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

說完推恩令之事,允熥又與賢彩說了一會兒西南的局勢。岷王朱楩通過種種手段,吞併了阿薩姆地區的阿洪國,又完全控制了若開國,但仍然沒能控制孟養土司。孟養與岷藩的糾纏太深了,不要說朱楩不願對待孟養太強硬,就算他想要強硬對待孟養都很難辦到。這使得朱楩的地盤到現在爲止仍然被分成兩塊。

允熥聽了也只是點點頭,沒說什麼。既然將滇西與後世緬甸這一代封給了朱楩,遇到麻煩當然要他自己解決,只要不鬧出大亂子,允熥不會出手。‘將推恩令之事寫信告訴朱楩罷了。’

說過此事,時候已經不早了,允熥也沒有其他事情要與賢彩商議,道了晚安後回去休息。

第二日又在青州城待了一日,敏兒等人去拜見了大名鼎鼎的七叔祖,但親眼見到他後卻略有些失望。朱榑確實有高僧的樣子,但也僅僅是高僧的樣子,並不比她們往常見過的其他高僧更寶相莊嚴。她們在明道寺內略待了待,與朱榑說了幾句話就離開了,沒有多逗留。朱榑當然也看出了她們有些失望,但並不在意。

下一日一行人離開青州,繼續北上。途徑臨淄、新城、青城、武定州、樂陵、南皮、滄州、青縣等縣來到天津市舶司。

文垣已經在天津等了幾日。允熥北巡前再次安排文垣來到天津市舶司。熙瑤自然不願意長子離開京城,何況皇帝、儲君同時離京也不合規矩。不過允熥執意如此,熙瑤與大臣也阻攔不住。

見到兒子,允熥說了幾句話後馬上問道:“紡織工場可開辦起來了?”

“父親,已經有商人開辦了紡織工場,不過只有一家,其他商戶都在觀望。”文垣回答。

“爲何只有一家?”允熥問道。

“父親,羊毛雖然便宜,但蒙古人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今年來宣府的互市賣羊毛,明年未必還來;即使來了,出賣的羊毛也未必和去年一樣多。不能確切知曉每年能得到多少原料,商人就不好安排生產,要麼堆積許多原料,要麼只能開一段停一段,這樣算下來未必能賺到多少錢,所以商戶大多不願開辦工場。就是這一家開辦工場的,多半也是因兒子當時在天津市舶司,不敢得罪。”文垣道。

“我疏忽了。”允熥說道。他光想着羊毛便宜,但忘了蒙古人可不是能夠穩定提供貨物的供應商,萬一今年答應提供羊毛,明年因爲什麼緣故卻又不賣了,或者拿不出當初答應的量,開辦工場的商人若是所有本錢都投在工場上就只能上吊了。商人們都精着呢,除非能夠獲得穩定的原料供應,不然絕不會開辦毛紡織工場的。

‘難道真的要羊吃人?’允熥腦海中浮現出這句話。不過他馬上就否定了。‘大不了將毛紡織業讓給藩國罷了。西北的秦藩地廣人稀,也可以發展毛紡織業。漢洲大陸更是具備發展一切大工業、大農業的基礎,是發展毛紡織業的好地方。’

允熥腦子裡轉了幾轉,將此事暫且放下,側頭對昀芷說道:“昀芷,本來打算交給你在宣府做的另一件事也不必做了。”

“三哥本來打算交給妹妹的,是在宣府主持互市,交易羊毛吧?”昀芷問了一句,見允熥點頭,又道:“三哥,我覺得,將毛紡織工場放在天津市舶司可不對。市舶司是做買賣的地方,豈是開辦工場的地方?江南工場最多的是蘇州與杭州,而非上滬市舶司;廣東工場最多之地是廣州,也不是寶安市舶司,北方的工場也不應放在天津。”

“我也知曉放在天津不合適,但除了天津,還能在哪兒?北方商業繁華,又能讓商人放心做買賣的地方只有開封,但開封離着天津有些遠,而且還沒有河道相連。”允熥略有些懊悔的說道:“早知羊毛生意做不好,就將市舶司放在利津了。”

