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陳縣城外的祭壇,並非爲祭拜出征。燕北對別人、對天下的影響隨他的地位而越來越大,軍中、民間都蔓延着不信天地的氣質,不論出征還是信仰,人們祭拜天地的次數越來越少。張遼也是一樣,於燕軍而言,大戰前祭天已經可有可無地淪落爲普通儀式,現在他們更注重戰後祭拜英靈。

張遼的祭壇是爲祭天,不過不是求武運,而是求雨,爲曹操求雨。

興許是張遼的祭拜起了作用,更可能是天運有常,九月四日午後,汝南北部新陽縣下起雨來,不過短短半個時辰便從細密牛毛變爲大雨傾盆。

щшш☢ttk an☢℃o

雨季的來臨並未讓曹軍在成父城的駐軍感到憂慮,反而越發輕鬆。暴雨傾盆對誰而言都不是好事,很少有將領會在下雨時外出征戰,就像張遼在陳、樑二國雨季時閉城死守一樣,這種天氣下雙方軍隊都穿着還未換下的夏季單衣,扛不住夜裡的寒意,傷病將會給圍城軍隊戰力帶來巨大的折損。

這雨來得又快又急,雖然是好事,卻也令夏侯惇忙昏了頭。

成父縣不算大城,卻臨近着汝南東北部北通樑國最寬闊的官道,扼守乾溪谷,是汝南東北面的門戶。汝南這地界,對大江之南是易守難攻,但對北面而言卻並非地利之地。因爲地勢,汝南全郡僅有一條溝通東西的路,還是先秦時修的馳道,餘下道路皆爲南北縱貫,均爲山谷水文所阻。倘若以陳國、樑國南下的道路來分,可將汝南分爲東西兩面,西面北方正對着陳國、東面北方則正對着樑國,東西中間以潁水爲界。

單單樑國,可縱兵南下直取汝南東部的官道便有三條,分別爲自北向南偏東的城父一線;靠近中間的思善一線;自北向南偏西的新陽、宋國、細陽、汝陰一線。其中新陽、思善、城父三縣也正是扼守要道的前沿,是如今曹氏在汝南東部佈防的重中之重。

三條路均有近二百里互不相通,要一路向南行至汝陰東西一線才能相互溝通,中間隔着綿延山脈,只有獵手出身的老練斥候才能在兩個時辰之內將信息送達,這還是翻山越嶺才能到達的速度。如果哪條要道遭遇敵情,等待援軍至少要三日之後,因爲曲折迴轉的官道,三縣之中最近兩縣的路程都足足五百里,最遠的新陽與城父甚至隔着一千一百里路!

不過也因爲地勢,三條要道均爲山谷,雖說援軍不利,卻也勉強算是善守之地,雨季之前曹氏便在乾溪谷讓張遼試探還擊的兵馬吃到不少苦頭。

如今到了雨季,汝南東部便更不必擔心燕氏的進攻了,那些山谷在平時尚不易通行,如今天降暴雨,沒準不需守軍山體下滑便能將整支軍隊封死在山谷裡,誰敢冒這樣的險,哪怕是張遼。

但夏侯惇發愁的事情確實很多,比方說因爲雨季而帶來的運籌輜重困難。因爲三條山道的馳援困難,曹氏的大隊兵馬都佈防在位於潁水就近也是汝南正中間道路四通八達的汝陰城,曹操的大營也在那裡。從汝陰馳援東面任意城池,都要比三城相互支援近的多。

哪怕再因天時帶來的道路難行而感到放心,夏侯惇也必須派人將糧草輜重從汝陰送到他所鎮守的三城之中,這本身就是爲了防備暴雨而提前要做的準備,但這場雨來得太急太快,最後三隊押運輜重的糧隊被困在路上,沒有準備多餘的草蓆,糧食無法上路,否則運到城池也被泡爛了。

讓軍士食泡爛的穀子?那樣對士氣的打擊有多大可想而知。

夏侯惇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過去他主責各郡屯田,歷任太守,放在燕氏那邊即便算不上沮授那樣,也算是司馬朗一樣的郡中主官,可現在卻成了鎮守一方的大將……這其實並非是他受到重用,在曹氏這樣的正統諸侯眼中,州郡官員纔是重用;這是曹氏內部人才不足的體現。

袁氏在燕氏的攻伐下足足撐了十年,直至最後兩年纔出現這種情況;但曹氏的底子不如袁氏,卻接連遭受呂布、陳宮在兗州的反叛,燕氏大舉南下的壓力,曹仁、夏侯淵等宗族重將接連殞命疆場,雖然有能征善戰的戰將,卻缺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令人壓力極大。

對夏侯惇而言,鎮守汝南東北,便是趕鴨子上架,不得已而爲之。

夏侯惇非常清楚,因爲汝南東北部的地勢,燕軍如果要打,便一定會進攻這裡。眼看過了秋天就進冬月,曹氏有多期望得到年末的修養之機,燕氏想扼住他們的喉嚨不給絲毫喘息之機的心情便有多急迫!

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冒險,也不奇怪。

事實不出夏侯惇所料,就在夏侯惇雨季到來之後第三次派人催促運轉糧草的輜重隊儘快趕路派出騎手時,循着暴雨中傳來的馬蹄聲,思善城外的大營遠處官道奔來一騎,儘管眼前串聯的雨幕與山霧遮住夏侯惇的視線,單單馬蹄聲卻已足夠令他感到不安……那是北方,樑國的方向。

騎手一身庶民裝束的短衣已被雨水浸溼滿是泥濘,面色蒼白顯然被雨中長時間疾馳凍壞了,翻身下馬通報之後快速入營,這是一名曹氏派往北方的探子。間使快步奔到夏侯惇身前,方纔矮身行禮卻已不自覺地兩腿一軟拜了下去,兩手撐着泥濘不堪的土地擡頭對夏侯惇艱難道:“將軍,十七日前張遼在陳國集結兵馬開壇祭天,隨後北上樑國,由陸梁南下經過譙縣,直逼成父!”

張遼的兵兜了個大圈子,從西面的陳國繞到東北的樑國,才經由官道一路悄無聲息地南下。夏侯惇微微咬牙,心中盤算着燕氏兵馬的行進速度,任憑雨水打擊在肩甲後濺在臉上,道:“現在燕氏軍到哪了,譙縣?”

“回將軍,屬下出發時未至譙縣,現今應已過譙縣,剋日便至成父!”

夏侯惇緊緊攥着拳頭,明日抵達成父,現在阻擊已來不及,只能儘快傳信汝陰的曹操,再派人向成父守將李典示警!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九十一章 攀山之徒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五十三章 遼西紕漏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一百零四章 兵鑿易水第二百六十八章 患得患失第二百一十八章 八萬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堪設想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二十七章 調離蒲陰第十三章 燒船奪旗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二百二十一章 別回頭第二百五十六章 響鼻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四十一章 初平二年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一百九十章 裹席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益州之亂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四十六章 亂戰不歇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一百九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九十二章 青石橋之戰 五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