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楚國人(今河南淅川),計然家人物。
一天,吳王夫差生病了。
范蠡樂顛樂顛地跑進來,對勾踐說:“大王,我們快要回去了。”
勾踐白了他一眼:“你是看我掃馬糞還不過癮,拿我開涮是吧!”
范蠡說:“不是呀。我想了個點子,吳王病了,我們故意去嘗他的便便,來判斷病情,用這種噁心人的方法,讓他感動。這樣我們不就很快會被放回去了嗎?”
勾踐頓時老淚縱橫,緊緊握住范蠡的手:“老範呀,這些年你跟我住馬廄(念‘就’),掃馬糞,吃苦遭罪,還擔驚受怕。現在又要讓你去嘗便便,我於心何忍呀!”
范蠡連忙說:“大王,不是我去,是你去!還有,你手沒洗。”
勾踐說:“。。。。。。”
半年後,越國。
大臣們說:“大王,你真要臥薪嚐膽呀。那臥薪比較涼快倒還罷了,可那豬膽真的很苦。”
勾踐脖子一梗:“怕啥。便便都敢嘗,還怕那苦膽!喂,你們離我那麼遠幹什麼!”
選自漢代趙曄(念“業”)《吳越春秋•卷七•勾踐入臣外傳》。
聲明一下。第一,請勿模仿。第二,勾踐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嘗便便的人,而且身份還最高。後來儒家《二十四孝》中的“嘗糞憂心”,就完全抄襲於他。好好的“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不學,偏去學人家吃便便,你說,不罵你罵誰!
范蠡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早逝,他一直跟大哥大嫂一起生活。
據說他比計然還慘。計然是傻乎乎的,范蠡則是瘋瘋癲癲的。他常常坐着不動,突然間又跳起來到處亂竄。這在病理學上有點像精神分裂症。
不過,這是他故意裝的。其實他是非常聰明、非常有能力的。
范蠡出生前後,楚國王室正叔侄、兄弟砍得天翻地覆。最後在他8歲時,楚平王(就是楚惠王的爺爺)砍贏,收刀即位。
這傢伙壞事一大堆,任用中國第一奸臣費無極,搶兒子的媳婦,趕跑伍子胥。他不僅使楚國國力大幅下降,還害得他兒子和孫子兩代人都不得安寧。
由於君主昏庸,奸臣當道,再加上當時楚國和吳國你來我往,常常打來打去的,楚國國內跟一鍋粥似的。范蠡不願趟這渾水,同時有才華又沒處使,心情鬱悶,所以就裝瘋賣傻。
直到21歲時,他遇見了時任其所在地區的縣太爺文種。兩人一見如故,傾心相談,結爲好友。又過五年,此時楚平王雖然已去世,但留下的爛攤子一大坨,國內依然亂糟糟的,於是范蠡和文種一起前往吳國。但在吳國和伍子胥不對眼,兩人又去了越國。
他們剛來越國時,是勾踐的老爹允常在位。兩人早期並不被待見,文種只做了小官,而范蠡有瘋癲的案底沒被任用,在文種的極力推薦下,才當了個更小的官。
後來勾踐即位,打死闔閭,夫差報仇,勾踐被迫要當馬伕時,兩人才開始被重用。文種被任爲越相,范蠡爲軍師。
其實之前他們曾勸過勾踐不要打吳國,但勾踐脖子比較硬,不聽。等到勾踐被夫差圍困在會稽山(會稽念“快機”;今浙江紹興境內),馬上滅亡時,他們又勸勾踐委身去爲奴。這時勾踐沒辦法,只能答應,不然脖子再硬,越國也得玩完。
在范蠡44歲時,勾踐耷拉着腦袋,和老婆去吳國掃馬糞,范蠡也一同前往。期間他一面安撫勾踐,一面賄賂吳國君臣(伍子胥除外;不是不給,而是人家不要),搞好與吳國關係,保證勾踐的安全。他還用上面讓勾踐嘗便便的方法,最終感動夫差,三年後君臣都被放回越國。
之後,勾踐臥薪嚐膽,范蠡則用師傅計然所教的“計然七策”,和文種一起強盛越國,削弱吳國。在十七年後,越國最終滅掉吳國。
不過,范蠡記着師傅說的話,第二年就辭去官職,到蘇浙之間的太湖隱居;據說還帶着大美人西施呢(抹下口水再寫)。臨走時,他還寫信給文種,讓他也辭官。但文種沒聽,最後被勾踐賜死。
范蠡的故事還沒完。
幾年後,他又北上齊國海邊,化名鴟夷子皮(鴟念“吃”。鴟夷子皮是古代牛皮做的酒器,用時盛酒,不用時疊起收好,伸縮自如,很有寓意的),耕田種地,併兼營捕漁、曬鹽等副業,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
由於他賺錢的能力超強,又常常施捨錢財,幫助百姓,很快就聲名遠揚,被齊國的齊平公賞識,拜爲相國。不過不久後,他就辭掉官位,並散盡家財,搬到定陶經商,自號陶朱公。
之後他一直待在那兒,直到去世。據說剛來沒幾年,他就又成了大富豪,之後還三次分散全部錢財,又三次成爲鉅富。
這讓我們這樣一個月只能賺個千把塊錢、緊巴巴過日子的人,情何以堪呀!人比人,會死人呀!