“三哥,可以將工場放在北平啊?”昀芷笑道:“北平是整個河北地區的核心,又靠近天津,是個合適的地方。”

“而且與蒙古人做買賣也未必不成。只是暫且不能開設大工場。”她繼續說道:“蒙古人沒法穩定提供羊毛,但每年總有幾個部族來宣府做生意,總有些羊毛提供。可以仿效文垣在蘇州的做法,幫助工匠開設幾家幾戶的小工場,從宣府互市購買羊毛回去。即使沒有羊毛的時候,他們也可以做些別的,比如紡織棉布,或者打些零工,總不至於賠的上吊,總有些賺頭。”

“而且與蒙古人也不止羊毛生意可以做。牛羊馬的生意不多說了,就算是牛皮、羊皮也大有可爲。……”昀芷滔滔不絕地說起了生意經。

允熥怔怔的看着昀芷說生意經,過了一會兒才說道:“四妹妹,五年不見,你這麼擅長做生意了。”

“這都是在印度見識到的。”昀芷說道:“總督府北面的藏人與蒙古人差不多,都是以遊牧爲生,每年也會驅趕着牛羊做生意,印度當地的商人早就輕車熟路。我只不過是在印度人的做法上增添了一步開設小工場而已。”

“看來爲兄讓你來掌管宣府,倒是歪打正着了。”允熥笑着說了一句。

但他心裡卻沒有笑。宣府是不適合作爲開設工場的地方的,所以昀芷提出放在北平。但這隱含了一個前提條件。允熥也不想猜昀芷是有意還是無意,想了想說道:“既然如此,就在北平鼓勵工匠開設幾家幾戶的小工場。由無忌擔任北平知府,兼任宣府總兵。”

“這個,”昀芷卻沒有立刻答應,反而說道:“三哥,妹妹可不可以提一個小條件?”

“你說。”允熥道。

“妹妹想把于謙與唐賽兒夫婦從印度調回來,以于謙爲北平府同知。”昀芷說道。藍珍等人帶兵平定印度後,爲開設總督府、治理印度,允熥從中原調了不少官員去印度。昀芷有一日見到唐賽兒的父親唐景羽,想起他的女婿于謙似乎很有本事,受到三哥重視,又與明教有這樣緊密的關係,於是請求將於謙調來。允熥想着讓他去印度鍛鍊一下也好,就答應了。

“可。”允熥說道。于謙做事他也放心。

說過此事,一行人開始參觀天津市舶司。如果排除不成功的羊毛生意和毛紡織工場,天津市舶司其實辦的很好,開設僅僅一年多,已經有不少日本、朝鮮和琉球的商人前來做生意,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的商人也紛至遝來。允熥等人換了便裝,在侍衛的保護下分散開在市舶司裡面閒逛,見到市面十分興旺。等從市舶司回來,允熥對張彥方進行嘉獎,賞賜了許多貴重之物,又賜予爵位與正三品的加銜。張彥方欣喜地領旨謝恩。

第二日他們又在市舶司待了一日,就要去往別處。按照原本的行程,應當前往北平;但允熥忽然說要去山海關瞧一瞧。衆人侑不過他,只能答應。

從天津前往山海關的路上,允熥又特意去了自己前世身份的‘祖宗’這一家所在的灤州城。從建業元年至今已經十九年過去了,他再也沒有提到過這一家,也沒有下過有關這一家的任何旨意,但其實一直在關注着這一家,知曉他們十九年來都發生過什麼,甚至連家族新添了幾口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偶爾也會猜測到底哪一個人是自己的祖宗。

允熥沒有與這一家的人打照面,只是站在城牆上,用千里眼盯着府邸看,見到了年過七旬、後世家譜排在第一位的孫紹,見到了已經將近五十歲、後世家譜排在第二位的孫睿,以及曾經在宮中做過女官的譚緯兒。允熥看了好一會兒,對文垣說道:“你將來繼位後,也要照顧他們家。爲父不是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吩咐你這番話,而是以你父親的身份與你說話。”

