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舊港的問題

與其說祝枝山與王守仁在山谷外祭拜燒死在裡面的土人,不如說他們是在祭拜自己身爲一個人的良知,畢竟眼睜睜的看着數十萬的同類死在面前,只要是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感覺自己心中難安,特別是像祝枝山和王守仁這樣受到儒家思想薰陶的人,更是感到良知受到了上天的譴責。

祭拜之後,祝枝山拉着王守仁回到港南縣城,然後命自己帶來的廚子做了一頓酒宴,全都是他老家揚州當地的風味,看樣子他對南洋的飲食也同樣不適應,不過這倒是王守仁等人是胃口大開,再加上祝枝山與許慎中頻頻敬酒,使得王守仁等人也是吃的喜笑顏開。

酒過三巡之後,祝枝山這纔開口詢問王守仁一行人的來意,其實在之前的交談之中,他已經看出來王守仁帶的這些人都是官員,而且很可能就是總督府的官員,只是他不知道王守仁帶着這些官員便衣出現在港南縣做什麼?

對於祝枝山這樣的忠厚長者,王守仁自然不會隱瞞身份,而且港南縣的吏治他也看過了,根本沒什麼問題,因此就當着祝枝山的面拿出自己的印信,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到舊港的原因,同時也把之前見到唐伯虎的事講了一遍,最後更是把帶來的書信也拿了出來

結果祝枝山聽到王守仁竟然已經是總督府的按察使,當下立刻向對方道喜,同時他也有些唏噓,王守仁這個按察使比他高了近十級。唐伯虎身爲知府也比他的官職大。可是在三人之中。就數他的年紀最大,想到這裡,祝枝山也不禁有些失落。

不過祝枝山的性格開朗豁達,所以很快就把心中的失落丟在一邊,另外今天是私宴,所以他也沒有向王守仁稟報什麼公務,而是向他打聽這一路上的趣聞,畢竟王守仁可是花費了半年時間才走到南洋。而且足跡踏遍了整個四海總督府的治下土地,這讓祝枝山也十分羨慕,可惜他現在公務在身,除了呆在港南外,其它時間根本不可能外出。

王守仁的興致也被桌上的美酒和美食提了起來,當下把自己這一路上的見聞挑有趣的講了一遍,另外還有一些各地官吏在施政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港南縣雖然沒有出現,但是現在講出來,也能讓祝枝山增長一些政務方面的經驗。避免出現同樣的問題。

酒宴過後,祝枝山和王守仁都是大醉而歸。接下來的幾天裡,王守仁就住在縣衙之內,一邊向祝枝山請教書法,一邊考察港南縣百姓的生活方式,畢竟舊港是他的最後一站,之前他在舊港還沒有完成考察,就因爲土人暴亂的事情來到港南縣,接下來還要回舊港去接着考察,現在只不過是藉着港南縣瞭解一下舊港漢人的生活風俗。

幾天之後,王守仁向祝枝山告辭,一行人離開港南縣,再次回到舊港。舊港是大明在金洲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同時也是周重入侵金洲最重要的一個據點,所以對於舊港,周重可謂是十分的重視,現在舊港的知府名叫李義,和唐伯虎一樣,都是當年市舶司出來的老人,而且爲人十分精明,比唐伯虎也更有經驗,所以周重才把他調到舊港任職。

不過王守仁對於這個李義並不喜歡,因爲這個人實在太精明瞭,而且做事情不擇手段,只要能夠達到他的目的,李義可以使用任何的手段,比如這次的港南縣土人暴亂,王守仁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他總感覺背後有李義在作怪,因爲舊港軍隊在暴亂之時的反應速度實在太快了,而且王守仁相信,若這件事真的是李義在搗鬼的話,那麼背後肯定有周重的授意,畢竟以他對李義的瞭解,對方還沒有膽子故意挑撥土人叛亂。

至於李義爲何要挑動土人叛亂,這個問題剛開始時王守仁還有些想不明白,不過當他看到舊港越來越多的漢人,以及那些寧願躺在樹蔭裡睡覺,也不願意去漢人的農莊幹活賺錢的土人時,王守仁忽然理解了周重的做法,畢竟南洋這麼肥沃富饒的土地上,卻生活着一羣懶惰無比的土人,而且這些土人連最簡單的勞作都不願意去做,這簡直就是在浪費南洋的資源,所以周重現在已經開始在有計劃的消滅土人的數量,爲後來的移民騰出地方。

想到這裡,王守仁也是嘆息一聲,從理智上來講,他對周重的這個計劃是支持的,畢竟他們都是大明人,爲了解決自己國內的矛盾,殺死一些土人根本無可厚非。但是從感情上來講,王守仁卻對這種做法有些排斥,畢竟那些土人也是人,雖然懶惰一些、性格殘暴一些,但他們依然是人,不是畜生。

從情理上來講,王守仁對南洋土人的同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個時代的土人並沒有做過太多對不起漢人的事,但若是他知道後世的南洋國家發生的幾次排華事件,肯定會舉雙手支持周重的決定,畢竟能夠做出那種殘暴之事的土人,已經與畜生無異。

