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

“去益州?”

曹操思襯着。他是個很會苦中作樂的人,換句話說也是性格極爲堅韌,很難被逆境擊倒的人。早年討董時追擊董卓被徐榮按在滎陽揍了又揍,轉過頭就能自己給自己鼓舞起士氣再回酸棗催促聯軍上路;後來爲佔領兗州再難再苦的情況他都不曾向逆境低頭,睡一覺便又鼓足精神彷彿蒙受損失的不是他一般。

這樣的心性幾乎是成功者的特質,百折不撓。

但這一次例外,一覺醒來曹操沒有感覺到過去那樣雲淡風輕的心態,只覺天上雲還是雲、地上血還是血,一切都糟糕透了。

諸將知曉曹氏當下的困境,曹操比他們更清楚,想法也是驚人的一致,沒什麼好硬挺着的了,除非蒼天掉下塊飛石砸進趙王宮,沒有任何人能扭轉這樣的局面。

還是那句話,刀懸在脖頸子上,什麼時候下刀,燕氏說了算。

人爲刀俎我爲魚肉,於曹操而言,在哪輸不是輸、在哪死又不是死;就算跑進益州又如何,到頭來也不過是敗亡的結局罷了。

“落到這般田地,難道還非要曹某背井離鄉坐船死在巴蜀大山裡麼?”

曹操看似說笑,神情卻帶着幾分慘兮兮的模樣,短短几年從雄踞兗豫的霸主到如今給自己挑個安葬處都不得安寧,就是再樂觀的人也難說不帶着幾分悲慼。

只是說罷,曹操才反應過來,不對呀!他要是現在去益州……雖然這個想法是挺傻的,可難道他曹孟德打不過燕仲卿,還打不過劉玄德了?

呸!

攻城略地,便是將三隻劉備綁在一塊,都未必是他曹操的對手!

劉備剛奪了劉璋的基業,如今還未能在益州站穩腳跟,此時曹操若能進入益州,哪怕僅佔上兩三座城池,來年夏月就能劉備打得屁滾尿流,重掌一州之地那是何般滋味?

不過曹操也就是這麼想想給自己找點樂子,沒好氣地對提出建議的幕僚道:“張遼在豫州,沿河水道都是燕氏船隊,我們沒船,難不成游到荊州去?就算游到荊州,劉景升會讓曹某安然進入益州?”

“嘿,想想就得了,文若,你怎麼想?”

曹操若是不問,荀彧壓根沒打算在這個話題上開口,不過當下既然曹操問了,荀彧便拱手道:“在下以爲喜憂參半,劉玄德兵弱將寡,即使僅七千餘部,亦非我敵手,況益州當中亦不平靜,漢中張魯虎視眈眈,若進益州便必可爲將軍所得;但誠如將軍之言,我等並不能通過前往益州之路,僅想當然耳。何況若我軍能通過張文遠之封鎖,何須徒行千里之遙前往益州,難道至荊州爲客將與劉景升聯手抗敵,不行麼?”

“此話怎講,劉景升與曹某相攻數年,只怕向他求一郡之地並不妥當。”

曹操聽見荀彧開口便知道壞了,局勢比他想象中還要壞,就連荀彧都開始思慮老對手劉表部下做客將的事,曹操在心裡暗自嘆氣:唉,曹某如今也落得於劉備一個局面了!

劉備啊,行事作風那是英雄氣概自不必多言,但其作爲嘛……嘖嘖,整個一諸侯之恥!

有着諸侯的氣魄,做着諸侯應做之事,受諸侯的聲望,偏偏沒有自己是諸侯的覺悟,這不是諸侯之恥是什麼?天底下哪裡有不重視自己後方大營根基的諸侯?天底下恐怕除了劉備都沒有第二個了!

燕北有遼東所以率幽州,有幽州所以吞河北,有河北所以震天下;曹操有兗州所以吞豫州,得以在四戰之地的中原存活下來;袁紹也是一樣,渤海就是他的根基,甚至爲了那麼一小塊地方與燕氏打了整整十年的戰爭,雖說一直丟城失地,但到底骨子裡有那股不放棄的氣;甚至就連董卓都知道進了洛陽要拉攏好馬騰與韓遂共享富貴。可人家劉玄德呢?一說救人,好嘛青州就不要了,一打敗仗,好嘛徐州就不要了。

“入荊州不易,入益州更難。如今燕氏未必會想到將軍會走水陸前往荊州,出乎意料江面未必會有大軍封鎖,至於劉景升……將軍可在荊州下船後再傳信劉荊州。”荀彧笑了,話卻沒有說透,說白了曹軍如果能在荊州下船,給不給就不是劉表說了算的事情了,燕軍在北的威脅,劉表能騰出手來對付曹操?何況就算能騰出手,腹背受敵就一定能打贏?與其冒着被攻滅之死的風險,顯然借給曹操一郡之地共御外敵來的機巧。

畢竟燕氏纔是他們最大的敵人,比起燕北的威脅,他們兩個之間的恩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長沙,如能通過豫州,將軍應當去長沙,那既不與張遼鎮守的豫州接壤,也不與北方燕氏度遼軍接壤,北結南郡可通益州,還能爲將軍留下一條退路……不過不到萬不得已,不應入益州。”

這個道理曹操自然也知曉,但凡有一點活下去的可能,曹操纔不會去益州,他又不像稱王稱霸,益州是據土稱王的好地方,卻對輔佐漢室沒有絲毫益處,劉備進益州也無非是走投無路,但凡心裡有些雄心壯志的,誰會進益州?

高祖皇帝是從漢中定下秦川,卻並非巴蜀故地……古往今來,自巴蜀二國起於西南,就沒誰進了益州還能出來的。益州有舉世無雙的天險不假,但天險向來是雙向的,不單單屬於任何一方,外面難進去,裡面自然也難出去。

當一個諸侯到了將命運交付給天險、交付給大勢的時候,基本上這輩子也不用再有什麼大指望了。

就好似大江對江東的孫氏而言是天險,哪怕燕北部下擊敗袁紹的徐晃、田豫也無法輕易向南發兵,但同樣的是孫氏也很難向南打過來。

天險對防禦者有利,對進攻卻沒什麼好幫助。

“蒐集船隻吧,在沛國駐留下來也沒有什麼好結果,不過向西試試,就像文若說的,沒人會料到曹某會再回頭向西,出其不意吧!”

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六十九章 馬鞍雙蹬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六章 回來開船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十九章 烏桓骨進第二十八章 一番大業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六十六章 帶什麼兵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七章 一馬當先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六章 鎮關中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七十八章 陳明厲害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十章 懾人心魄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校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