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呢,不管哪個時代都有突破傳統的人,哪怕是在公卿之中,關起門來開小竈偷偷吃肉的人也是有的。但是爲了吃一頓沒油沒醬的白煮肉,就要搞得比吸毒還見不得人,也未免讓人覺得太悲哀了。
事實上,由於虔誠地信奉佛教,平安時代的倭國公卿貴族不但不吃肉,而且連魚都吃得不多,有時吃魚也是生吃,習慣從唐朝沿襲過來,這就是繁華昌盛的平安時代。有個特別崇佛的天皇覺得光是不吃肉還不夠,又頒佈了一項加強化的法令,進一步禁止食用魚蝦貝類,除了素食什麼都不準吃!而更令人叫絕的是,這條禁令居然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幾十年!之後,這一過分的禁令才漸漸鬆弛,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不吃任何葷腥。
所以,倭國公卿貴族主要吃的食物就只有大米,做成白米飯、飯糰、年糕之類。配菜的種類也很貧乏,基本上只有鹹魚、醃菜和醬湯。味噌湯則是幾百年後倭國戰國時代的戰場速食,此時尚未發明,平安時代的人只知道拿味噌當做蘸醬用。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則會拿出一些栗子、納豆、梅子、乾貝之類“遠方的貢品”來改善伙食,雖然名頭很好聽,但其實卻吃得比中國鄉下小地主還不如。
由於京都地處內陸,不靠海,而當時的保鮮技術和運輸條件又根本是個悲劇,所以平安時代的公卿貴族們,除非是大富大貴之輩,否則也很少能夠在京都吃到鮮魚鮮蝦,通常只能吃鹹魚幹。偶爾得到一尾鮮魚,就是值得向全家誇耀的事了。
因此,在當時倭國公卿的日常菜單上,基本上除了鹹菜、醬蘿蔔和鹹魚,就是一些日常的蔬菜、野菜,有時候連鹹魚都沒有,只有蔬菜、鹹菜和醬蘿蔔。
如果弄到了幾條鮮魚或一些貝類,又趕上春夏時節,有新鮮的蘿蔔和野菜可以吃,飯後再來一杯茶和幾塊米粉做的小點心,那就已經算是很奢侈的大餐了。
而且,就算有了好的食材,由於倭國的烹飪文化不發達,也別想讓平安時代的倭國廚子做出什麼紅燒魚或者蔥油海蔘之類的菜色。當時倭國菜餚的做法除了蒸就是煮,或者就是生吃,連燒烤的都很稀罕,炒菜更是一直到江戶時代都沒有普及,不管什麼菜都做得淡而無味,對中國人來說味同嚼蠟,在嚴力眼裡就如同生活在地獄之中。
至於現代那種覆蓋着魚肉、蔬菜或雞蛋卷,色彩絢麗繽紛的“江戶前”手握壽司,則要等到近千年之後的江戶時代初期,纔在倭國逐漸出現,在平安時代是看不到了。
而在平安時代,當時的倭國只有一種用魚、酒糟、鹽、醋、米飯混合在一起,壓上石頭髮酵醃製而成,散發着一股濃烈惡臭的“舊式壽司”。這東西跟現代的倭國壽司完全不是一回事,更像是酒糟魚和臭豆腐的混合物,在現代的倭國,這玩意兒基本已經淘汰,但還有少量生產,喜歡吃臭豆腐的朋友如果去倭國的話不妨嘗試一下,不過據說這東西里面含有大量致癌物質,最好還是不要多吃爲好……。
還有,在當時貴族公卿的家庭,每一頓飯的菜餚數量都有嚴格的禮法規定,最多隻能吃三菜一湯。而且三道菜裡面只能有一樣葷菜,比如鹹魚等,然後是一道醬菜和一道燉煮野菜,外加一碗醬湯。餐點的數量和類型統統都被規定死了,菜色的數量只能減少而不能增加,一直到平安時代結束也沒有改變……。
所以說,就連這麼可憐的菜譜,平安時代的公卿們也不能吃個盡興。
雖然現代的倭國人把茶道視爲國粹,但是在平安時代初期,大多數倭國公卿還沒有養成飲茶的習慣。只有少數僧侶和文人,才通過遣唐使從大唐學來了飲茶的風俗。而且在當時的倭國列島,也沒有比較好的茶樹,本土的茶葉味道粗澀,難以入口,通常是被當做藥用,最上等的茶葉則要靠從大唐進口,價格高昂得讓人難以承受。所以飲茶的習俗雖然幾度短暫地風行一時,但很快又衰落下去。
一直要到平安時代已經步入尾聲,即將進入武家統治的鎌倉時代的一一九一年(鎌倉幕府於次年正式成立),唐代茶聖陸羽寫的《茶經》和優質茶樹種子,才被高僧榮西法師從南宋帶回倭國,初步在貴族與武士之間普及開來,形成了茶道的雛形。而茶道的進一步發揚光大,則是十六世紀的事了。
至於現代倭國流行的拉麪和蕎麥麪,以及“懷石料理”裡面的大部分菜色,還有油炸天婦羅、大阪烤章魚球之類的特色小吃,在平安時代也還不見蹤影。
總的來說,平安時代的倭國公卿貴族們大多崇信佛教,普遍在思想上自律得過了頭,嚴厲地戒絕殺生,把口腹之慾視爲罪惡。有些貴族女子饞得實在受不了,吃了一條魚,回頭就要向佛祖懺悔禱告一番,認爲這是很大的罪孽,真不知後世那些整天吃肉喝酒的倭國和尚,看了這些古代信徒的舉動會怎麼想?
