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

“那就等到了天津再說,妹妹不急。”昀芷笑着答應一句。

這時有下人來報,說晚膳已經預備好了。允熥與昀芷也不再說話,起身前去用膳。

用晚膳的時候,允熥見到了賢彩。允熥看了她幾眼,見她她眼睛紅紅的,也不說話,只是低頭吃飯。旁人見狀也不好與她說什麼,只有和她要好的昀芷低聲說了幾句話,但賢彩也只是輕聲答應幾句,沒有多說,昀芷只能住了口。她很快吃完了飯,離開餐桌返回自己今晚的歇息之處。

也不知是有意是無意,雖然裝飾完全不同,但分給她的屋子分明就是多年前她所住的閨房。賢彩走進屋子前在外牆邊蹲下身,伸手摸了一下牆角,臉上忽然浮現出笑容,彷彿想起了什麼十分有趣的事情,但表情很快又暗淡下來。“逝去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她輕聲說了一句,站了起來。身後的侍女對她的動作十分不解,但並未說什麼。

她走進屋子,在牀沿坐下,回想今日見到自己父親的情形。想到十多年不見,父親的雙鬢已經斑白,眼睛也變得有些渾濁,忍不住眼眶又有些溼潤。但她剛開始回想,侍女忽然走進來,聲音有些顫抖也有些驚奇的通報道:“夫人,皇上想要見你。”

“請陛下進來。”賢彩對於允熥前來見她並不驚訝,但對於他這時就來有些不解,但也不能將大明的皇帝拒之門外,忙一邊擦擦眼角,一邊吩咐道。

允熥很快走了進來,見到正在穿外衣的賢彩,笑着說道:“咱們是堂兄妹,是一家人,見面不必非要穿的十分齊整。而且你身爲郡主,豈能自己做這樣的事情,應當讓侍女服侍你纔對。”

“妹妹在西南翻山越嶺前往某個部族的時候,只能自己一人穿衣吃飯,都習慣了。”賢彩將外衣穿好,說道。

“這可不一樣。爲兄若是微服出巡,也不會帶着宦官或宮女,穿衣自然也是自己穿;但在宮裡就由着下人服侍。現下又不是你在西南翻山越嶺,就應當由下人服侍穿衣。”允熥道。

“妹妹怕被服侍習慣了,以後再在偏遠地方行走不習慣。”賢彩說了一句,馬上轉換話題:“皇兄,今日來找妹妹,有何事?”

“一來,是想問一問七叔現下的情形如何。”允熥也直截了當的說起了自己的目的。“當年七叔虐待駐地附近百姓,還引發了路謝之亂,我當然對他沒有好印象。但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再大的怨恨也淡了,何況這十九年來七叔在青州的所作所爲已經挽回了他自己過去的名聲,我早已不怨恨他了。”

“七叔這些年一直住在佛寺裡,平素也不吃肉,年紀又大了,身體未必受得了,所以我關心他現下如何。自然,雖然我已不再怨恨他,但關心他也不僅僅是出於親情,而是因爲他身體健康的活着有用。”

允熥的話非常誠實,一點不虛假。賢彩不是小女孩了,在西南的十九年經歷也讓她見識過人心有多險惡,允熥一味唱高調、強調親情可打動不了她,還不如說實話,至少賢彩即使聽了不高興,也不會胡說一通糊弄他。

“父親的身體還好,看起來十分康健,頭上雖然多了許多白頭髮,但對於他這個年歲的老人來說也十分正常。”賢彩回答道。

“這就好。”允熥鬆了口氣。朱榑作爲整個大明幾乎人人都知曉的‘皇族和尚’,每日做善事的和尚,只要他仍活着,仍每日做善事,對提升整個中原的百姓對宗室的印象有極大好處,也對他統治大明有好處,這樣的人活的時間越長越好。

而且,允熥又看向賢彩:原齊王一脈,也不僅僅是朱榑一人活着對大明有好處,賢彩現下在西南川、滇、桂、粵、湘等省份和越藩的名聲不次於媽祖在東南沿海,而且因爲她宗室出身經歷又十分離奇,名聲甚至比媽祖更響亮。賢彩活着,對穩固大明西南地區的統治也很有好處。‘說起來,雖然齊王一脈鬧出了開國以來的頭一次武將叛變造反,但因此卻又出了這兩個對穩固統治用處極大的人;再加上此戰得勝徹底穩固了我的皇位,也不知當初的路謝之亂對朝廷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了。’允熥想着。

“皇兄在想什麼?”賢彩忽然又道。

“雖然七叔身體瞧着還算健康,但他畢竟年紀大了,還是不比年輕時候,飲食更精細一些更好。”允熥道。“此事你不必費心,自有青州官府照看。我今日來找你,還有另一件事。我就是想問一問,西南的蠻夷部族現下如何,可都安分;對朝廷的態度如何。”

“皇兄,”賢彩忽然正色說道:“稱呼他們爲蠻夷並不妥當。他們並非是向大明稱臣的番國,而是被朝廷任命的官員。雖是世襲的土官,但也是大明官員,他們治下的子民也是大明百姓。用蠻夷這個詞稱呼他們可不好。我瞧着皇兄之前有一次說起過的‘少數民族’這個詞就不錯,適合用來稱呼他們。”

“他們畢竟與一般的大明官員不同,治下的子民也與大明百姓不同。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稱呼他們爲蠻夷確實不妥,但稱爲少數民族也不好,具體改叫什麼,再議,再議。”允熥說道。聽了賢彩的話,他確實覺得對番國的蠻夷與大明統治的蠻夷用不同的辭彙來稱呼更好些,但他對於‘少數民族’這四個詞過敏,決定另起一個稱呼。一時又想不到,只能回去後告訴翰林院的人,讓他們集思廣益了。

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425章 抵達京城第366章 收攏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400章 齊王女第1273章 家話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83章 準備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588章 宗喀巴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088章 內亂第1363章 吃飯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470章 對聯第213章 發福利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714章 王妃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947章 買首飾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395章 燕軍人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533章 府試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565章 道理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777章 解惑(二)第363章 哀嚎第140章 戰——死戰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495章 殿試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421章 浮現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516章 稅清氓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251章 反應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362章 撤退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