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頜遇到的困擾並非單單隻針對他一人,張遼軍在地勢上由零陵郡進入交州南海郡要容易些許,但也同樣遭到瘴氣的侵擾。不過這種程度疾病張遼部軍士還能抵抗,或者說他要面臨的情況其實與張頜比起來要好到天上去,至少與曹操是同一情況。
他們都有交州本土人士相助,曹操攻下荔浦縣、張遼進軍南海郡,唯獨張頜這個倒黴蛋被曹操的軍寨堵在交州之外。
倒黴透了!
如果說三方最倒黴的是張頜,最便利的自然是張遼。他的軍隊在進入南海郡之前便與士武相聯繫,隨後由南海識途老卒引路,沒有走那些比較危險的地帶,郡中亦送來散發濃烈氣味的草藥驅除蚊蟲,到城池外紮下營地,士武也同樣送來能夠治療瘴氣的草藥‘常山’由醫匠照看患病軍卒。
如此一來,張遼部的精兵悍將自然不像張頜部所承受那麼大的壓力以至於被曹軍幾座小小城砦與瘴氣被逼回荊州。
短暫的接觸中,張遼入南海郡最先做的便是巡行南海軍大營,結果令他十分滿意……南海郡比鄰荊州、揚州,過去是士燮對抗孫氏、劉表的前線重鎮,待士燮歸附燕氏後,便將他的弟弟士武安排在南海郡,以抵禦外州兵勢。故而南海軍的兵勢並不弱小,恰恰相反,這是士燮手下的一支專用外戰的精銳部隊。
不過這支軍隊在張遼看來也還稱不上虎賁,至少在兵甲上,他們就比曹軍差出許多。曹操隨着一路敗北,兵勢從兗州時的數萬一路縮減至萬餘乃至最孱弱時的數千兵將,他的兵力在減少,但軍卒的兵裝甲械卻越來越好,可以說跟隨曹操走到交州這個地方的,都是其麾下真正歸心的軍士。
這一點是士武部下南海軍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事實上二郡邊沿一戰,即使對抗十之二三感染瘴氣生病的曹軍,其整齊的兵甲仍舊給士武部下南海軍帶來莫大壓力。這種壓力直接致使後來南海軍見久攻不下便自相退卻,他們軍隊中有三成都裝備着青銅兵器、矛戈最早能追溯到景帝時期的兵刃,更別說很多軍卒根本沒有鎧甲,能擁有一具兜鍪便已經不簡單了,如何與曹軍對戰?
張遼的到來改變了這一情況。
他的想法很簡單,北兵擔憂瘴氣,以至於士氣不高,作戰亦不熟悉地形,但南海軍本身是熟悉地形的,何況他們對瘴氣早已習以爲常,非但不會對其感到畏懼,反而能將劣勢轉變爲己方的優勢。這種情況之下,何不以南海軍打這一場仗?
張遼走到哪,後續輜重便要跟到哪,糧食取之於近州、兵甲則大多要依靠船隊送至大江,一來一往,耗時頗久。而張遼部下所率軍士又數目頗多,逼近三萬,這並不適合在交州作戰。
但凡兵法,兵多有兵多的打法、兵少有兵少的打法,這不單單依靠地利天時,同樣以戰爭目標爲重。兵多,便要兵分多路,藉此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兵少,便要集中兵力攻取一點,同樣用來增加達成目標的機會。
若在其他地方,張遼初入州域便必然會分兵佔據各郡以虛張聲勢,接着發大軍直取曹操本陣。但交州因爲瘴氣橫行,顯然不能如此……他們的軍隊並不識途,如今又有瘴氣威脅,分兵明顯不夠明智。那麼在此處屯有大軍,徒消糧草,甚爲不智。
所以張遼一聲令下,驍騎將軍麾下五個校尉便各自領着本部原路返回,屯兵於荊州零陵與長沙之間屯田,其中兩個校尉部甚至留下部分衣甲,給士武湊了能武裝起其麾下五千人的兵甲。
“如今張儁義在北,士使君於西,曹孟德已是甕中之鱉。”張遼交割了兵甲,對士武道:“戰事就靠士府君的南海軍了。”
士武驚訝於張遼這個燕氏重將的財大氣粗,能夠武裝起上萬軍隊的兵甲說贈就贈,這是何等豪邁?不得不說,張遼還確實夠豪邁,這些兵甲在他手裡只是兩個校尉部的部分兵甲,但燕氏軍隊的覆甲率多高,各地諸侯的覆甲率便要更低一些,到了交州士武這些太守部下郡國兵,更是不必說了。
士武的南海郡在發現曹操進入蒼梧後招募兵役,除了三千多常備郡國兵又招募了四千多鄉勇,可就算蒐羅了全軍上下七千餘軍卒,拿出的大鎧未必有張遼本部一個曲多。
更別說張遼部還有鑲鐵皮甲、熟皮甲這些常備兵裝……不過說實話,這些兵甲倒不是交州沒能力打造出來,雖然鐵大鎧不能做出這麼多,但一郡之地十幾年做出數千件皮甲還是有能力的,但問題出在交州沒有準備。
交州對付的敵人,主要是來自荊州、揚州的水卒,除此之外便是本州作亂的叛軍,他們的共同點便是都基本不穿鎧甲,因爲太熱了。
平時沒有準備,等到真與曹軍作戰時便缺少應有的戰力,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誰還會嫌熱呢?
可話說回來,誰又能想到曹操能硬是從黃河附近跑到交州來,這一路實在是太遙遠了。
張遼至此自然放心地屯兵在南海,看着士武整備軍士,同時向邯鄲傳信,希望北方再向荊州輸送一批兵甲,不必太多,只需要夠一個校尉部取用就夠了。留在荊州的軍隊並沒有什麼大任在肩,燕氏在荊州早就沒有敵人了,剩下的無非是彈壓地方、保障糧道罷了。
士武在整備半月之後,發兵進入蒼梧,朝曹操所佔的幾座城池發起進攻;張遼也沒就此高枕無憂閒下來,除了偶爾操練軍卒之外,他在心底思慮着另外一件事。
在南海軍進入蒼梧郡的數日後,張遼差人向邯鄲城大大方方地送出一封信,對了,這信雖然是送去邯鄲,但最終收信的人卻在長陵。張遼這封信是寫給老上司呂布的,他想問問,這朝堂主公是不是該給趙王殿下聯名勸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