光是不吃魚,還算不上最自虐的。有些公卿貴族聽了和尚們的忽悠,索性完全不吃菜,每天進餐除了米飯就是米湯,最多加點兒鹽進去,於是營養結構極度失衡,維生素嚴重缺乏,最後硬是弄出了腳氣病,並且一直到千年之後的江戶時代末期,還有不少這樣的傻瓜存在,所以早期的倭國人身材矮小也是有遺傳原因的。
所以,在這種全民自虐式的狂熱宗教氛圍中,倭國的公卿貴族雖然也經常宴飲,但一向本末倒置,一心只是在餐具、酒具和桌案方面下功夫,弄得描金塗漆、美輪美奐,還要追求高雅的環境和意境,卻把菜餚本身看得無足輕重。一個大盤子裡只放一小撮菜的坑爹做法,就是在那時候開始流行的,真不知道大盤裡裝一口小菜有什麼美感可言。
因此,就算你在餐點酒食方面弄出什麼新鮮花樣,也很難得到衆人的追捧,說不定還要遭到嚴厲斥責和抨擊。不過總算比愚昧的歐洲中世紀要強一些,不會被當成巫師綁到火堆上燒烤,畢竟要戒殺生嘛!
除此之外,正如同歐洲的騎士們沒法自己脫盔甲,得要僕人拿螺絲刀“開罐頭”一樣,倭國的公卿貴族也有着類似的煩惱,因爲穿著正裝時,身上的衣物十分厚重繁雜,穿脫不易,因此他們在平時必須儘量少喝水,以避免增加上廁所的次數,而這顯然是非常不利於健康的,大活人被尿憋死就不值得了。
只有米飯的單調飲食,缺乏魚肉的全素菜譜,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維生素、脂肪、蛋白質的攝入量全都嚴重不足,還要儘量少喝水,上述這些不健康的飲食內容,導致了平安時代的公卿貴族們不分男女,普遍都營養不良,百病叢生。儘管他們地位尊崇,健康狀況卻往往不如無拘無束的庶民。
根據統計資料,平安時代的倭國貴族都很短命,男性公卿平均只能活到32歲左右。至於終年生活在垂簾內的貴族女子,平均壽命更是僅有27歲而已!
對於現在流行的素食主義而言,這似乎是一個很糟糕的反面事例。
而且,在平安時代的貴族中,大約百分之五十五死於肺結核,百分之十死於皮膚病,還有百分之二十的主要死因是腳氣病,並且普遍患有傴僂病,未老先衰,這些主要都是衣衫服飾太厚重、化妝用品不衛生和營養失調才造成的毛病!根本就是在自虐啊!真想看見現代的倭國繼續自虐下去。
相反,其餘那些在飲食衣着和打扮上不那麼講究的下層百姓,尤其是生活條件較好,時常能夠射獵吃肉的武士們,由於營養相對平衡,身體比較健康,並且還勤於鍛鍊,所以平均壽命反而較高。
根據當時留下的統計數字來看,平安時代的武士,是當時倭國社會各階層之中最長壽的,平均都能活到將近七十歲(平安時代的戰爭相對稀少,武士戰死的不多),老百姓平均壽命也能達到五十歲左右,遠遠超過了當時的世界平均水平,確實不愧爲長壽之鄉。
相形之下,這些理應養尊處優的公卿貴族,平均壽命卻是如此短促,真是叫人不知該說什麼纔好。
看着自己這些尊貴的上等人,反而活得不如市井小民健康舒服,平安時代的貴族們自然會感到不平衡。
因此,那些博學多才的公卿們,有事沒事總是喜歡無病呻吟,悲嘆着自己如蜉蝣般短促的生命,說什麼“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但這些消極厭世的公卿貴族們,卻似乎完全沒有想過,他們的生命之所以如此短促,根本都是因爲他們在自己折騰自己,硬是搞垮了身體折騰出一大堆的自虐病啊!
現在大家明白爲啥倭國朝廷會被幕府架空好幾百年了吧!讓這麼一羣喜歡自虐的短命鬼病號,去驅策駕馭一羣健康長壽的勇武男兒,實在是沒天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