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是統治者最有力的手段,也是統治的基礎,對於這方面,李愔自然是十分萬分重視,和陸青他們商量了幾天,最後終於敲定一個方案,那就是先海後陸的原則,畢竟臺灣這種島嶼,發展陸軍基本沒什麼太大的用處,只有海軍纔是正途。
本來陸青手下就有一萬多軍隊,再加上在島上吞併了其它勢力後,又有楊暕手下勢力的加入,總兵力達到了三萬餘人。
不過這三萬人裡的水分可是極大,有相當一部分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軍事訓練,甚至還有一些年紀都已經嚴重超標,對此李愔不得不和陸青他們將軍隊淘汰一部分,最後挑選出一萬五千人的精銳,這些人都是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青年,將官的年齡可以適應放寬,而且這些精銳全部都被編入海軍之中。
這些人被挑選出來後,編制完全被打亂,然後進行統一的劃分,現在暫時分爲營、隊、什三級單位,長官分別爲校尉、隊正、什長,其中每什十人,十什爲一隊,十隊爲一營,每營也就是一千人。至於營以上的編制,則暫時沒有設立,因爲按李愔的描述,以後就算是有戰爭發生,最多也只是與小股敵人戰鬥,太大的編制也沒什麼用,營這個編制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在校尉之上,還設有郎將、將軍、大將軍三個更加高的軍職,其中郎將可以統領五營,而將軍則沒有統軍數量的規定,至於大將軍,則只是一個虛銜或臨時設立的職位,一般只有大規模的會戰或有人立下天大的功勞時,纔會被李愔任命爲大將軍。
一萬五千海軍被分成十五個營,現在由周龍和陸青兩人負責操練,其中陸青被李愔任命爲流求將軍,統領着自己手下的第一支海軍,而周龍雖然負責操練,但卻和虎力一樣,都沒有正式在海軍中擔任職務,因爲他們一個擅長練兵,一個擅長陸戰,在海軍中發揮不出自己的長處,所以暫時還在李愔的親衛之中任職。其中周龍還好,他對練兵十分的有一套,所以倒是可以幫上忙,這次估計會在臺灣多呆一段時間。
另外海軍雖然是發展的重點,不過臺灣島上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防衛力量,畢竟島上還有不少土人,所以在被淘汰的一萬五千人裡,挑出一萬相對不錯的,分別駐紮到各個縣內,剩下的五千人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行政和司法部門,或爲警察或爲驛卒等等,反正都有固定的去處,每月的俸祿雖然不多,但卻足夠養活一家幾口人了。
相比較而言,軍隊的改革還是十分順利的,畢竟軍令如山,只要李愔吩咐下來,陸青等人沒有異議的話,立刻就能得到執行。倒是在政事上的改革有些麻煩,雖然反對力量弱小,但這些畢竟牽扯到臺灣民生的各個方面,而且李愔又搞行政與司法分離,他自己卻又沒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下面的人一時間都十分不適應,開始時自然是一團糟。
對於這種情況,李愔也是沒有絲毫的辦法,畢竟他也只是參照後世的一些行政機構,可是對於這些機構的運行方式,他也只是知道一點皮毛,根本不適用現在的情況。幸好李愔總算是找對人了,代替他行使刺史大權的崔巍做了二十多年的官,行政經驗豐富無比。而做爲都察院長的陳宮也是個奇才,很快領會了自己都察院的職責和工作方式。
有這兩個人在,臺灣新政府從那種一團亂麻的狀態,慢慢的被他們理清了條理,並且一點點的走上正軌。其實對於行政與司法分離,李愔也沒有什麼信心,只不過他知道一點,將行政與司法權放在同一羣人手裡,必然會滋生腐敗,畢竟自己監督自己,每個人又不可能都是聖人,不出問題那纔是怪事!