“是,父親,兒子記住了。”文垣儘管滿肚子的不解,但也馬上答應。

“這件事非常重要,你一定不能忘記。”允熥又吩咐一句,放下千里眼下了城樓。文垣忙跟上。

離開灤州,又經過盧龍縣、撫寧縣,就到了山海關。一行人抵達山海關的時候恰好遇到下雨,侍衛因擔心允熥被雨澆了後染風寒,勸說明日再遊覽山海關。但允熥回想往事,執意要今日遊覽。侍衛們苦勸不成,只能借來許多蓑衣、斗笠,爲皇親們穿好,冒着大雨遊覽。因這時已將近午時,衛城迎接的官員又問午膳吃什麼。允熥想了想說道:“午膳不必衛所預備,”轉過頭對侍衛吩咐道:“你們去這附近,找漁民買幾條新鮮的海魚。”吩咐過了就向海邊走去。

儘管已經二十多年沒有來過這裡了,但允熥仍然輕車熟路的帶領衆人從山海衛城來到海邊。他走進一座亭子,在石凳上坐下,對其他人說道:“二十三年前洪武二十八年,我受祖父之命北巡,途徑山海關正好也趕上下雨,與四叔、十五叔、十七叔、十九叔也是冒雨遊覽,從衛城走到這座觀海亭。”

“我知道,我知道!”敏兒馬上說道:“父親當時冒雨遊覽這裡,先是賞了“秦皇求仙入海處”碑,又在觀海亭裡歇息,這時忽然發現海面上有漁船,一時詩興大發,填了《浪淘沙·秦皇島》這首詞。”

“難爲你將這件事知道的這樣清楚。”允熥笑道。不管如何,自己的兒女這樣關心自己的過去,都是令人高興的。

“當年父親真是文采風流,不僅是在山海關,在宣府,在蘇州,都寫了膾炙人口的詩詞,也成爲歷代皇帝中僅次於南唐後主的大詩人。可漸漸的父親也不寫什麼詩詞了。”敏兒又道,而且用盼望的目光看向父親,似乎想讓父親寫一首詩詞。

允熥只是笑了笑,沒有接話。他早已不年輕了,對於寫詩填詞裝逼也不再感興趣,除非必要,不然不再寫詩詞,豈會因爲女兒幾句話就破例?

敏兒見父親沒有寫詩填詞的意思,有些失望,只能說起另外的話題。但這時一名侍衛走進亭子,先對文垣行了一禮,之後在允熥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聽到侍衛的話,允熥怔了一下,說道:“既然如此巧合,那就讓他上來見一見。”

“什麼事如此巧合?”侍衛退下的同時,敏兒忙問道。

“你可知曉當初爲父填了《浪淘沙·秦皇島》這首詞後,又發生了什麼?”允熥回過神來,笑着問道。

“當然知曉。之後海面上漂浮的漁船靠了岸。爹爹允許漁民在亭子附近休息,又給了他一副詞卷,幾貫錢。”敏兒說道。

“爲父說的巧合,就是指這件事。”允熥道。

“這件事?”敏兒不解,下意識回頭看剛纔進入亭子的侍衛,見到他正領着一個漁民向亭子走來,忽然明白了父親的意思,說道:“難道是今日又見到了當日贈送詞卷的漁民?”

“正是如此。”允熥笑道:“爲父適才讓侍衛去買海魚,卻不想其中一人就是多年前受贈詞卷的漁民。”

“竟然如此巧合?二十多年前受贈過詩卷的漁民竟然還能再見到?”敏兒驚呼道,滿臉不敢相信的神情。不僅是他,亭內其他人都一臉不可思議。這也太湊巧了吧,竟然遇上了二十三年前的漁民?衆人不由得看向站在一旁的山海衛陪同的官員,讓他莫名其妙。

這時漁民走了進來,見到衆人就跪下說道:“小人見過貴人們。”

可允熥卻眉頭一皺,說道:“你二十三年前可見過我?”

