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平安軍攻佔了漢城,並且逼迫其它各路叛軍歸降之後,大半個朝鮮都已經在平安軍的控制之中,爲了接管這些土地,周重不得不向正德求助,讓他派來更多的官員管理朝鮮的土地,反正那些歸順的叛軍已經知道,平安軍背後就是大明的一位總督大人在支持,所以他們對於大明官員前來接管自己的土地也沒有什麼排斥,更何況這時大明還能給他們帶來一些救命的糧食。
正德派給周重的官吏都是一些能力不錯的幹才,雖然這些人中有些個人品德有問題,比如好色貪財之類的,最過分的一個傢伙在到達朝鮮後,用幾袋糧食給自己換來近二十個小妾,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畢竟那些小妾們也都是心甘情願的,在這種亂世之中,能吃上口飽飯就不錯了,更何況還能跟着大明來的官員享福,連她們的家人都會跟着沾光。
好色貪財都不可怕,反正他們禍害的都是朝鮮人,周重也根本不在乎,更何況這些貪財好色之輩都是正德親自挑選的,爲的就是給自己出氣,畢竟到現在他對朝鮮的那副假地圖還是念念不忘,另外這些人雖然品德有問題,但是才能都不錯,至少在短短几個月內,平安軍控制的朝鮮北方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慢慢的安定下來。
安定了後方之後,劉濤與李安良商議過後,立刻決定出兵攻打之前一直沒有歸順的忠清軍,畢竟他們打敗了李隆,並且佔據了漢城後。就已經取得了朝鮮的大義。發出的號稱也帶着王權的威嚴。但是齊彥名的忠清軍竟然沒有遵從,也就是忤逆了這種威嚴,他們有着足夠的理由去討伐對方,甚至連忠清軍的人都覺得這次討伐是平安軍佔着理。
對於平安軍的討伐,齊彥名也早就做好了準備,他的忠清軍早就在平澤和天安一線集結起來,準備與平安軍決一死戰,畢竟對於齊彥名來說。他歷經千辛萬苦纔好不容易從大明逃到朝鮮,並且還積累下如此大的實力,若是連抗爭一下都沒有就向平安軍投降,根本不是一個血性男兒該有的作爲。更何況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平安軍背後正是由大明在支持,他身爲大明通緝的逃犯,若是向平安軍投降的話,恐怕最後也會被大明的官員押回大明砍頭。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齊彥名纔是真正鐵了心要與平安軍一決死戰,畢竟他已經沒有退路了。而且他也不可能放棄忠清軍這麼一支好不容易纔打拼出來的力量逃跑,所以在這種時刻。他也只能放手一拼了。
其實從這一點來說,就能看出齊彥名在見識上的差距,若是張銳還在的話,恐怕他肯定不會選擇與平安軍硬拼,最大的可能就是派人與平安軍談判,然後以忠清軍爲籌碼,換取對自己最爲有利的條件,再不濟他也會暫避鋒芒,甚至放棄忠清道退往慶尚道,然後與那些士族聯合在一起,這樣的勝算可能還大一些。
可惜齊彥名不是張銳,他的見識與智謀還達不到那種程度,因此在面對平安軍之時,最後竟然十分不明智的選擇了獨力硬拼,結果自然不用細說,冷兵器時代的忠清軍被上百門火炮轟散,然後裝備精良的平安軍一涌而上,忠清死的死逃的逃,一戰就被平安軍給殲滅掉了。
對於忠清軍的滅亡,周重並不感到意外,畢竟平安軍經過劉濤等人的整治後,又換上自己提供的大明軍隊裝備,可以說戰鬥力已經居朝鮮之冠,再加上自己提供的那些火器部隊,可以說就算是三大叛軍聯合起來,最後也根本不是平安軍的對手。
但是讓周重沒有想到的是,忠清軍雖然敗了,但是齊彥名這個叛軍首領卻再次消失了,劉濤帶着人將整個忠清道給翻了個遍,卻依然沒能找到他的蹤跡,這讓一心想要把這個大明反賊抓住,並且向朝廷邀功的劉濤氣憤不已,最後只能老實的向威海衛的周重稟報事情經過。
周重在知道齊彥名再次逃跑的消息後,也是萬分的驚訝,算起來這已經是齊彥名第三次在大明軍隊的圍剿下逃跑了,第一次是在霸州,第二次是在濟南,在朝鮮是第三次,另外他之前還從張銳那裡得知,齊彥名從濟南逃跑後,就一直藏在自己的雙嶼港,甚至還幫自己的南洋商會幹過活,可惜當時他卻一無所知。
