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逆賊無二

“陳惠陳鳴父子是不是鼠目寸光,這不是咱們首要關心之事。現在擺在咱們家面前的是復漢軍血淋淋的刀子。”

“不跟着復漢軍走,武昌城一開,我們趙家沒一個能活。就算苟活下了幾個人來,所有的家產田畝都被抄沒,我趙家也還是死了。”

趙文祈握着手中的柺棍,狠狠地搗着腳下的方磚,咚咚的作響。

“復漢軍在江南的手段你們還沒聽說過嗎?主動捐納大筆錢糧,組織團練的家族,有幾個落得好的?”

“咱們家也沒組織團練啊……”這次武昌攻防戰,清軍抵抗的相當激烈。湖北湖南的民團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狗屁。趙倉趙良哪去了?還有他們的手下,他們不是趙家的人嗎?”準確的說趙倉趙良是趙家的下人,但就如趙文祈說的那般,他們不是趙家的人嗎?

“那是總督大人……”是總督大人用了強,強行讓趙家出面。

現在復漢軍在武昌城裡的人直接把信遞到了趙文祈的書房,趙文祈和趙家躲都躲不過去。

“爹,這不是早死晚死的事麼?咱們這會幫了復漢軍,那咱們家就徹底的上了陳家的船了。等日後姓陳的翻了船,咱家還是一個死啊?白污了清名啊。”

“老二這話不對。晚死一天也比早死一天強。況且有了這短時間緩和,咱們總能隱出去幾個後輩子弟!”還能帶着一部分財產出去,即使不能再如現在的趙家富貴顯赫,也總能一輩子吃喝不愁,安安穩穩的延續子嗣,繼趙家的香火。

趙文祈右手的一個半百老人說道,他是趙家的三老爺,趙文祈的三弟。趙家老二已經病逝。

“延壽,你來說說。”趙家老二唯一的兒子趙景春,這也是趙家祖宗八代第一個舉人。

“大伯,這陳逆確實非能得天下之像。江南這等要地他都能放棄,我看南京他也保不長久。其軍龜縮於河南湖廣,四面皆敵,這是取死之道。”

“四面臨敵也可四面出擊。陳家兵銳,非官軍民勇可抵。”所謂林子大了之啥鳥都有,這一人多也怎麼想的都有。趙家有人不看好陳家,可也有看好陳家。

“哼,還四面出擊?可笑可笑。五弟啊,你是不知道這陳逆最大短板在於何處。非是其兵甲不利,戰士無勇,陳鳴無謀,而是其短於根基民政。地盤越大越是取死之道。”趙景春站起身來,踱着小步思付道:“復漢軍無大義,當今天下皆尊北京大清爲正朔,其兵雖號復漢,卻與逆賊無二。大清入關百二十年,歷經康雍乾三朝明治,天下歸心,豈是一個‘漢’字就能惑亂天下的?”【我個人就是這麼認爲的,乾隆時候的滿清在中國統治已經絕對穩固。什麼文字獄啊、修四庫全書啊,那挨刀的都是讀書人,關老百姓泥腿子啥事?那個時候的老百姓知道個啥?四庫全書估計都沒聽說過。就是那些捱了刀的讀書人,也只會變得更加奴才,越挨殺越狗腿】

“陳逆兵銳,陳鳴有將略,如果流竄天下,勢黃巢李闖之輩,混跡宇內,且時無英雄,當還有一絲生機。屆時大下大亂,朝廷疲憊,威望江河日下,生民不濟,中原大地龍蛇陸起,誰也說不準是龍是蛇。

再不濟,其作爲也是爲王前驅。如瓦崗於李唐,赤眉綠林於銅馬帝。雖不能成龍,後世青史上也能留下一筆。”就如綠林成爲了後世強人的代名詞,瓦崗寨傳於說書人口中,趙景春絕對陳家頂多也就是如此了。但如此好歹也有聲名遺傳後世。可現在……

“其殺回湖廣,必取鄂北,溝通豫西南老巢,遂即即成坐地之勢。”

“地方經營不比縱兵掃蕩,兵甲糧秣取之於己,復漢軍要發揮出荊楚之地的財糧兵甲潛力,就需要有大批官吏來替他們把這些東西從百姓鄉鎮之間收取上來。”

“大伯、三叔,諸位兄弟,可曾聽說過陳逆文治如何?”

