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拉季昂深知,只要能穩定的在阿斯特拉罕的外圍防禦圈上打開一個缺口,那中國人的這層外圍防禦圈就算突破了。
這是很關鍵的一場戰鬥。雖然突破了這層外圍防禦圈,並不意味着就突破了阿斯特拉罕中方的整個外圍防禦陣地,但突破了這裡,俄軍的肉眼至少就能看到阿斯特拉罕的城牆了。
而且打015陣地實施迂迴,這也是有可能把中國人圍殲一部分的。雖然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抽調大量兵力,從而使自己在其他戰場的實力受到削弱,他們是俄國人。受魯緬採夫和蘇沃洛夫軍事思想影響深重的俄國人與普魯士和奧地利人不同,他們不是那種消極被動的人,他們隨時可以轉入反攻,反過來殲滅敵人的軍隊。
巴格拉季昂在突破點還沒有徹底穩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謀求着新計劃了。而陳威呢,高高懸在天空的熱氣球報告給了他最新的俄軍東向,於是他立刻決定對俄軍陣線的正面進行猛烈炮擊和實施壓倒性的突擊。突破點就在015陣地的東南方的010陣地。用佔壓倒優勢的兵力去進攻俄軍陣地,同時派出兵力對015陣地保持壓力,待010陣地將俄軍的防線粉碎後,就迂迴包圍015陣地的俄軍部隊。
雖然交戰一開始就表明,這不是一場馬上就能分出勝負的戰役。
如此到了下午的三點鐘,在經過反覆的衝殺和長時間的戰鬥之後,陳威和巴格拉季昂還是難以預計戰鬥何時才能結束。
葉爾莫洛夫很清楚,只要俄軍的防線被突破,他就很可能被中方的軍隊給圍殲。所以他一百個希望能先一步把面前的中國軍隊給徹底擊潰。
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還沒等他實現自己的想法,俄軍的防線就被突破了,俄軍匯聚起來的突擊力量只能被調去堵缺口。
無論是陳威還是巴格拉季昂,只有在軍隊的數量上佔有相當大的優勢時,才能抽出兵力來按照自己意圖實施具有決定意義的機動。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爲交戰開始時,中方軍隊只比俄軍多了3萬兵力。
在阿斯特拉罕戰場上,俄軍有12萬人不到,中方軍隊則只有15萬人不到。
中方的軍力相當一部分被弗拉季高加索要塞牽制,同時一部分七汗國騎兵也被撒到了伏爾加河廣闊的地域裡,他們或是襲擊俄軍的後勤運輸,或是進攻俄國人剛剛恢復的一些小村鎮,把剛剛平靜下來的俄國平民再次轉變爲難民。
所以阿斯特拉罕戰場上,中俄兩邊的軍力都有不足。十四五萬陳漢大軍中有很多的七汗國步騎兵,這些軍隊的戰鬥力可是堪憂。
當然,如有一方在戰鬥中表現的優柔寡斷,消極被動,那就會給對方可乘之機。但這兩位統帥正是棋逢對手,不會給對方留下可以鑽的空子。
特別是巴格拉季昂,要是在別的戰場上,他倒不會優柔寡斷卻很有可能孤注一擲,採取冒險行動,這是巴格拉季昂的性格。
可眼前的這場戰鬥是關係着國家的命運,關係着俄國的國運,這一點他心裡很清楚的。所以,巴格拉季昂按捺住了自己,按照俄軍的大計劃,力圖消耗敵人,並且在後方修築新的、堅實的防禦陣地,依賴伏爾加河的運輸能力,與中方展開長久的對峙,靜待敵軍精疲力盡、士氣低落、物資短缺、軍心動搖時,再乘機對敵人實施毀滅性的反擊戰。
不過在此之前,俄軍也需要先付出沉重的代價。
兩位統帥都在指揮所裡注視着對方的一舉一動,在心中猜度着對方的打算,都盡力避免去冒險,都沒有采取新的行動——在彼此的計劃成功了一半又失敗了另一半之後。
他們雙方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並相信這些努力能夠奏效,效果能夠體現在戰局上。而當這些努力的成效沒能得到具體的體現之後,他們也只能一面張牙舞爪的嚇唬着對手,另一邊以靜待動。
就好比010陣地,在堵缺口的俄軍抵到之後,兩面硬懟了一波後,就紛紛選擇了按兵不動。
表面上看,巴格拉季昂似乎是在無動於衷地聽着戰場上傳來的轟響,不斷地發佈命令,對部隊的行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然而,他心裡非常清楚,戰爭一旦失利,沙皇會把一切罪責推到他身上,毫不客氣地讓他滾開,並立即讓萊昂蒂·本尼格森接替他的職務。
wWW•TTKΛN•CO
亞歷山大一世是一個很有政治手腕的沙皇,在去年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他把根基淺薄的巴克萊推上了俄軍總司令的職位上——如果能贏,這是他的勝利,如果不能,也隨時可以撤換。然後連兩個月不到,他就把俄軍本土派的旗幟庫圖佐夫從黑海的岸畔召喚到了身邊,巴克萊的接連失利和不斷後撤的軍事理念讓亞歷山大一世承受了俄軍內部巨大的壓力。要想維持俄軍的統一和團結,必須要有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接替巴克萊,於是庫圖佐夫出現了。但同時巴克萊依舊是俄軍中的重要將領,並且在重要的博羅季諾戰役裡立下了重要的功勳——他堅守陣地沒有被法國人打破,並且在俄軍撤退的時候吸引了大量法軍的兵力,掩護了俄軍主力後撤。
