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勝
孟勝,生卒年不詳,大約與吳起同時代,出生地也不詳,戰國時墨家人物。
“吳起你個混球。你就是這魚頭,我戳(念‘chuō’)我戳我戳戳戳!”
推開門,房間裡到處是破陶瓷片,桌面上更是杯盤狼藉,很顯眼的一個大頭魚頭已經千瘡百孔。陽城君紅着眼,冷冷地看着門口的孟勝。
“你是吳起派來的猴子嗎?啊,不是,我入戲太深。那個,孟兄,你知道吳起嗎?”
孟勝點點頭。
“你知道他往死裡整我嗎?”
孟勝又點點頭。
“兄弟,派兩個人把他幹掉吧。”
“你以爲我們真是黑社會呀。更何況吳起人不錯,又有能力。他的所作所爲雖然與我們墨家不同,但最後也都是爲了國家和百姓。”
“那怎麼辦?再這樣下去,我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你也算半個墨家子弟了,要不和我們一起去闖蕩江湖吧。”
“——我想繼續戳魚頭!”
。。。。。。
走出高大精美的陽城君府,孟勝擡頭仰望湛藍的天空。弟子們迎了上來。
孟勝長嘆一聲,問:“你們大師兄在哪?”
“不知道,只知道田襄子師兄前段時間往宋國方向去遊歷了。”
“派人告訴他,一旦在哪兒落腳,馬上傳話回來。我要隨時知道他的位置。”
。。。。。。
沒出處。未完,也不續。
孟勝是禽滑釐的弟子。他早年應該能力出衆,爲人忠義,又刻苦好學,所以禽子後來把平生所學全都傳授給他。
在禽子死後,孟勝帶領弟子去各國遊歷。在楚國時,他認識了楚國的陽城君。陽城君是楚國的貴族,被封在陽城,所以稱陽城君。
他對孟勝很好,熱情周到,盡心盡力。於是孟勝就長住在陽城裡,並時常向陽城君講授墨學,可能年齡差不多,所以兩人又當好朋友一樣相處。不過從後來情況來看,這小子很不夠義氣。
那時,吳起還沒來楚國,大家小日子過得挺滋潤的。不過楚悼王卻過得很糟心。
當時楚國的正北面被魏、韓、趙打着,東北面又被齊國拿槍瞄着,南面還有百越少數民族在搗亂。再加上國內以屈、景、昭三大家族爲首的貴族們,啥事不做,就天天爭權奪勢,鬧得不可開交。所以,楚悼王每天都愁得把酒當水喝。
然後,吳起來了。然後,大家甜蜜的小日子都到頭了。
吳起大刀闊斧,雷厲風行,沒收貴族的特權,降低他們的爵位,減少他們的俸祿,縮小他們的領地,把所有貴族元老都恨得牙根癢癢的。估計陽城君也沒少向孟勝痛訴。
只是六年後,楚悼王就死了,於是就出現了貴族們在葬禮上射殺吳起的悲慘事件。
不過,吳起也挺鬼的。雖然也有悲涼的意思,但也痛恨那些貴族們的殘忍,臨死前他特意跑到死去的楚悼王旁邊,趴在遺體上痛哭。當弓箭射死他後,也有些因此射中了楚悼王的遺體。
按楚國的法律,毀壞王屍是大罪,要滅三族的。然後那些貴族就更倒黴了。
而這個陽城君也是其中一個倒黴蛋。新任的楚肅王趁機開始追究責任,誅殺這些貴族。陽城君嚇得流亡逃竄,連家都不回了。除了誅殺,楚肅王還派兵去收回那些貴族的封地。
現在輪到孟勝犯難了。
之前因爲和陽城君是鐵哥們,所以陽城君很信任他,把身上的一塊玉分成兩塊,一人一半,做爲守城的符節。每次陽城君一出城,就約定,只有看到符節,才聽從命令。
看似很美好,不過,陽城君怎麼想的就難說了。畢竟墨家守城的能力,那是天下第一的。
說說符節。
符節,是古代辦事情用的一種重要憑證,類似小令牌。它分成兩片,雙方各拿一片,辦事時拿出來對合。對得上纔給你辦,對不上愛哪兒哪兒去,搞不好還要吃官司。
春秋戰國時,它主要用金、玉、銅、犀角以及竹子等做成,有虎、人、牛、馬、鳥等各種形狀。春秋戰國後,除了增加木、鉛等原料,還用錯金、錯銀等,而形狀更是什麼都有。
不過,不同的材料不同人使用。金和玉的,一般是王公貴族使用;銅和犀角的,一般是將軍或官員使用;而我們百姓屌絲們,就只能用竹子做的了。