其實說到底,臺灣這裡不但是向海外開拓的第一步,也是他在行政上種下的一塊實驗田,趁着他現在還年輕,不但有時間,而且有資本犯錯,所以無論在臺灣這裡的政體是否成功,對他來說都是一個積累經驗的機會,而且在慢慢的改進中,總有一天會將自己理想中的那種政體完善起來。
李愔他們在二月間來到流求,除了與楊暕相見後,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對臺灣的軍政體系進行改革,一直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軍事上的改革總算是完成了,剩下就是在陸青和周龍的帶領下,使新整合的軍隊產生戰鬥力了。
不過在政體上的改革,卻纔剛剛走上正軌,而且這才僅僅是基隆這個首府附近,臺灣剛劃分的幾個縣卻還沒有開始正式的改革。不過現在已經是四月份了,李愔可沒時間在臺灣耗着了,畢竟惜君再過兩個月就要生了,他一定要趕在自己第一個孩子出生前趕回長安,畢竟從本質上來說,他還是一個超級顧家的好男人。
對於李愔如此不負責任的中途離開,崔巍和陳宮這些臺灣官員都有幾分腹誹,畢竟表面上臺灣的官制和大唐差不多,可是在內部卻已經被李愔改的面目全非,以前大唐的那套行政經驗根本就行不通,一切他們也都是在摸索之中,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李愔這個始作俑者卻要回長安等老婆生孩子,這種行爲簡直是惡劣之極。
可是崔巍他們再不滿也沒辦法,誰讓李愔是這裡的老大呢,他們這些苦命人都是跟着人家混飯吃,哪怕再難也得咬牙忍下去。不過相比來時,李愔這次回去帶的人卻要少的多,比如崔玉和王況這些來臺灣搞種植園的人,現在也正在緊要階段,土地雖然有了,但人手和土地的清理都還是個大問題,所以他們必須要親自坐鎮。
另外燕北也因此留了下來,本來他藉着自己的身份,搞了不少的奴隸,可是這小子實在是太貪心了,佔的土地面積太大,那點人手根本就不夠用,而且他看到島上奴隸緊缺的狀況,立刻打算操起自己在登州的老本行,搶了崔巍組織捕奴隊的職務,很快就組織起官方的捕奴隊,另外他還私人招收了不少李愔淘汰掉的士兵,打起了燕家捕奴隊的旗號,跟着官方的捕奴隊一起行動,現在正玩的不亦樂乎,根本不願意放棄這麼一個大好的發財機會。
反正燕北本來就不是個合格的長史,有他沒他都是一樣,既然他想留下,李愔也就沒強求。如此一來,回長安的人中,只剩下他和李恪、李惲、李貞四兄弟,最後還有夢雪和武媚娘,只不過武媚娘在到登州時也會留在那裡,畢竟她的身份實在不好進長安。不過在除了這些人外,李愔卻還想帶另外一個人回去,只是這個人卻不是那麼好說服的。
“六郎,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你只要把採兒帶去長安就行了,她長這麼大,還沒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至於我這把老骨頭,在臺灣呆了這麼久,早就有了感情,所以就讓我死在這裡吧!”楊暕一臉淡然的開口說道。
“舅父,你在外漂泊了這麼多年,難道真的一點也不想長安嗎?”李恪有些急切的說道。
雖然楊暕身患絕症,不過可能是這段時間與李愔兄弟相認後,精神一直十分的愉悅,所以那種暈眩的症狀發作的極少。而李愔看到這種情況,就想帶楊暕回長安一趟,順便與母妃見見面,畢竟若是知道自己的二哥還活着,母妃還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子?
“國已破,家已亡,長安對我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楊暕臉色有些不自然的說道。長安原本就是大隋的都城,可是現在要他以亡國皇子的身份再入長安,就算他再怎麼豁達,心中也難免有幾分抗拒。
“舅父,難道你就不想再見一見母妃,甚至再見一見外祖母嗎?”一聽楊暕如此說,李恪旁邊的李愔也開口說道,其實他和李恪也明白自己這位舅父的心理,只不過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而且楊暕又身患絕症,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再也見不到了,如果不趁着現在去見一見長安的親人,其它的不說,日後若是讓母妃知道,肯定會把他們罵的狗血淋頭。
“這……”一聽李愔提到自己的母親以及九妹,楊暕也不禁有幾分躊躇,雖然他擔心母親知道自己的病後會受不了,不過哪怕是遠遠的看她老人家一眼,自己就算是死,也算是無憾了!
“舅父,不要再猶豫了,父皇那裡你也根本不用擔心,他是個十分自信的人,絕對不會因爲您的身份而做什麼,況且您現在又是這種情況,再加上又有母妃在,我敢打賭,只要父皇見到您,肯定會給採兒一個封號,這對採兒來說也是件好事啊!”李恪也接着勸道。
聽到李恪又提到最心愛的女兒,楊暕的臉上更加躊躇,臉上也是變幻不定,看樣子還是無法下定決心。
李愔看到這裡,忽然眼珠一轉,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