“小人見過貴人。當時小人是與父親一同出海,登岸時貴人因當時正在下雨,所以允許小人與家父一起在亭子裡避雨,又送了小人家父一副寫着字的紙、十貫寶鈔和一貫散錢。因小人再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所以這件事記得很清楚。”漁民忙說道。

允熥皺着的眉頭舒緩開來。事情對上了;至於自己爲什麼記得不是這人,那也很好理解,普通百姓終日操勞,飽經風霜,年少時與中年的樣子自然不同。

允熥與他說了幾句話,最後問道:“當時我贈送你父親的那幅詞卷,你們怎麼處置了?是賣了還是一直留着?”

“貴人,那幅紙我們回去後就賣了,但非常巧合的,去年又回到了我家裡。”漁民說道。

“嗯?怎麼回事?”允熥好奇的問道。

“貴人,回去後我家就把那幅紙賣了,賣給了鄰村的舉人老爺,賣了十貫錢。後來不知怎麼賣來賣去,到了我們村的一個大戶人家手裡。去年這個人家犯了事,全家被抄,流放漢洲。我去他們家院子裡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又翻到了這幅紙,就拿回了家。”漁民說道。

“這次怎麼沒有賣了?”允熥道。

“因爲這幅紙竟然又到了我們家,我們不敢再賣,就一直放在家裡。”漁民回答。

“哈哈,真是巧合。我給你們家的詞卷時隔二十多年再次回到你們家,我也時隔二十多年再次見到你們。”允熥笑着說道。

“朕現在告訴你朕的身份,就是當今皇帝陛下,二十多年前是皇太孫。那幅詞卷你們家不許再賣。”允熥又道。

“貴人是,是,是,皇帝陛下?”漁民結結巴巴的說道。

“如假包換。”允熥笑道。

“草民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漁民忽然跪下磕頭行禮。

“起來吧。”允熥笑道。

“那幅紙,那幅詞卷,草民家中一定當做傳家寶代代流傳。”漁民又道。

“哈哈!”允熥又笑起來。笑完後與他說了幾句話,賞賜了一些錢,讓他退下了。

“爹爹這次來山海關可值了,”敏兒笑道:“不僅見到了故景,還見到了故人。最後又在故人面前表露身份,怎麼,感覺很好吧。”

“確實不錯。”允熥笑着迴應一句。

“永華,此事你做的不錯。”他又側頭誇獎適才將漁民代入亭裡的侍衛道。

“臣不敢當官家的誇讚。”這侍衛馬上說道。

“有功就應誇獎,有過就應當處罰,如何當不得。”允熥笑道:“不過你現下是太子的侍衛,若是獎賞你,應當文垣來做。”

“就賞賜你綢緞一匹。”文垣說道。

“謝殿下恩典。”侍衛忙對文垣行禮,又對允熥行了一禮。文垣又勉勵他幾句,讓他退下了。

“文垣,永華的夫親當年爲了你的父親在北邊戰死,他的祖父又是咱們鳳陽人,跟隨你的曾祖父南征北戰,也是代代忠烈,你儘可以信任重用他。”允熥又對文垣說道。這個侍衛就是陳永華。他被派爲文垣的侍衛,文垣隨同陛下出遊,當然要在一旁護衛。

“兒子知曉了。”文垣答應道。

====

感謝書友L、泉,書友曬太陽的魚321的打賞,感謝所有支援本書的書友。

本章昨日寫出了一半,但不知道怎麼斷章,只能今日寫完後一起發出。對書友表示歉意。

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765章 做夢第186章 故感謝和求訂閱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288章 追捕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65章 充分準備第417章 前世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56章 兩家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012章 母女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1275章 三人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124章 傅安(一)番外13:大辯論上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52章 追悼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488章 貢院第1275章 三人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258章 車軌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735章 兩方說話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748章 雲南的兩個反應(五千字章節送給大家)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256章 多疑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939章 鑄炮第843章 軍醫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289章 應天鄉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