算了,等會再死。說說定陶。
定陶當時叫陶丘,原是曹國的都城,因爲范蠡在這定居,所以後人就稱“定陶”。它是個經商的好地點,是當時著名的水陸交通中心,貿易中轉站。它“東利鹽鐵,西及燃石(指煤),北達皮革,南致絲物”,因此范蠡才選這裡定居。後來的司馬遷稱它爲“天下之中”。
所以在做生意時,地理位置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順帶再說下曹國,不然它是連冒泡的機會都沒有。
曹國建立時間和齊、魯一樣,在魯國西面,宋國西北邊,都城陶丘。它地盤一般,國力一般,國內的情況和大多數諸侯國差不多,沒什麼出彩,也常有王室公子哥互砍事件發生。
比較吸人眼球的,反倒是關於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的事。
當時晉文公落難經過這裡時,時任曹國國君的曹共公好奇心重,聽說他的肋骨很密,好像鐵板一整塊連在一起似的,就趁人家洗澡時,很開心地跑去偷看。晉文公繼位後,爲了報復,派兵把曹共公給俘虜回晉國。不過後來還是放回去了。
看來偷看人家洗澡,從古至今,都不是什麼好事。另外,好奇害死貓的話也不是瞎說的。
之後曹國就沒什麼新聞了。直到最後一任曹廢公,也想囂張一下,蹦跳着跑去打宋國,結果反而被宋國給滅了。這是范蠡到定陶時,二十多年前的事。
曹國國民及後裔後來流落各地,並以國名爲姓氏,是曹姓的主要來源之一。三國時的曹操,據說就是曹國後人。
范蠡是個多能力複合型的人才,和他師傅有一拼。他治國領軍、經商務農、建築製造、占卜觀相等,都有一套。他曾幫越國建立新都城,出謀劃策削弱吳國,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還寫了《范蠡兵法》一書,併發明瞭拋石機和秤,另外還當選美評委,專門物色美女送給吳國(西施據說就是他物色的)。
尤其是他的治國理財能力,相當出色。他主張富國強民的治國政策,運用“商賈”興國之道,實行“農末俱利”的方針思想,積極促進農業發展,鼓勵手工經商,並做好生產和流通的協調。這裡的“農末俱利”,就是由國家調控糧食價格,讓農民不會因爲收成時糧多價格低、歲末沒糧價格高而受到傷害,保證了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共同利益。
同時,他還最早提出“平糶(念‘跳’,賣的意思;和糴相對)齊物”的做法,就是豐收年國家收糧,歉收年再把糧食平價賣出。後來李悝的“平糴法”就是學他的。
而在個人發家致富上,范蠡則採用薄利多銷,貴出賤取,合理貯存商品,保證貨物質量,加速資金週轉,利用不同時節、氣候等的價格差異,把握有利時機,選擇有利的經商環境和地理位置等做法,輕輕鬆鬆賺大錢。當然,這些方法能不能賺大錢,還要因人而異。
這些經商思想和理論,對後世有巨大的影響,之後的猗(念“依”)頓和白圭都深受其啓發。因爲他的成功經商,後人都稱他爲“財神”、“商聖”,許多生意人都供奉有他的塑像呢。
除了《範子計然》和《范蠡兵法》,范蠡還寫有《范蠡》一書,不過已失傳。另外,他還留有《商訓》十二則,又叫《陶朱公商訓》、《陶朱公生意經》或《陶朱公商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