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無微不至的保護,每天只要在軍營中溜達幾圈,在將士前宣示一下自己的存在,然後聽聽彙報,喝喝茶,把事情吩咐下去就行了,完全不要冒險。
這種待遇對待一個文官並沒有什麼錯,對待一個年輕的士兵也沒有錯,但是李燁卻不屬於這樣的範疇之內。唐代的文官並不像明清時期的文官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大唐赫赫武功已經深入人心,李白在《俠客行》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可不是說的是武人莽夫,這正是文人遊俠的作風。
不管李燁說什麼,身邊都沒有一個人支持李燁的說法:“東面行營招討草賊副使怎麼了,沒看見宋威躲在臨沂城裡指揮若定嗎?你的官職還有他高、你的歲數還有他老,這樣是指揮全軍的風範,讓李燁好好學着點,不要動不動就拎着槍往外跑,這不是說整個軍營沒人嗎?讓大家的臉面往哪裡擱”。
葉玲和紫萱也在勸說李燁:“李郎,你不僅是一軍的大帥,而且是一家之主,萬一你要是有個好歹,我們就只有跳沂河了。爲了兩個沒有出世的孩子,也爲了一家老少,危險的事情讓別人做,你不是總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動動腦子沒有人會說你什麼”。
李燁已經是裡外不是人了,張天成看着李燁傻笑,敬翔看着李燁直搖頭,魯鵬一臉的無奈,葉玲和紫萱哭哭啼啼,李燁只好畏首畏尾躲在軍營裡聽着彙報。
乾符三年四月二日,一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風不是很大,氣溫也不是很高,早晨的陽光給人一種暖洋洋的感覺,如果不是在軍營裡,李燁會睡到辰時以後。軍營裡的作息時間極其規整,什麼時間起牀、什麼時間睡覺,吃飯、訓練都是按照嚴格的管理進行的,沒有人例外,李燁當然也在其中。
真搞不清楚,爲什麼葉玲和紫萱每天比李燁睡的晚,起的卻比李燁要早。至從林言駐紮在沂河西岸,李燁再也沒有拉過葉玲和紫萱的手,美其名曰注意自己在軍營中的形象,真不知道李燁已經成爲國家保護動物了,還需要什麼光輝偉大的形象。
難得紫萱一早起來,花了半個多時辰爲李燁燒的皮蛋瘦肉粥還沒有下肚,張天成便衝進了大帳中:“二郎,起義軍準備開始進攻了”。
好心情全被張天成給破壞了,本想讚揚一下紫萱的手藝,隨便調戲一下紫萱,現在只能把火氣帶到戰場上了。
張天成破壞了李燁的早膳,但是李燁不想影響士兵的用餐,一刻鐘時間足夠軍營集合了,估計李燁大軍列隊完成,起義軍還沒有出營。聚將鼓還沒有敲響,敬翔、魯鵬、李忠士、高思繼和高思祥已經站在大帳之中,看着慢條斯理的李燁,眼睛都快掉出來了:“李帥,起義軍已經出營了”。
“知道了”
“報,李帥,起義軍正在沂河西岸列陣”
“再探”
李燁看看周圍躍躍欲試的將領,在太平鎮整整休息了兩個月,起義軍纔開始進攻。如果說戰場上什麼時候最難熬,非戰爭之前的等待,用度日如年來形容都不爲過。兩個月的時間足夠讓士兵長出一身贅肉,每天吃完了訓練、幹活,然後接着吃繼續幹活,眼睛一閉,第二天早上依然如此。
士兵喜歡的遊戲是足球、籃球,牛皮囊裡撐着藤條就成爲了籃球,牛皮囊中塞進藤條和羊毛後就成爲了足球,精力旺盛的將士每天下午都要來一場比賽,誰要是輸了就圍了校場學青蛙跳。
現在不是誰害怕戰爭,而是整個軍營中充斥求戰的慾望,這是好事情也同樣是壞事情,旺盛的鬥志容易讓人失去理智,一旦控制不住很容易演變成一場屠殺,這是李燁不想看見的。
看着校場上站着筆直的士兵,李燁不用擔心這場戰鬥的勝負,獵獵軍旗迎風飄揚,整個校場上瀰漫着必勝的信心。
李燁身邊站在四個書童,這是李燁的四個乾兒子:董真、李建功、李建業、李傑,身穿着最小的軍服,手捧着將令、帥印,威風八面的站在李燁身旁。李燁拿起一支將令道:“魯鵬聽令,命你率領五百士兵鎮守大營”。
見李燁拿起將令第一個叫到自己,魯鵬心中一喜,沒有想到李燁竟然讓自己留守大營,神情一暗抱拳道:“諾”。