另外,不同形狀也代表不同的用處。其中最牛叉的是虎符,也叫兵符,是能調動兵馬的符節,只有君王和大將軍才能擁有。魏國信陵君的“竊符救趙”,用的就是這種虎符。
其它還有出使別國的長長的旌節,收稅的竹節狀的銅節,食宿不用錢的龍頭狀的龍節,商人用的方形的璽節,郵傳快遞的馬節,出入關卡的人節等。
好了,等到楚軍來到城下,孟勝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這老小子還真不夠意思,跑了也不捎個話來。估計是成心的。這可難辦呀。
畢竟,自己受陽城君所託,說好要有符節才聽命令,沒符節就不能把封地讓出去。要知道,守信也是墨家思想中的重要內容,在“墨學十論”的“天志”中,就有守信重義的詳細闡述。
但是面對楚國的大軍,自己所帶的一百八十多名弟子,別說保住封地,給人家塞牙縫都不夠。
其實,要說孟勝沒想法,那是不對的。他可是當時墨家的第三任鉅子。
在史書上,有記載的鉅子,只有孟勝、田鳩(念“究”;即田襄子)、腹䵍(念“吞”)三個。不過一般認爲,墨子是第一幫主(死後尊稱的,他本人可能不願意),禽滑釐第二(同墨子),孟勝則是第三任名副其實的幫主。
而當時墨家弟子已經遍及天下,再加上他們的高度組織紀律性,做爲幫主,想要調動他們輕而易舉。另說當時有點動亂的楚國,就是正常一個國家也得哆嗦一下。
但孟勝沒有這樣做。
他選出兩個徒弟,讓他們帶着鉅子令牌,去交給宋國的田襄子,傳令將幫主的位子傳給他。然後他帶領其餘一百多名弟子,護送這兩名弟子突圍,並和楚軍大戰,最後全部戰死。
而那兩名弟子在傳達信息後,也返回一同殉死。
故事很悲壯,但也留下不少話題。現在有的人說他不值得,有的人說他曲解墨家的思想,甚至有的人說他讓墨家走向衰敗(這個有點危言聳聽了)。
對於孟勝的所作所爲,這裡不做評論,畢竟那是他的選擇,而且他並沒有嚴重違背或損害墨家的實質。
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選擇一個真正好的朋友,是多麼重要呀。
孟勝除了與陽城君的故事,幾乎沒有別的史料留下,更不用說書籍著作了。
再說點墨家的事。
墨家在戰國時期是最強盛的學說,沒有之一。唯一和它有一爭的是楊朱道家學派,儒家靠邊遠遠站着的。
因爲上文所說的原因,在秦漢之後,墨家相關的文獻記載幾乎被銷燬殆盡,有關人物包括墨子本人,他們的生平事蹟都是少得可憐。所以就不再介紹其他人物了。
所以李悝老先生就不要吐血了。做爲如此顯赫的墨家的祖師爺,墨子生卒年不確定(對墨子生卒年的判斷,至今都沒有統一確定,本書也只是從衆多史料中,初步斷定他的生卒年),出生地不確定(一說滕國,一說魯國,一說宋國),而在《史記》中,更僅僅只記載了二十個四字。
你讓他吐什麼好呢!
另外,墨家後來也分成三派,所謂“儒分爲八,墨離爲三”。其實在田襄子之時,墨家就已經開始有所分化。到了第五任幫主腹䵍之後,墨家就正式分爲了三派。
這三派分別是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
相里氏之墨,也稱“秦墨”或西方之墨,一般在秦活動。它類似遊仕派,在各諸侯國中擔任官職,宣傳墨子的政治主張。這在墨子生前就已經在做了。
鄧陵氏之墨,也稱“楚墨”或南方之墨,一般在楚活動。它類似遊俠派,平時遊俠仗義,反對欺凌,專門幫助弱者。它對後世的俠客武士以及武俠文學,有巨大的影響。
相夫氏之墨,也稱“齊 墨”或東方之墨,一般在齊活動。它類似辯論派,主要傳播墨家的兼愛思想,反對暴力,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他們常常與名家對噴,和名家有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