“我觀市井流言,陳逆取重民之思,些許政策於民生確實有益。但其官吏下鄉,於士紳鄉宦宗族大有不利,兩者成對立之勢,民間物力人力其輩焉能用濟?”復漢軍不是已經奪取了天下,也不是對滿清已經徹底佔據了上風,他們現在這種情況怎麼能讓士紳鄉紳乖乖的屈服?

剛剛揭竿而起,就把矛頭對向了士林鄉紳,強行從人家手裡奪食,那些讀書人和鄉紳地主能順服才叫怪了。

中國是官本位社會不假,可也不是你拿着一頂官帽子隨隨便便就能壓下人的?那些鄉村小吏本就位置不高,兼勢單力薄,你讓他們壓下地方上的地主、大戶、宗族,談何容易?

在趙景春眼中,復漢軍的地方政務必要搞得一團糟。糧食賦稅可能一個子都收不上來。

“而且官吏下鄉,其政府官吏人數必然大增,錢糧開支也要大增。復漢軍又輕徭薄賦,厚待軍士,旦要驅使民力,都必以錢糧誘惑之,耗費何其之大?又何其可笑?

陳鳴就是從江南搶來了金山銀海,也不夠這麼揮霍的。長則三五年,短則一兩年,其勢必窮蹇。”趙景春覺得陳鳴從江南殺回湖廣,也幸虧其軍中將領多是豫鄂人士,不然軍隊可能都早亂掉了。哪能如現下這樣,幾日功夫打的武昌城都岌岌可危。

高坐上首的趙文祈頻頻點頭,趙景春的這些話他是很認同的。甚至於趙文祈還聽說一些話,湖北士林已經有人斥責陳鳴和復漢軍爲異端了。因爲其軍政不崇孔教,不尊儒學,而以雜學苛法爲上,復漢軍若得了天下,那就是‘亡天下’了。

還有人把當年顧炎武的《日知錄》拿了來: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復漢軍如果得了江山,以雜學苛法位列儒門之上,豈不比清初時候的剃髮易服更亡?

“聽大哥這麼一說,咱們趙家還能多活一兩年而不是一兩天。有這個時間,怎麼也能給後輩人安排一條穩妥的退路。”趙景春是趙家下一代的老大。

“老五說的有理。不從復漢軍,我趙家轉日即亡。從了復漢軍,好歹還能安排一條退路。”趙家的三老爺是‘叛清’的堅定支持者。而趙家叛清的最大支持着還是趙文祈。怎麼說他都不能讓趙家斷了香火,讓趙家倖存的後輩子弟窮困潦倒,就算背上了罵名又如何呢?只從這一點出發,他就心甘情願。

“爹!”密會結束後,趙家下一輩中的老二趙景仁追着自己父親道。

趙文祈看了一眼趙景仁,自己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木呢?連延壽【趙景春】都默認了,趙家的舉人老爺都默認了,自己這個孩子怎麼比舉人老爺還對朝廷忠誠,還看中大義聲名呢?

“來人,把二爺送回院子裡去。沒有我的發話,不准他邁出院門一步。”

細數門前落葉,傾聽窗外雨聲,回到住處的趙文祈拄着柺杖站在屋檐下,看着外頭嘩嘩的大雨,這不絕的雨聲就彷彿他悲慼的心聲一樣,哭,不停的在哭。

趙文祈擡頭往東望去,漆黑的夜空什麼也看不到,但他知道在大朝街的另一頭,那裡也有一戶不弱於趙家的人。不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作出的又是怎樣的選擇?

……

長春觀裡,陳鳴正在看黃州府遞交上來了的縣科局級以上官員的名錄。

這些人很多都是原黃州各州縣衙門裡的衙役小吏。古來造反,殺官的很多,很多民憤極大地污吏也會被清算,復漢軍也是這麼做的。但一個縣衙少則三四百多則上千人的衙役團體,包括很多的白役,總不能把他們全殺掉吧?