李燁又拿起一支將令道:“高思繼、高思祥聽令,命你二人各帶五百名步兵,分立與太平橋左右兩側,掩護中軍,不得有誤”
高思繼、高思祥興奮的出列道:“諾”。
“張天成聽令,命你率領五百騎兵在陣後待命,隨時出擊”
“諾”
“李忠士聽令,命你率領一千步兵鎮守太平橋,不得有誤”
“諾”
“本帥與敬司馬親率護衛在陣中爲各位擂鼓助威,聞鼓則進、鳴金則退,違令者斬”
調配完軍隊,李燁站到點將臺前,雙臂高高舉起大聲的鼓舞道:“此戰必勝、必勝……”。
“必勝、必勝、必勝……”
喊聲響徹校場,震耳欲聾直衝雲霄,士氣旺盛、軍心可用,這是一支真正的強軍,威武雄壯之師,讓人熱血沸騰、驚天地泣鬼神。
一列列將士邁着整齊的步伐走出軍營,殺氣撲面而來,讓人膽寒。敬翔眯縫着雙眼道:“李帥,此戰不足爲慮,所慮着是此戰之後起義軍的反應,如果起義軍想圍困臨沂,遏制糧道,接應沂蒙山中的龐勳叛軍,起義軍今後的攻擊重點必然會轉移到太平鎮,李帥不得不慎重”。
三千正規軍對付不了一萬起義軍,那纔是真正的笑話,李燁和敬翔擔心的問題都是此戰之後的影響。起義軍現在不重視太平鎮,不代表此戰之後不會重視太平鎮,三十萬起義軍只要有五萬精銳,加上正確的指揮,都不是李燁三千士兵能夠阻擋的,敵強我弱的局面必然會發生,李燁可沒有指望躲在臨沂城中的宋威會伸出援助之手。
李燁與敬翔對視了一眼道:“此戰之後,戰場的重心也許會偏移到費縣,只要宋威還以大局爲重,就不會白白浪費大好的機會”。
敬翔與李燁相視一笑道:“李帥言之有理,三十萬起義軍並不可怕,只要斷其糧道,十日之後起義軍必然潰散,到時李帥手上又多了二三十萬流民,真是可喜可賀”。敬翔早就給李燁制訂了一套詳細的作戰方案,分爲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偷襲費縣,斷其起義軍糧道,三十萬起義軍無糧必亂,一戰可名震天下。中策是水淹起義軍,消滅起義軍主力,與臨沂官軍裡應外合夾擊起義軍,一戰之後聲名遠播。下策則是死守太平鎮,只要不讓沂蒙山中龐勳叛軍與起義軍匯合,等到四面藩鎮大軍合圍之時,就是李燁功成名就之日。下策死守太平鎮,損兵折將不說,能不能守住都是問題,指望這時宋威能救李燁,無疑是癡人說夢。上策和中策都要宋威從旁協助,李燁一人無法完成,這時候指望宋威是否從臨沂出兵,也沒有多大的把握,只能希望宋威見財起意,出兵爭搶勝利的果實,看起來也是很不靠譜的事情。
與敬翔真正考慮了幾天,最後把上策和中策揉合在一起實施,希望宋威能夠看見最大的利益,纔會放棄對於李燁的戒心和提防之心。
李燁和宋威的事情,讓敬翔一開始實在想不通,一個節度使爲什麼總是跟李燁做對,好像看不到李燁倒黴就不舒服似的。李燁只好把自己爲什麼與宋威不和的原因告訴敬翔,讓敬翔對宋威的人品更加鄙視,也許宋威知道後會找李燁拼命。
三十萬起義軍中有多少是真正想造反的百姓,十分有其一就不錯了,李燁和敬翔已經在考慮大戰後,這些被起義軍裹挾的流民的出路。三十萬流民就是三十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加上即墨城外三十萬流民,李燁需要準備六十萬份糧食,想到這些事情都讓李燁頭疼,不然李燁也不會冒險把手升到沂水縣。
李燁嘆了一口氣道:“六十萬張嘴,沒有百萬石糧食的儲備,根本熬不過今年的冬天,真希望今年的不是很冷,來的晚一些”。
敬翔只看見了六十萬流民對於李燁今後的意義,根本沒有考慮這些流民的生存狀況,也許這就是李燁和敬翔之間的差別。爲了六十萬流民,李燁去打劫沂水縣,在遼東半島趕製十艘千石商船,準備從江南運送稻米。
打劫沂水縣的想法竟然得到了敬翔大力的支持,敬翔站在李燁的身邊,小聲的說道:“沂水縣傳來消息,沂蒙山中的龐勳叛軍好像已經在行動了,縣城裡大概有四五十萬石稻米,而且周圍的村鎮中也隱匿着不少稻米,足夠六十萬流民支持到秋糧收穫季節,現在就看龐勳叛軍在沂水縣的聲勢造的大不大了,不如我們幫他們加一把火,讓這把火燒的更加旺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