想到本該早死的齊彥名竟然三番五次的從自己手中逃出性命,甚至在朝鮮好不容易纔積累下一點勢力,卻隨着自己對朝鮮的佈局,最後也化爲煙雲,結果不得不再次孑然一身的跑路了,想想也真是不容易,甚至周重都對齊彥名這樣的不死小強都禁不住生出幾分敬佩,甚至最後他吩咐劉濤,對於抓捕齊彥名的事情不必太放在心上,畢竟現在齊彥名已經對朝鮮局勢形不成什麼威脅,最重要的還是要儘快把慶尚道的士族聯盟搞定。
忠清軍被滅,擋在慶尚軍前面的一道屏障也消失了,那些在背後控制着慶尚軍的士族聯盟也一下子慌了手腳,雖然他們之前也覺得忠清軍戰勝平安軍的可能性很低,但卻沒想以強大的忠清軍竟然會如此的不堪一擊,甚至僅僅一戰之下,忠清軍就已經一敗塗地,再也沒有翻身的可能,現在忠清道已經被平安軍控制,他們慶尚軍也將直接面對平安軍這個實力強盛無比的怪物。
相比見識和智慧不足的齊彥名,慶尚軍背後的士族聯盟都是一些讀書人,雖然他們上陣殺敵肯定不如齊彥名,但腦子卻比齊彥名好使多了,在看到忠清軍被滅之後,他們內部立刻達成一致,那就是向平安投降,畢竟他們可不想將自己的家族子弟送到戰場上讓平安軍屠殺。
不過士族聯盟雖然決定投降,但投降的方式卻有許多種,比如像江原軍和其它那些小股的叛軍,他們手中根本沒有多少籌碼,也沒有多少的底蘊,所以幾乎是完全的交出手中的權利,當然平安軍也沒有虧待他們,至少可以保證他們一生的富貴。
相比之下,士族聯盟卻有着豐厚的底蘊,特別是他們這些讀書人一直把持着朝鮮的官吏階層,哪怕是之前李隆拼命的打擊他們這些士族,使得他們士族元氣大傷,不少士族不得不放棄官位隱居起來。不過在各路叛軍四起之時,那些士族再次撕掉了僞裝,一個個活躍的參加到各路叛軍之中,畢竟叛軍們想要治理百姓,就絕對少不了這些士族的支持,哪怕是在平安軍中,這些士族出身的官員也不在少數。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士族聯盟有底氣和平安軍談條件,至少他們已經從平安軍內部的一些士族中得知,現在平安軍擴張的速度太快,使得治理地方的官員奇缺,雖然背後支持的大明可以抽調一些官員,但是這些官員主要是管一管大局上的調度,至於具體的事務,還需要熟悉朝鮮情況的本地士族去辦才行。
不得不說那些朝鮮當地的士族的確很有腦子,平安軍在短短半年之內,就一連吞併了京畿道、江原道和忠清道,現在又要吞併慶尚軍的慶尚道和全羅道,雖然朝鮮的國土面積不是很大,但那也只是相對大明來說,若是放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朝鮮都能算的上是一個大國,所以自然需要不少的官吏管理。
正德雖然可以派一些官員來朝鮮,但這件事畢竟不能公開,否則會遭到大臣們的反對,所以他只能通過錦衣衛悄悄的去辦,結果蒐集到的官吏越來越少,最後根本無法滿足朝鮮的需求,現在平安軍中上層官員都是大明來的,下層的官吏則由當地的朝鮮士族擔任,但就算是這樣,依然是人手短缺,爲此劉濤已經數次向周重訴苦了。
平安軍中缺少官吏,士族聯盟中卻恰恰是預備官吏最多的一羣人,他們在讀書之餘,也會學習爲官之道,對於朝鮮當地的事務也比任何人都要熟悉,所以他們是最適合幫周重管理朝鮮的一羣人。也正是有了這個儀仗,所以士族聯盟很快就派人與平安軍聯繫,並且商談投降的條件。
在士族聯盟投降的第一個條件中,他們就向劉濤和李安良提出,平安軍必須保證士族聯盟的權利,絕對不能像李隆那些迫害士族,並且還要保證在慶尚軍投降後,平安軍要招收士族聯盟內部的人出任官吏,這是他們同意投降的前提條件,否則他們寧願戰死也不會投降。
除了上面的條件外,士族聯盟還提出一引起其它的條件,不過這些都很正常,比如保護各個士族的財產和和身安全等等,這些劉濤都可以做主同意,唯獨第一個條件,士族聯盟竟然用威脅的口氣向平安軍提出,這讓劉濤有些無法忍受,而且他也不敢做主,所以就將這件事上報給周重,結果周重傳來的消息卻讓劉濤大吃一驚,因爲周重竟然要親自來朝鮮與那些士族們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