所以俄法戰爭結束之後,巴克萊就任職南方俄軍總指揮,而在俄法戰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勳的庫圖佐夫雖然被晉升爲帝國元帥軍銜,卻因爲身體的原因被沙皇留在了聖彼得堡,負責急訓練新兵,剝奪了軍權。
巴格拉季昂的副手萊昂蒂·本尼格森,是一個德意志人,早年在漢諾威軍隊服役,參加過七年戰爭。
1773年以中校軍銜加入俄軍,在兩次俄土戰爭中表現出色,成爲一名勇敢、沉着、有魄力的騎兵軍官。
1794年波蘭戰爭期間,本尼格森率領一支輕騎兵分隊多次立下戰功,被授予少將軍銜(由俄國名將蘇沃洛夫親自授銜),並獲得三級聖喬治勳章一枚。
1796年沙皇保羅一世即位,本尼格森晉升中將,但不久就遭冷遇並被迫退休。之後本尼格森參加反對保羅的宮廷政變,傳聞中他是在保羅拒絕退位之後第一個撲向保羅一世的人,並操起了一個銀質的燭臺,是殺害保羅的第一兇手。年輕的皇子亞歷山大被推上王位,這就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然後在不久後本尼格森就被晉升爲騎兵上將,在之後被“體面的流放”到維爾諾(即現在的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擔任軍政長官。
隨後俄法戰爭爆發,俄軍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本尼格森是俄軍的重要指揮官之一,在戰爭結束後他被迫退役,但很快的他就又回到了俄軍高層。
因爲本尼格森是俄軍體系裡,僅次於巴克萊的第二號歸化派。
從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有德意志人在俄軍中效力,本尼格森就是俄軍中的德意志派的領軍人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地位比巴克萊都穩固。後者是蘇格蘭人,很少有蘇格蘭人來到俄國效力的,巴克萊坐上如此高位靠的只是亞歷山大一世的寵信。而亞歷山大一世爲什麼如此寵信一個‘外國人’?
呵呵,誰他麼的老子被本國的君正集團謀害之後,誰也不可能再百分之百的信任‘自己人’。
知道保羅一世遇害的時候聖彼得堡督軍是誰嗎?那就是庫圖佐夫。別爲這個傢伙抱屈,他肥胖的外表下掩藏的絕對是一顆狡猾之極的心。
要知道在保羅一世五年的統治當中,庫圖佐夫是非常受他信愛的俄軍將領。
保羅一世繼位後,鑑於俄羅斯貴族的墮落腐敗,他下定決心要讓他們變得有紀律,有原則並且等級森嚴類似於一箇中世紀的騎士團。而對於那些極其少數的符合自己觀點的現代騎士,例如他最喜歡的米哈伊爾·庫圖佐夫,阿列克謝·阿拉克什耶夫和費奧多·羅斯托普欽,保羅在他統治的五年時間裡賜予了他們比他的母親在三十四年中賜予她情婦的更多的奴隸。而那些宮廷中與他崇尚的騎士觀點相違背的貴族們則被剝奪了職位或者喪失了土地:七元帥和三百三十三名將軍受到了處罰——這絕對是保羅一世的統治被軍政集團聯手推翻的一大原因。
保羅一世的很多舉措使得他深受波蘭民衆的支持和愛戴。但這沒有個鳥用!他輕而易舉的就被聖彼得堡的軍政集團給推翻了,死於非命。
而庫圖佐夫在那場政變中又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呢?
他可以說是保羅一世的愛將啊,他的上將就是保羅一世給提拔的,而且保羅一世把他放到了聖彼得堡督軍的位置上,這可就相當於燕京衛戍軍區的司令員,過去的九門提督。
庫圖佐夫如此的一個角色可以說是軍政集團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個角色,但保羅一世就是在他的保駕護航下,被政變集團輕易地砸碎了腦殼。所以圖庫佐夫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失寵’,是一點也不值得同情的。
亞歷山大一世登基之後與法國的關係有了新的轉折,兩國從友好轉向戰爭,歷經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反法戰爭的慘敗,俄羅斯再次轉變了立場。隨着第五次反法戰爭的結束,法俄又重新走向戰爭……
外人只看到大國之間外交風雲的千變萬化,卻看不到在兩次對法戰爭的慘敗之後,大批的老一輩俄軍將領被清洗,包括之前說到的本尼格森。
巴格拉季昂、多赫圖羅夫、維特根斯坦、奧斯坦-薩肯等等一批‘新人’出現在了俄軍高層。
亞歷山大一世完全控制着軍隊,特別是在國破家亡的危機得到解除之後,俄軍內部的軍政集團就不可能再‘逼迫’他了。現在沙皇與把本尼格森安排在他身邊,目的也顯而易見。
雖然巴格拉季昂可以說是亞歷山大一世大力提拔的新生代旗幟,但巴格拉季昂現在已經成爲俄軍本土派庫圖佐夫旗幟的最好繼承人,這也就別怪亞歷山大一世如此對待他了。
要是巴格拉季昂被解除了軍職,到那個時候,他這位威名赫赫的統帥就只好帶着恥辱走進墳墓了。