這些人的家眷很多都在縣城裡住,只要不被殺頭的,點了名錄後這些人就成了復漢軍的公務員了。復漢軍對‘公務員’的解釋是——公職人員,在很多百姓眼中,他們還是衙役。

只是復漢軍的朝廷把六房分得更細了。而每一科局,各項職務和職責都有了明確的規劃。

當然肯定不會是所有的衙役都願意給復漢軍賣命,甚至這個比例還很高,即使是那些白役。但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總有一些人願意提着腦袋幹這活的。況且陳鳴也沒想着一開始就能有效地統治地方。便是在豫西南的老根據地,將軍府的動員能力也不比當初的滿清官府高。

陳惠是做了多年戶房典吏的老手,對這一點他固然沒辦法瞬間解決,也能清醒的認識到。

根據地的幹部學校,這一年多來學生從最初的二三百人擴張到現在的一千多人,要錢要物,陳惠無有不允,那就是因爲他清醒的認識到了將軍府的不足。這還是在復漢軍的老巢呢,在黃州這種新佔的地方,就更是如此了。

如果不是陳鳴在江南也收了不少通曉文書之輩,並且在隨後的日子裡一直在補學《施政計要》,他就是能把湖北打下來,也沒足夠的人去當知縣知府。而且聽人偷偷報信,那些在蘇北之戰後投靠復漢軍的文人,在陳鳴棄江南返回湖北之後,很多人都默默流淚,追悔不已。

“大都督,這黃州府的架子雖搭了起來,但……,以屬下之見,這政令怕是難以出城啊。”柳德昭離開侍從室後,接替柳德昭擔任秘書處處長的汪輝祖不怎麼客氣的對陳鳴說道。這種場面下的黃州府,即使各縣復漢軍政府設有鄉鎮官吏,這些官吏在鄉間也根本沒用。

黃州不是汝州,二下黃州的復漢軍對這裡遠沒有汝州酷烈,甚至還遠比不上南陽。黃州各縣都有大量的鄉紳地主,甚至是一些士紳鄉宦,也大着膽子留在了老家,他們表面上看都只被湖北官府勒索強捐過,而沒有主動地向湖北官府捐納大批的錢糧,或是出面號召組織團練。

陳鳴不在乎這個歷史名人的直言相告,汪輝祖,這可是習、大大都提到過的才人。陳鳴從湖州抓到他的時候,第一眼看到名字就覺得眼熟兒,然後找來他的介紹【履歷】,果然就是那位‘莫用三爺,廢職亡家’的大才。

從二十來歲開始當師爺,至今十四年,除了最初兩年輔助的人是其岳父大人王坦人,不在賓主之數外,餘下十二年轉輾多處,錢糧刑名無不涉略,所佐官員多有升遷者,經驗不是一般的豐富,能力也絕對有保障。

既然知道了是汪輝祖,陳鳴立刻讓暗營去浙江蕭山請了他兩位母親親來。汪輝祖十一歲是父親就病逝,留下一妻一妾,妻是續絃王氏,妾是汪輝祖的生母徐氏。王家雖然窮,但兩位母親仍然鼓勵汪輝祖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功名,光宗耀祖。汪輝祖在十六歲是考中秀才,可惜多次鄉試都未能中舉。

汪輝祖對兩個母親是很敬重的,見到嫡母生母被複漢軍請了來,沒辦法只好在侍從室任職。但只獻小言,如關乎大事,每每閉口不提。就如陳鳴棄江南迴湖廣,汪輝祖就一言不發。

“我本也沒想過立刻就能有效的統轄地方。只搭建起一個架子就行。只要我軍連戰連勝,那些人終歸要跪下的。”

陳鳴不怕地方上無法有效統轄,這點上要是還想不到,在陳家剛剛起步的時候,他就不會把矛頭指向士紳了。遠征軍現在有錢有糧,長遠的不敢說,一兩年裡的運轉還是有的。何況下半年復漢軍也起科舉,總能收到一些人。

等到大軍拿下武昌,復漢軍就兵分兩路捲了湖南湘兵和馬銘勳的川兵。這兩支隊伍,前者雨中行進多日,救援之地武昌又失,士氣必然低靡;後者的士氣本就不咋高;要打下這兩路清兵並不難。接着就可以大軍北卷,逼阿桂退出鄂北,然後與老根據地匯合了。