雖然王守仁猜到挑撥土人暴亂的幕後推手是周重,舊港知府李義只不過是個執行者,但這依然讓王守仁很難對李義產生好感,畢竟李義這個人是個官場上的老油條,爲人精明油滑之極,該下狠手時卻也能絲毫不留情,這樣的人的確是一名幹吏,但卻絕對不是個好人。

除了對周重和李義挑撥土人暴亂的不滿外,王守仁還發現了舊港另外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是舊港特有的,其它地方他都沒有遇到過,那就是宗教的問題。

本來舊港就是南洋伊斯蘭教的傳教中心,這裡的漢人幾乎都是穆斯林,以前不信教的人要麼被強迫同化,要麼就是被趕了出去,結果就造成了一個單一的宗教城市,城中到處都是尖頂的穆斯林寺廟,而且也正是這種宗教信仰,使得舊港在南洋各國中處於一種特殊的地位,最終才能生存到現在。

當初舊港向大明歸降之時,整個城中的漢人穆斯林就已經達到了十萬,可以說是南洋漢人最大的聚居地,不過後來隨着周重將這裡劃爲舊港府,管轄區域包括金洲東部的廣大區域,面積甚至比臺灣府還要大一些。

爲了統治這片廣闊的區域,周重開始將移民的重心向這裡傾斜,給出更多的移民優惠政策,結果就導致舊港府的漢人移民越來越多,比如祝枝山那邊的港南縣,從開始漢人數量不足百人,一直到現發展到近兩萬漢人,至於舊港這邊,漢人的數量更是呈爆炸式增長,到現了現在已經超過了三十萬,當然這三十萬人不僅僅包括舊港市區的市民,更多的還包括外圍耕種的農業移民。

不過隨着外地移民的遷入,舊港就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穆斯林城市了,一些本來在他們看來本就該遵守的習俗,也受到外來移民的衝擊,別人不說,光是一個飲食習慣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穆斯林不食豬肉,也不飲酒,但是那些移民可不管這些,他們在城中殺豬吃肉,同時還開設了不少酒館酒樓,雖然給舊港增加了不少生氣,但卻也引起不少穆斯林的不滿,當這種不滿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衝突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

其實對於舊港的這種宗教衝突,衝突的雙方都十分的無辜,比如某位請人吃飯的新移民,看到普通的飯店已經坐滿了,於是就來到穆斯林開的飯店,光顧着和朋友聊天了,竟然忘了這裡不賣酒和豬肉,結果點菜的時候竟然要豬頭肉和好酒,結果開店的穆斯林以爲對方是來侮辱他的,一時氣急就罵了幾句,沒想到對方也是個爆脾氣,罵來罵去就打了起來,而且還越鬧越大,雙方積累的矛盾也藉着這件小事一下子爆發出來,最後終於引發了移民與穆斯林之間的一場羣毆。

對於這樣的羣毆,王守仁在來到舊港後不久,就親身經歷了一次,引發衝突的依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後在大街上,幾十上百名漢人與穆斯林打了起來,最後還是官府的衙役趕來,制止了雙方的鬥毆,然後全都帶到了府衙,最後府衙各大了五十大板算是了事,畢竟這種事已經沒辦法判斷對錯了,而且只要不死人,就算不了什麼大事。

不過王守仁卻已經看出了這種宗教衝突背後所醞釀的危險,當初他被髮配到龍場爲官時,就親眼目睹過苗民與漢民之間的衝突,而且這種衝突已經綿延了成百上千年,民族之間的矛盾已經積累的極深,想要化解根本不是那麼容易事。

現在舊港穆斯林與新移民之間的衝突雖然還沒到無法化解的地步,但卻已經有了一些不好的苗頭,若是放任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恐怕最後光是宗教矛盾,就會讓總督府爲之頭痛不已,所以必須想辦法解決!(……)

第375章 反悔第433章 騎射比賽(上)第354章 朝鮮變局第490章 晉商(中)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95章 背叛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77章 港口見聞第483章 拖延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118章 豹房內的朱厚照第111章 神秘的周海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91章 花園捉鬼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529章 消除草原威脅第456章 南洋有變第2章 負債累累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199章 海賊遇上山賊第469章 正德出巡(上)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514章 京觀第538章 開拓太平洋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465章 天津造船廠第18章 知交好友(上)第325章 宮廷秘聞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59章 張銳的經歷(上)第241章 同意出兵第38章 無罪有功第255章 滅門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205章 瓦倫船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447章 巧合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513章 官場殺戮第120章 商會準備就緒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134章 反常的朱厚照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172章 成婚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365章 故友來訪第457章 戰前的馬六甲第338章 援助朝鮮第287章 心軟的女人第334章 甕人第33章 變壞事爲好事第327章 惡毒的計劃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244章 周重對正德的影響力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16章 收買人心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334章 甕人第173章 洞房第253章 石嘴崖第39章 功德碑落成第137章 白珺婉的心事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254章 巧合第228章 谷大用的威風第245章 家人第108章 香皂作坊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395章 焦芳和張彩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443章 謠言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70章 又是債務第94章 一封書信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200章 倭國京都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44章 花巷別院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248章 波多野秀鄉被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