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西羌問題,揮師東歸,以應對東線危機。
分兵而進最大的隱患就是力量分散,給敵人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但對於劉胤而言,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引蛇出洞的機會,如果姚柯迴一直做縮頭烏龜,在荒原上和自己兜圈子,避免決戰,拖的時間越久對自己越不利,現在分兵而進,看似給了羌人機會,實則卻是暗藏殺機,大小榆谷相隔不遠,兩路大軍之間也不過才半日的路程,一旦羌軍主力出現,劉胤便可以迅速地調動另外一路人馬靠攏過來,逼迫羌人進行決戰。
“啓稟鎮北大將軍,前方發現羌人蹤跡。”斥侯兵快馬折回來稟報道。
劉胤沉聲道:“有多少人馬?”
“大約有七八千人,步騎混雜。”斥候道。
傅著立刻請命道:“大將軍,末將願往戰之。”
劉胤點點頭,下令傅著率虎騎右營前往迎敵。
傅著剛走,斥侯兵便又來稟報,在蜀軍左側翼方向,亦發現羌兵蹤跡。
牽弘未等劉胤命令,便主動地請纓迎敵,劉胤許之,牽弘又引一千隴西兵而去。
在一處低矮的山丘之上,可以遙望到這邊的情況,一匹高頭駿馬的馬背上,正端坐着一位輕裘金甲的年輕人,目似朗星,俊採飛揚,凝望着前方,眼眸之中露出了冷冷的笑意,自語道:“都說鎮北將軍劉胤用兵如神,今日一見,也不過爾爾,連某小小的調虎離山之計都未曾識得,真浪得虛名之徒也。”
身邊的一員酋將道:“王子殿子,是否此刻便攻擊?”
那被稱呼爲王子的年輕人點點頭,道:“準備出擊!有擒獲劉胤者,封賞千戶!我倒要看看,他是不是長着三頭六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