武昌之戰,江南江北各路清軍都來的似乎很快,但他們全沒攜帶火炮。跟復漢軍正面對上,勝負不問可知。

跟老巢連上後,魯山方面就能張羅着稱王了,然後就可以舉行科舉了。

復漢軍的科考與滿清朝廷已經舉行的春閨必然是不能相比的,但總的來說也能收攏一批人,甭管這些人有沒有才華。

這就算是一個招牌。

到了科舉之後,遠征軍這裡的上上下下的武備也該更換一遍了。到時候清軍的反應也好,復漢軍自身也好,秋高氣爽的時候都該拉出來亮一亮了。

汪輝祖沒學過什麼軍事,但陳鳴給他解釋過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有南京——安慶——九江卡着長江,湖北東部不會再有戰起來;西面四川那裡要扎住宜昌這個口子,然後就是漢中,漢中再拿下了,四川北部與陝西、湖北的聯繫就全切斷了。川兵再出川就只能打湖南貴州來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七十五章 英雄第六百零四章 中國人太浪費了第三十七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七十七章 山大王第九百四十七章 拿破崙——將星隕落第八百九十四章 狼子野心第678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間諜無處不在第五百三十四章 雙面間諜第三百九十二章 富貴返鄉第五百五十七章 謝恩表第一百八十七章 選擇與負責第一百四十一章 賞賜第五百八十五章 陳鳴的自信第六十章 李釗用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哎呦,我的頭!第二百九十二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六百八十章 權貴子弟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災第七百一十八章 中國皇帝的影響力第二百六十七章 p圖孔聖人第八百九十九章 醉翁之意在豫王!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髀肉復生第五章 再接再厲,繼續發明第二百六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二百三十七章 士林眼中的復漢軍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 一 後續不定第七百七十八章 跨越時空的塹壕戰第一千零一百一十六章 看的還是中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陝西綠營第一千零三十章 中國人的自信!第九百五十七章 怎麼才能管住皇帝?第二百九十一章 影響第五百八十三章 影響第一百零一章 贖城之費第二百九十九章 年後第六百五十章 斬盡殺絕,零容忍第一百四十七章 軍歌嘹亮第七百七十九章 環太平洋聯盟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中國工業第七百二十七章 朝鮮版陸放翁,消弱版人大第三百二十一章 一氣呵成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皇帝放權第四百三十三章 西方來的漢學家第五百八十章 中日風雲動第三十五章 舊知縣,新知縣第五十五章 原來是暴民第一千一百零六十六章 中國走狗第五百十四章 未來的藩國第二十四章 寢食難安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戰爭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狼嚎第六百六十六章 北美第六百六十一章 天災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屬村番外 清穿女 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阿彌陀佛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朕之口,入你之耳第八百零五章 怎麼一下子就都反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一千一百零六十四章 乾杯!我的朋友第二百七十五章 豐升額第二百四十二章 爲復漢軍做嫁衣裳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局面亂了,奧斯曼的求援第四百六十八章 好胃口第四百二十七章 乾隆爺的奴才第四百章 尊敬的大公閣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恍如隔世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不同的‘征服’,不同的結果第九百二十四章 戰前的準備!第一千一百零五十一章 誰能“笑到最後”?第四章 逼格很高的骨瓷第四百二十八章 哪裡有那多大青果的死忠啊第九十一章 火燒長橋鎮第四百九十七章 晉商第二百五十七章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第二百六十五章 星月教,綠教徒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鳴不是雷鋒第三百五十三章 陸戰丹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西班牙的落幕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朕之口,入你之耳第八百三十六章 俄軍投降了!第五百三十章 英法合流番外 清穿女 了結第八百三十四章 ‘排槍擊斃’時代的逝去……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 一 後續不定第八百六十六章 名將凋零第九百一十八章 拼命!第五十七章 老子也醉了!第638章 剩下的也只有上帝了!第九百九十八章 拿破崙的花樣作死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者第七百零五章 南京來的精英第五百六十九章 世界第一奴隸販第四百五十七章 絕望第五百九十二章 撕逼大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天堂第四十一章 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